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她不怪,她是我妹妹》講的是一個既過動又躁鬱的小女孩,因為有一天父母爭吵下,父親離世,母親也因治療躁鬱住院而將她送去與哥哥相處的故事。
從起先不諒解到後來的接納,身為演員的哥哥因為她而有不同的改變,也得到預想不到的感情。
在法律上,母親或許是女孩最需要的人,但是當媽媽聽到他們的對話,知道她無法給予小女孩需要的愛而放棄時,我相信他們三個人還是有愛的連結。
母親可能因為心理匱乏所以領養女孩,但又無法給她真正的愛,讓她不斷在寄宿學校出問題。而無血緣的哥哥則讓妹妹有了真正的人際關係,不需要用藥,甚至打翻了輔導老師的偏見,證明他的是對的!
在這個壓力龐大的社會中,很多人求助身心科,可是身心科真的有辦法好好的發現問題在哪,還是不斷的給予藥物讓你度過一生?問題是怎麼會有所謂的身心疾病跟藥物?這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藥物可以改善生活跟人的品質嗎?如何定義身心健康又達到身心平衡呢?
雖然現今有很多心理師,但是幫助畢竟有限,如果我們能真正的面對自己的問題,學會成長,會不會有一天像影片中的女孩一樣痊癒?還是注定被標籤化的過一生?我不由得深思。
個性影響命運,但是改變個性在於自己,也許就是因為我們對愛的渴求太強,希望被傾聽,所以逃避。
不論是環境、情緒、飲食、作息或壓力都深深影響一個人,如果你周遭的變數太多,硬要身體承受,就會失衡,免疫疾病也由此而生。所以學會專注,享受當下;學會分工,活出品味跟自己,那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張老師出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