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圖:Mario Heller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8/24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認知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覺得生活沉悶、無聊。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更不好。為什麼老年憂鬱症對藥物與心理治療反應不佳?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血管性憂鬱假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在《【憂鬱腦學】什麼是老年憂鬱症?》一篇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過,老年憂鬱症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與頻繁復發,可能有其獨特的生理機轉,在頭腦部分,其中一個可能的生理機轉是「腦血管功能異常」。
針對老年憂鬱症,有科學家提出「血管性憂鬱假說」。
血管性憂鬱假說
血管性憂鬱假說假設,頭腦血管疾病可能誘發、導致或延續某些老年憂鬱症狀,換句話說,是頭腦血管的結構性問題,血管功能異常,導致情緒層次的憂鬱──老年憂鬱的治療困難來自於其血管結構性的問題。
那麼,到底是甚麼樣的腦血管結構變化可能導致老年憂鬱呢?
可能原因一:頭腦慢性缺血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慢性缺血有關。
科學家發現老年憂鬱症患者血中的血管內皮功能指標較高。科學家懷疑,這可能是腦血管的血管內皮功能出了問題,頭腦血流不足,導致頭腦慢性缺血。導致老年人頭腦血流不足的原因有包含老化與腦血管疾病。
頭腦慢性缺血會改變與干擾頭腦神經元間的連結,在頭腦的核磁共振影像中,以白質高張訊號呈現。這些缺血或連結改變的腦區,如果剛好是司職情緒調節的腦區,可能導致個案罹患憂鬱症。
可能原因二:頭腦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有關。
慢性發炎與氧化壓力被懷疑與憂鬱症或情緒發炎有關。頭腦是人體最大的耗能器官,新陳代謝產生的自由基數量龐大,氧化壓力大,對於腦部的微血管與血管內皮影響也較大。
目前研究指出,慢性發炎、氧化壓力與微血管功能異常,都可能與老年憂鬱的發展有關。
可能原因三:頭腦動脈或微血管硬化
微血管功能異常可能跟頭腦動脈或微血管硬化有關。
隨著年齡增長與自然老化,血管的動脈硬度也會跟著增加。腦部動脈血管硬化會導致腦部血壓增加,引起腦部微血管功能的異常。除了老化,缺乏運動、抽菸、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與不健康飲食,也跟血管硬化有關。
腦血管功能異常還會引起甚麼結果?
目前科學研究認為,腦血管功能異常會導致認知功能缺損、記憶力不佳。更殘酷的是,研究顯示,罹患老年憂鬱症或許多老年人的憂鬱生活型態(包含但不限定於久坐不動、常躺床或坐在看電視、不出門、收縮人際生活圈等)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
從現在的腦科學研究,我們可以知道,老年人與年輕人的頭腦是不同的。老化會直接影響頭腦血流與血管品質。這些生理變化只能從年輕預防保健,難以事後治療。因此預防老年憂鬱症的最佳方式,就是從年輕時,透過運動、飲食、戒菸戒酒來保養自己的血管功能。
為了預防這樣的災難,政府早年就開辦了社區大學,社會上也有許多樂齡活動可以參與。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的長照2.0,裡頭的C級長照柑仔店,目的在協助輕度失能者、社區健康及亞健康老人參與社會活動,舉辦健康促進講座或活動,提供共餐與關懷訪視等服務。
如果比較有資源,有朋友,也可用自己的健康方式努力。臨床上,我們也看到不少60歲以上的退休者,每日運動量充足,飲食均衡,身體健康。年紀增長,需要比年輕時更加倍努力在生活,因為健康這件事,是與天爭命。人一旦不動,就會順著自然趨勢敗亡。
115會員
70Content count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談憂鬱症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可以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變動的自殺警訊。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臨床憂鬱症陪伴者對於自殺治療的一些迷思。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談憂鬱症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可以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變動的自殺警訊。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臨床憂鬱症陪伴者對於自殺治療的一些迷思。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幾天從爸爸那邊知道表姊有輕微憂鬱症,目前也有服藥,當下真的十分驚訝,印象中,姐姐就是一個光鮮亮麗又漂亮的人,朋友很多、也很多人喜歡,並不像是會有憂鬱症的人。爸爸說似乎是功課壓力大,加上開始準備會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像春天般活力滿滿,又或是冬夜的寒風般無助?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年四季,擁有不同的面貌和狀態,從春日的繁花到冬夜的寒風,每個階段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行為。掌握這些變化,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平滑過渡,就能大幅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識別你的心靈季節,並學習調整步伐,照顧好自
