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新冠疫苗接種監測系統與接種溝通是當務之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民〉,很適合搭配整合筆記特約作者台北大學社工系王品副教授的〈疫苗優先施打順位如何決定?WHO給的指引與考量〉與中研院民族所劉紹華老師在端傳媒上的〈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一起閱讀。
「利大於弊」說法已不足溝通疫苗安全性
跟疫苗施打序排序同時引起全國關注的,是「疫苗安全性」相關的諸多現象:從一般民眾抱怨施打AZ疫苗後因為免疫反應造成的「難以描述的不舒服」,到六月二日出現罕見副作用案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30歲年輕人(本例病患因為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症狀已有改善。目前並未出現因為血栓而死亡的案例。本文為之前的錯誤資訊致歉,也謝謝讀者提醒已改正),到近日針對80歲以上高齡長者施打後有十餘起死亡。這些安全性的疑慮,一開始引發四月的疫苗遲疑,近日很快造成長者的緩打潮,已經不能僅用簡化再簡化的「利大於弊」四字,作為繼續與民眾溝通、鼓勵其接種的方式。而由各種專家依照高齡者的死亡背景值做對照(平均每天65歲以上民眾死亡人數約四百人),忽視不同死因而少有更細緻的解釋,同樣也難以讓民眾理解與安心。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醫師即強調,依照國際經驗,AZ疫苗大量施打前即可預期會有立即性嚴重過敏與血栓案例出現。即使排除AZ疫苗的副作用,大規模施打初期本可預期有其他因素造成的死亡案例,造成緩打情形。指揮中心應該要有所準備,在第一時間就拿出資料說服民眾。特別是高齡者施打後一、二日就死亡的案例,不符我們對於AZ罕見副作用機制的認識,應該拿出解剖資料儘速釐清說明。
科學證據、詳細說理的英國模式
可見科學證據、詳細說理的原則不僅適用於疫苗施打順序,對於疫苗安全性的澄清更是重要。以大量使用AZ疫苗的英國為例,從今年二月開始,其衛福部下的MHRA(Medicine and Healthcare produces Regulatory Agency)每週公布施打者人數、性別、年齡、地區、通報的副作用,不斷地收集、更新完整、透明的數據庫,作為基礎進一步檢視施打新冠疫苗對個人(特別是不同年齡層者)的利益與風險。
今年四月一日,MHRA公佈了施打兩千萬劑AZ的數據,平均每一百萬例出現4例血栓個案,其預防感染重症的利益還是大於罕見副作用發生機率。MHRA將全國累積的施打數、輕微到罕見副作用都記錄下來,對比在低、中、高風險感染地區如果沒有施打疫苗的民眾的新冠感染重症率。劍橋大學的Winton Center for Risk and Evidence Communication則受託將這些數據進行容易與民眾溝通的視覺化圖表。如此民眾可以根據自己生活、工作、所在地的暴露風險可能帶來的重症機率,對比自己年齡施打AZ疫苗可能產生的血栓機率,評估自己是否要接種AZ疫苗,或是選擇其他疫苗。MHRA這個收集、更新接種事件與微調/修改接種建議的數據庫持續積極運作中。
MHRA四月時公布AZ接種的避免重症與罕見副作用機率的資料
上圖為根據三月底的資料,MHRA在四月7日建議三十歲以下民眾接種AZ之外的疫苗,因為血栓機率高於新冠感染重症率。下圖為四月底的資料,接種數據庫顯示接種後血栓發生率上升,加上因疫情控制導致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持續下降,所以MHRA在五月7日則建議四十歲以下民眾可考慮接種非AZ疫苗。
MHRA五月時公布AZ接種的避免重症與罕見副作用機率的資料
台灣目前接種新冠疫苗人數即將突破一百萬,出現罕見副作用人數一定會隨著接種人數急速增加也更常出現與報導,高齡接種者死亡案例也會繼續跟「自然死亡」的比例產生連動。大規模疫苗施打的部署面向,不只包括取得充分的疫苗,還包括如何收集接種相關的科學數據,透明、清楚地與民眾溝通相關利益與風險,說明如何評估是否接種,詳實解釋施打後時序相連或因果相關的死亡;並且說明與檢視預防接種受害救濟機制。台灣食藥署也有公佈每週接種統計摘要,但數據庫不似英國與美國一樣完整(例如並未將副作用人數與病況做仔細分類),數據庫資料如何轉化成與民眾的溝通工具也需要再強化,特別是高齡者死亡部分。這些完善疫苗接種監測與溝通的細節,可能是衛生機構協助確認高齡接種者死亡是否符合救濟標準、指揮中心強調利大於弊的同時,更能讓人民避免恐慌的必要作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降載 #延遲就醫 #偏鄉設立專職醫院 #病患權益 #五月死亡數   PTT上就有鄉民(hotblizzard)整理近年來五月份的死亡數據,發現從2018年14328、2019年14655、2020年降至13272,今年五月卻一躍而升為15108,較去年同月數字增加近14%,中間的差距絕非新冠肺
本文詳細整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施打順位的倫理指引與情境考量建議,說明全球面臨此大疫挑戰時,如何將古往今來的智慧匯聚為簡白的價值倫理考量,幫助各國做出最佳決策,尤其是透過WHO推動的COVAX平台獲得AZ等疫苗的國家,能秉持WHO所致力維繫的公平正義與照顧弱勢的疫苗分配精神。
