#BNT #德國 #上海復星 #輝瑞 #疫苗採購 #中國 #台灣 #香港
編輯部
BNT疫苗可望加入建立台灣群體免疫的行列了。通常,對於疫苗的爭議,主要來自於針對「產品安全性」的恐懼,不過這隻國際認證安全性無虞的德國mRNA疫苗,所引發的風險認知,如同《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作者Eula Biss對於疫苗風險爭議的一種解釋:
對風險的認知,可能跟可以計量的風險沒那麼相關,而是關乎無可計量的恐懼。我們的恐懼依據是來自歷史與經濟,來自社會權力與汙名,來自神話與夢魘。……面對牴觸自身信念的資訊時,我們會傾向於懷疑那則資訊,而不是懷疑自己。(頁61-62)
6月18日,行政院召開記者會,表示政府將正式發函
授權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代表政府分別洽談各500萬劑BNT疫苗,送抵台灣捐贈給政府。這是自去年11月初,東洋欲扮演BNT與政府間的溝通橋樑以
採購BNT疫苗破局後,經歷半年多以來的各種採購爭議風波,終於迎來的希望。
今天的「後疫情關鍵字」不是回顧BNT在台灣的爭議,而主要是透過德文與英文為主的相關報導,來述說一個「德國觀點」的故事,希望有助於認識這隻可望來台的德國mRNA疫苗。
一、上海復星的商業遠見
二、歐盟的聖誕大禮
上述報導中也提到,2020年11月24日,上海復星拿到代號BNT162b2的疫苗,開始在中國江蘇省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本來,上海復星是要拿代號BNT162b1、且於2020年7月就進行這個臨床試驗。可是,在開始試驗前幾天,BNT跟美國合作夥伴瑞輝就改變決定,使用代號BNT162b2在中國做試驗,這可能是造成BNT疫苗在中國的臨床試驗拖延的原因之一。
目前已經上市的BNT疫苗,就是BNT/輝瑞透過上海復星,於去年11月在中國做臨床測試的BNT162b2。這個臨床測試稱為「橋接試驗」(Brückenstudie),也就是讓國際上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通常需要三萬到六萬臨床測試)可以直接被中國承認,好讓這隻德美合作的疫苗在西方完成第三期的測試獲准後,就可以直接在中國上市的做法。這個去年11月在江蘇的測試,參與的有960人,年紀18到85歲。
上海復星如BNT與其條約中所提,在疫苗發展上僅負責在中國的臨床試驗、以及在中國的銷售部分,並不涉及疫苗實驗室、在其他地區的臨床或相關發展政策。
BNT在2020年12月21日向歐盟藥品管制單位(EMA)送出上市申請函。根據EMA的資料,BNT疫苗當時已經有三萬個臨床試驗的成果。兩天後,也就是12月23日BNT疫苗就獲得批准,當時可謂歐盟的聖誕節大禮。
不過,歐美媒體在歡呼BNT疫苗將在中國上市的好消息的同時,也報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讓軍人和高危險群的民眾注射中國國產的四種疫苗,雖然當時中國國產疫苗並不像BNT疫苗一樣已經完成臨床試驗。中國國藥Sinopharm集團在去年11月底已經在中國打了一百萬支疫苗。而當時,也是股票上市公司的上海復星才開始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
三、中、德的媒體戰
當然,德國的媒體也不落人後,指責中國為了自己的國產疫苗市場,就算是還沒有完全測試成功的國產疫苗,而不願意讓BNT這支已經成功的疫苗進入中國市場。在德國的中國媒體也報導,BNT疫苗在中國的臨床實驗,有人死掉。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在污化BNT這支疫苗。
三、中國對BNT的決定?
中德媒體戰後,中國疫苗跟BNT疫苗的下一個戰場就是香港。
現在已近6月底,不知BNT疫苗能否如預期在6月通過中國許可。
到底中國政府會不會核准BNT,這是上海復星面臨的最大問題。BNT公司說,只要中國政府允許,他們馬上送貨。這樣說,到底上海已經有多少疫苗貨了,沒有人知道。反正上海復星是「華人區」的唯一代理,如果台灣向其購買疫苗,如果他們自己沒有現貨的話,也可以通知歐洲方面出貨。上海復星最大的挑戰是,他們為了今年的出貨已經支付了2億5千萬歐元,如果中國政府不允許疫苗在中國核准,這些支付的費用就是上海復星自己的損失,而BNT損失的只有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