Thumbnail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兩億人患有嚴重憂鬱症,至少有六億人一生中會經歷憂鬱。如果再考慮輕度憂鬱,這數字更加驚人。難道這麼多人都生病了嗎?瑞典國民醫生安德斯・韓森告訴我們,憂鬱可能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學會接受它,才能用更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
最近在做躁鬱症的自費治療,昨天完成了第一個回合。 似乎是有跡可循的:克制不住的消費,保養品、彩妝、衣服、鞋子;很多保養品都過期了!! 豬有超多高跟鞋,很少穿, 包包有一段時間會認真用, 衣服雖然想穿但是會考慮被人帶去鎖螺絲的問題反而會放棄!! 豬一直以為這些行為是補償自己中性偏男性化的青春期生活,
Thumbnail
我有時會想,星座(或稱之占星學)對人們之所以有療癒的效果,也許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星象資訊,對現狀的困境與低潮找到歸因。 󠀠 「啊,原來是XX逆行啊」 「所以這種無力感,是大家都會有的啊」 讓我們放過自己,少一點對自己的自責。由無盡的痛苦迴圈中,轉為比較能正視、接受並處理當前的情緒。 󠀠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是想像,身心障礙者不會憂鬱,因為正在忙著和疾病努力奮鬥,想要成為「健全」人的那份勇氣和堅持,就佔滿所有的時間。就算有短暫的憂鬱、憂鬱都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消化了,還有隨著時間的經過,壓力就會自然排解了,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Thumbnail
「你的想法太負面了。」「想開一點吧!」「你已經比很多人好了,應該感恩。」「難度你就不能自己想通嗎?為什麼要去看心理師?」 在得了產後憂鬱之後,我聽過這些話,或許你也聽過。說這些話的人,都沒有得過憂鬱症,甚至對它沒有很多的了解,卻認為這樣是絕對的良方。未懷孕以前,也多次被灌輸「憂鬱症是自己的選擇」的想
Thumbnail
前天看了Youtuber「阿滴」關於憂鬱症的影片,影片的內容是敘述他經歷憂鬱症所苦的過程。這影片很正向,也帶動了群眾廣泛的討論,關於正視憂鬱症及陪伴相關話題。 而在清潔服務業裡,我面試過的人,有憂鬱症的並不少,我想這也是文明生活的日常。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幾天從爸爸那邊知道表姊有輕微憂鬱症,目前也有服藥,當下真的十分驚訝,印象中,姐姐就是一個光鮮亮麗又漂亮的人,朋友很多、也很多人喜歡,並不像是會有憂鬱症的人。爸爸說似乎是功課壓力大,加上開始準備會考...
Thumbnail
你是否曾在壓力下感到無助,尋找那一線希望之光? 讓我們一起探索血清素如何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揭開它與我們情緒之間微妙且深刻的聯繫。 從簡單的日常習慣到科學的小秘密,發現保持情緒平衡,實際上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閱讀全文,我們一步一腳印,輕鬆走向心靈的寧靜與幸福。 憂鬱的背後:探索
Thumbnail
你是否曾感到自己像春天般活力滿滿,又或是冬夜的寒風般無助?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年四季,擁有不同的面貌和狀態,從春日的繁花到冬夜的寒風,每個階段都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與行為。掌握這些變化,了解如何在生活中平滑過渡,就能大幅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 閱讀全文,了解如何識別你的心靈季節,並學習調整步伐,照顧好自
Thumbnail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兩億人患有嚴重憂鬱症,至少有六億人一生中會經歷憂鬱。如果再考慮輕度憂鬱,這數字更加驚人。難道這麼多人都生病了嗎?瑞典國民醫生安德斯・韓森告訴我們,憂鬱可能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學會接受它,才能用更正面的角度去看待它。
最近在做躁鬱症的自費治療,昨天完成了第一個回合。 似乎是有跡可循的:克制不住的消費,保養品、彩妝、衣服、鞋子;很多保養品都過期了!! 豬有超多高跟鞋,很少穿, 包包有一段時間會認真用, 衣服雖然想穿但是會考慮被人帶去鎖螺絲的問題反而會放棄!! 豬一直以為這些行為是補償自己中性偏男性化的青春期生活,
Thumbnail
我有時會想,星座(或稱之占星學)對人們之所以有療癒的效果,也許是因為我們可以透過星象資訊,對現狀的困境與低潮找到歸因。 󠀠 「啊,原來是XX逆行啊」 「所以這種無力感,是大家都會有的啊」 讓我們放過自己,少一點對自己的自責。由無盡的痛苦迴圈中,轉為比較能正視、接受並處理當前的情緒。 󠀠
Thumbnail
過去,我們總是想像,身心障礙者不會憂鬱,因為正在忙著和疾病努力奮鬥,想要成為「健全」人的那份勇氣和堅持,就佔滿所有的時間。就算有短暫的憂鬱、憂鬱都是自己一個人就可以消化了,還有隨著時間的經過,壓力就會自然排解了,但真的如此嗎?
Thumbnail
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Thumbnail
「你的想法太負面了。」「想開一點吧!」「你已經比很多人好了,應該感恩。」「難度你就不能自己想通嗎?為什麼要去看心理師?」 在得了產後憂鬱之後,我聽過這些話,或許你也聽過。說這些話的人,都沒有得過憂鬱症,甚至對它沒有很多的了解,卻認為這樣是絕對的良方。未懷孕以前,也多次被灌輸「憂鬱症是自己的選擇」的想
Thumbnail
前天看了Youtuber「阿滴」關於憂鬱症的影片,影片的內容是敘述他經歷憂鬱症所苦的過程。這影片很正向,也帶動了群眾廣泛的討論,關於正視憂鬱症及陪伴相關話題。 而在清潔服務業裡,我面試過的人,有憂鬱症的並不少,我想這也是文明生活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