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津南遺失博物館》跨越時空尋回老照片中的「路人甲」身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梁志和及黃志恆的《津南遺失博物館》 ©Ayumi Yanagi
2018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期間,嶄新落成的「香港部屋」於首檔開幕展覽展示了一攝影計畫,即梁志和與黃志恆的《津南遺失博物館》。兩位藝術家前往香港部屋所在地津南地區,採訪當地居民,並收集許多居民的舊照片。
有趣的是,他們不再將注意力集中於影像中的主角,反而延伸到無意間入鏡的陌生人。這些陌生人和面對鏡頭的主角分享了同一個時空環境,甚至可能經歷相同的歷史、社會事件,我們卻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身分。梁志和與黃志恆挑選出其中七位陌生人影像,將他們的動作型態與衣著造型重新於攝影棚內再現。「重演」的照片只有白背景,抽離了時空脈絡,卻能夠超越黑白小相片的限制,陌生人一瞬間成為真人大小的彩色影像,像是直接跨越時空出現在我們身邊。這些「跨越時空」的陌生人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仔細瞧瞧陳列在展示台的舊照片原件,說明文字上,兩位藝術家依據居民訪談內容,半虛構了每位陌生人出現在這張照片情境下的故事以及心理狀態。
無意間被攝入的人物只遺留影像在相片中,卻遺失了身份。藝術家顛覆尋常,將「路人甲」化為主角,重新賦予他們厚度與重量。
取自香港部屋FB,內有相當豐富的作品資料
這件作品讓我想起 2013 羅馬國際攝影節中,個人印象最深刻的 project 之一《Foresta Bianca》。策展人 Matteo Balduzzi 及社會學者 Stefano Laffi 歷時兩年,蒐集了 Rosignano Marittimo 城鎮居民將近一百個故事和上千張家庭相簿照片,並透過當地佈告、報紙、廣播、移動劇院等等方式,將故事報導、講述,「還」給城鎮的所有居民。這些故事揭示了城鎮居民的共同身分,並加深世代之間的了解,可說是一場「社區自傳」實驗。在展場展示時,也挑選了當時報導的報紙和資料一起呈現。
地方居民的故事和家庭影像的集合,雖然與特定地域密切相關,卻依然能夠反映自戰後至今許多義大利社會最重要的事件。
取自 Foresta Bianca — Codici 網站,內有更多作品展示時的展場照片
我想,《津南遺失博物館》有更多的趣味在於「照片」這項媒材本身。將「生活快照」或「紀念照」裡面經常無法避免的路人元素抽出,再模仿其姿態做「重演」和「翻拍」,讓原本帶有歷史感的載體(黑白照片)變得更貼近當下時空(彩色大尺寸輸出),帶來新穎的視覺刺激之餘,也讓觀眾容易投射與同理。半虛構的說明文字亦回應了攝影介於真實與主觀之間的特性。
《Foresta Bianca》是一個社會機構的計畫,著重在這個計畫對社區的影響。家庭照片的說明文字基本上根據訪談內容如實撰寫,而將故事「還」給居民則是關鍵,因此除了蒐集來的舊照片,刊載居民照片與故事的報紙等相關文件也成了展出的重要部份。
不論哪一種,我都很喜歡這種捨棄大敘述,以許多小人物的觀點重新理解歷史的角度,因此想把這兩個作品介紹給大家。
avatar-img
1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展覽文字寫道,三位攝影師都以相機來反映並轉化他們身邊的世界。他們在探索「真實」的途中,攤開了人的愛與脆弱。這裡的「真實」,指的或許不是試圖接近事實的報導。指的似乎是三位攝影師都鍾情於捕捉那些任真活著、用力尋愛的樣貌。
展覽文字寫道,三位攝影師都以相機來反映並轉化他們身邊的世界。他們在探索「真實」的途中,攤開了人的愛與脆弱。這裡的「真實」,指的或許不是試圖接近事實的報導。指的似乎是三位攝影師都鍾情於捕捉那些任真活著、用力尋愛的樣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路上看到兩名花樣少女相互開心看著對方相機裡的成果似在交換心得,不禁讓我想起了塵封的往事,那段著迷於街拍的歲月。後來拍不出好名堂,所以就退下陣來。 街拍難嗎?難! 孤獨地去拍 街拍人是永遠的孤獨行者,絕對絕對要用一顆孤獨的心不斷走上街頭,然後不斷按下快門。孤獨對一個街拍人來說太重要了。 街拍與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阮義忠的攝影,行腳江湖以外求者多—一個鄉,一座山,一座廟,一座大院,凡人看來平淡無奇,然而在他的鏡頭下,竟然都能觸動心弦。但最有感的還是他的家。桌、窗、牆、餐、角落、盆景、雕像……,在他的鏡頭下,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因為,你家也有這些東西,可是你卻很少注目或重視它們的存在,它們靜默伴隨,從未喧嚷,