在COVID-19 疫病流行期間,台灣使用了許多新穎的巨量資料與數據技術來進行接觸者追踪、社會距離、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和疫病調查。而這些科技防疫技術被認為是台灣成功遏制COVID-19流行之重要因素,包括在感染者活動範圍廣泛且屬開放式公共空間時,通過手機訊號追蹤(甚至可能包括監控攝影機)收集感染
編輯部 #端午連假防疫  #社區篩檢  #跨區工作者 端午連假三天,會不會繼母親節之後,因為家庭群聚而讓疫情轉而更加嚴峻呢?是否取消連假以減少跨區移動,也成為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將近一個月之後的重大決策點。指揮中心與總統都出面鼓勵原本有透過高鐵、台鐵、客運移動計畫的民眾盡量退票,避免增加故鄉家人的染症機
對著熱區、確診者足跡的街道和建築噴灑會是有效的消毒方式和防疫措施嗎?或許出動化學兵與清潔隊員在戶外大舉噴霧消毒的作法,就像公布確診者足跡一樣,主要是回應民眾求安心的心理需求。除了大舉消毒讓人覺得不潔的環境再度回復安全清潔的狀態之外,群聚感染是個突發事件,需要某種公開的儀式性做法標示事件的結束。
# 外籍移工 # 集合式宿舍群聚感染 # 暫停轉換雇主 # 禁止外出 繼去年首位失聯外籍看護工確診,讓移工防疫議題首度浮上檯面,今年則是在竹南園區先後發生封測大廠京元電、超豐與智邦科技員工群聚感染,截至6月8日累計確診243人,其中外籍移工就佔196人。
#醫療降載 #延遲就醫 #偏鄉設立專職醫院 #病患權益 #五月死亡數   PTT上就有鄉民(hotblizzard)整理近年來五月份的死亡數據,發現從2018年14328、2019年14655、2020年降至13272,今年五月卻一躍而升為15108,較去年同月數字增加近14%,中間的差距絕非新冠肺
本文詳細整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施打順位的倫理指引與情境考量建議,說明全球面臨此大疫挑戰時,如何將古往今來的智慧匯聚為簡白的價值倫理考量,幫助各國做出最佳決策,尤其是透過WHO推動的COVAX平台獲得AZ等疫苗的國家,能秉持WHO所致力維繫的公平正義與照顧弱勢的疫苗分配精神。
在COVID-19 疫病流行期間,台灣使用了許多新穎的巨量資料與數據技術來進行接觸者追踪、社會距離、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和疫病調查。而這些科技防疫技術被認為是台灣成功遏制COVID-19流行之重要因素,包括在感染者活動範圍廣泛且屬開放式公共空間時,通過手機訊號追蹤(甚至可能包括監控攝影機)收集感染
編輯部 #端午連假防疫  #社區篩檢  #跨區工作者 端午連假三天,會不會繼母親節之後,因為家庭群聚而讓疫情轉而更加嚴峻呢?是否取消連假以減少跨區移動,也成為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將近一個月之後的重大決策點。指揮中心與總統都出面鼓勵原本有透過高鐵、台鐵、客運移動計畫的民眾盡量退票,避免增加故鄉家人的染症機
對著熱區、確診者足跡的街道和建築噴灑會是有效的消毒方式和防疫措施嗎?或許出動化學兵與清潔隊員在戶外大舉噴霧消毒的作法,就像公布確診者足跡一樣,主要是回應民眾求安心的心理需求。除了大舉消毒讓人覺得不潔的環境再度回復安全清潔的狀態之外,群聚感染是個突發事件,需要某種公開的儀式性做法標示事件的結束。
# 外籍移工 # 集合式宿舍群聚感染 # 暫停轉換雇主 # 禁止外出 繼去年首位失聯外籍看護工確診,讓移工防疫議題首度浮上檯面,今年則是在竹南園區先後發生封測大廠京元電、超豐與智邦科技員工群聚感染,截至6月8日累計確診243人,其中外籍移工就佔196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65歲民眾可以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囉!」曹玉婷醫師指出,「為了長者提升保護力,避免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已從71歲放寬至65歲,並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大家一定要趕緊帶家中長輩到醫療院所接種!」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Thumbnail
新冠疫情變異後迎來了新高峰 無法確定化療中施打疫苗的效果與反應 採取躲避戰術,出遊只往空曠的地方走,盡可能的居家生活   2022/5/4(三)  維持期第十週,回診打藥日 上週弟弟出院前,主治醫生特別說明了新疫情高峰的狀況 分析了施打疫苗的利與弊 (但媽媽感覺有說跟沒說一樣,因為根本不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Thumbnail
身為媽媽後沒多久,很快就會遇到寶寶需要施打疫苗,嘉琪醫師簡單和您分享寶寶的疫苗注射。
Thumbnail
「65歲民眾可以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囉!」曹玉婷醫師指出,「為了長者提升保護力,避免因感染肺炎鏈球菌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已從71歲放寬至65歲,並納入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 ,大家一定要趕緊帶家中長輩到醫療院所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