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美術館
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旅遊,除了遊運河,參觀紅燈區,喜歡藝術的人,千萬別錯過梵谷美術館。此處是全世界收藏最多梵谷畫作的博物館,共有200幅畫、500幅素描及梵谷寫給弟弟兼經紀人西奧的信共850多封,另外還收藏梵谷友人及當代畫家的作品,館藏十分豐富。梵谷的畫,有著明亮、大膽的黃、藍色,粗短而有力的筆觸,讓靜止的畫作都有了動態感。當我看著我最愛的<星空>,感覺星星、月亮、雲朵都在流轉。在疫情之前,梵谷美術館的參觀人數非常可觀,所以最好先在網上買好票再前往。
博物館密度最高,消磨一天的好去處
梵谷美術館位於博物館廣場,擁有超大的草坪,廣場周圍有超過四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Moco Museum、鑽石博物館和1個音樂廳。廣場時有市集、冬天有溜冰場、梵谷美術館有時還會舉辦晚上的活動,喜歡藝文的人真的可以在這裡消磨一整天。
一萬名梵谷在中國
梵谷美術館附近有些紀念品店販售梵谷的複製畫,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看的一部紀錄片「中國梵谷」。導演花了十年時間,紀錄廣東大芬村,約一萬名的農民工拿起畫筆,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油畫複製工廠。全盛時期,歐美市場70%的複製油畫,由中國製造,其中80%就出自大芬村。
鏡頭帶到狹窄、昏暗的畫室,一張張畫布固定在牆上,一個個打著赤膊的畫工,揮汗畫著,有的專畫背景、有的畫樹、各自負責畫的一部份,以流水線的方式運作。後方的空間,夾著一張張的向日葵、梵谷自畫像、星空、鳶尾花,等待晾乾。地上也堆疊著完成的複製畫。生意好時,一個人一天得畫上十張,常常一畫畫到凌晨一、兩點。歐美家庭想凸顯藝術氣質的複製名畫,就是由這些廉價的農民工供應。
梵谷畫作隔空呼應
梵谷早年時畫過一幅畫<食薯者>,梵谷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裡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這是梵谷自認最好的一幅畫。推翻了之前藝術家美化勞動階級的畫法,真實的呈現農民樸實的生活。對比電影中幾個畫工在懸掛的畫之下,昏暗的燈光下吃著晚餐,一樣透露著社會基層人民踏實地生活,也透露出生活的艱辛,和<食薯者>互相呼應。梵谷應該沒有想到,他的作品,在幾百年後,幾千公里外,餵養了一群外國的農民,讓他們能慢慢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國梵谷」遊梵谷美術館
這些畫工原本連梵谷是誰都不知道,後來一起看了有關梵谷的電影,瞭解梵谷對藝術的追求、不被社會認可的悲憤、努力和精神疾病搏鬥的情況,很多人都感動流淚。影片主角趙小勇已經畫了梵谷的畫20幾年,最大的夢想就是到梵谷美術館去看梵谷的真跡。等他真正看到梵谷的畫,看著再熟悉不過的輪廓,發現畫了20幾年,但顏色和原作還是有所不同,他和大師的作品還是有好一段差距。到荷蘭另一個目的,就是和長年向他買畫的荷蘭畫商見面,原先他以為畫作是掛在畫廊,後來發現僅是放在大紀念品店販售,但即使如此,價格還是他出售價格的7-8倍。這時他發現他其實是在世界供應鍊的底端。
走出自己的路
博物館的人問他,除了仿畫之外,他是否有自己的作品?這個問題對他有如醍醐灌頂,讓他思考他日日夜夜複製畫作的意義為何?一幅不朽的畫作所傳達的價值,不光是顏色和技法,更重要的是畫家的生活體會及創作理念。因此,趙小勇回到中國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原創作品,還是有梵谷的筆觸,但用來描繪他對中國的觀察。原創才能體現畫家的價值,或許他會像梵谷生前一樣,無人欣賞,但也要試著闖一闖。
藝術的力量
梵谷雖然只活了37歲,1890年去世,他的畫作穿越了距離、語言、時間的隔閡,不只餵養了一群人的生計,也啟發了趙小勇對自我的反思。
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吧!
下次你到荷蘭旅遊,別錯過梵谷美術館,近距離的欣賞梵谷的畫作。也可以到周圍的紀念品店逛逛,看看那些複製畫,可能會和你以前看到時,有不同的感受。
#梵谷美術館 #中國梵谷 #藝術的價值穿越時空 #一姐愛藝術
#荷蘭阿姆斯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