Thumbnail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01/20/2010 傳統市集 這是個旅途中的小插曲 在尋找鄭家大屋的途中,我們走到了澳門當地人生活的市集中. 我們兩個看起來就完全格格不入的樣子 我想應該沒有觀光客會跑到這個地方吧.  這只是個再普通也沒有的一條街. 揹了個單眼相機在市場中逛吧. 說到這台相機. 直到這次旅遊,媽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Thumbnail
路上看到兩名花樣少女相互開心看著對方相機裡的成果似在交換心得,不禁讓我想起了塵封的往事,那段著迷於街拍的歲月。後來拍不出好名堂,所以就退下陣來。 街拍難嗎?難! 孤獨地去拍 街拍人是永遠的孤獨行者,絕對絕對要用一顆孤獨的心不斷走上街頭,然後不斷按下快門。孤獨對一個街拍人來說太重要了。 街拍與
Thumbnail
穿越狹窄的臺南中西區巷弄,探索舊宅的歷史和風情,每座老宅都蘊藏著無數故事,對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理解與熱愛。
Thumbnail
他們透過一次次的凝視與描繪/紀錄,持續朝向內在的療癒或放鬆之自我實踐。也透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會看見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樣態,看見時間所遺留的痕跡,同時又是用著什麼樣的意志,如何與自己、他人及環境,在平凡的日常裡奮力掙扎的生存,又再從何處得以感受到家鄉的慰藉。至於當代藝術中語境多重的「南方」,就在眼
Thumbnail
「蘆竹湳像是被遺忘在時間洪流中的老靈魂,是被現代人漸漸遺忘的舊記憶」,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 許書凡 娓娓道出這裡給大家的第一印象。繼承父親志業的許書凡與其他幾位返鄉幫忙的志工青年,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提供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資源協助下,從志工變正職工作,現在更已把這裡當家來經營。
阮義忠的攝影,行腳江湖以外求者多—一個鄉,一座山,一座廟,一座大院,凡人看來平淡無奇,然而在他的鏡頭下,竟然都能觸動心弦。但最有感的還是他的家。桌、窗、牆、餐、角落、盆景、雕像……,在他的鏡頭下,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因為,你家也有這些東西,可是你卻很少注目或重視它們的存在,它們靜默伴隨,從未喧嚷,
Thumbnail
旅行會結束,但記憶會時而浮現。會想起一個聚落居民,願意這般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封塵20年的記憶笑語重新在校舍裡響起;用全村合作的力量,開一間大家都喜歡的店,或者該說是大家都喜愛的空間。人們在「森の巢箱」這空間得到心靈休憩,然後等待下一回的相遇、或再出發。
寫在前面: 林夕填詞以來參與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講座和訪問,他分享過不少創作理念,都是這很寶貴的內容。自被佚名事件後,有許多大陸討論林夕的興趣小組一一消失。2023年的新年忽然有感,我深信香港歌詞是香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夕爺是香港的詞人,為什麼還要假手於他人保育呢?於是我開始把他的訪問內容慢慢地整理成
01/20/2010 傳統市集 這是個旅途中的小插曲 在尋找鄭家大屋的途中,我們走到了澳門當地人生活的市集中. 我們兩個看起來就完全格格不入的樣子 我想應該沒有觀光客會跑到這個地方吧.  這只是個再普通也沒有的一條街. 揹了個單眼相機在市場中逛吧. 說到這台相機. 直到這次旅遊,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