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學

含有「現象學」共 9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當人過早地「知道」,卻未曾「親歷」那些本來應該要在屬我的經驗中一一被揭露的世界真相時,個體性的意義消散了,經驗的通常本性被破壞,「個體經驗」不再可能。這時,人的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可理解的,但作為故事主角,不可理解很可能會破壞讀者/觀眾體驗。
Thumbnail
  在我們的生命週期裡面,我們甚至開始會經歷更多的復活。年幼時的流行會再一次席捲,兒時喜歡的電影、動畫、遊戲會被已這個時代與下一個時代的喜好與科技再次翻新。我們會認識到更多金字塔的內在結構、世界會公開更多--自然的與社會的--長時間封禁的秘密。
  最近很常做夢,醒來後感覺非常複雜。夢擅自開始又突然結束,有些在夢裡要去做的事,醒來後就再也無法完成了,快要抵達的地方、快要開始的一堂課、正準備要起飛的自己。醒來後這些事情便永遠停留在那裡,永遠的等候或遲到、永遠的趕路,永遠無法得知自己有沒有順利起飛。
老實說之前看過「地。」的PV,原本對於這次的品質不抱期待。 但是等到開播以後,OP依然把當初的感動全部喚醒,想起魚豊老師的作品多麼打動人心。 看了一下新聞,老師的連載首作「一百公尺」宣布2025動畫化,以及最新作品「ようこそ!FACT」的連載完結。 這或許是個機會,重新認識魚豊老師的作品哲學。
Thumbnail
  從生活機能來說,大學城有相當高的CP值。大坪數的綠地、藏書完善的圖書館、平價且分量足夠的三餐,便利商店、飲料店的分布更是(至少)和台灣的其他地方一樣充足。若要說缺點,那可能是群聚的學生有時特別喧嘩,但相應地,這也為此地帶來充沛的活力與可能性。
  隨著太陽落下,沉睡的餐車甦醒過來。一個個攤商以一種介於整齊與雜亂之間的狀態排列開,氣味、溫度、聲音。一個活動的小型村鎮,不基於任何信仰的祭典在月光下展開。
有一種信仰,叫人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歸附神靈,在人們與周圍的世界相處得很和諧時,神靈就會發怒和降罪,那麼這種信仰是有破壞性的。信念和懷疑,就像罪責內疚和清白無辜一樣,在心靈中相互依存,我們會在信念和懷疑之間搖擺不定,就像在罪責內疚和清白無辜之間不斷地搖擺一樣。
Thumbnail
巴夏 陰謀論 把它們反轉到一個積極的狀態 https://vocus.cc/article/66a64708fd89780001f22c91
  自由要能夠成立的前提在於,這一自由者是一個具有其獨特性與獨立性的個體。這樣的個體並不是某種漂浮在真空中或邏輯世界的理想實體,而必須要是一個在歷史與物理世界中,被孕育與生長出來的世界中的存有。於是,我們會明白到,自由是「對我的獨特處境與唯一觀看視角的表達」。
將弗林效應套用於感情關係中,可以反映出現代人情感技能的提升。隨著教育、社會文化和技術的進步,情感智商提高,人們能更好地處理感情中的溝通與衝突。現代多樣化的關係模式需要更高的情感技巧,同時數位溝通工具帶來便利但也增加挑戰。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