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圖:Mykyta Martynenko on Unsplash)

老年憂鬱症可能與微血管功能障礙有關。(圖:Mykyta Martynenko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6/28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認知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老年憂鬱症常延誤治療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和一般成年憂鬱症相同,老年憂鬱症拖越久,越晚治療,治療反應越差。

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老年憂鬱症(Late-Life Depression, LLD),指的是在60-65歲左右初發的憂鬱情緒障礙。老年憂鬱症和一般成年憂鬱症不同,特色是身體症狀(身體痠痛、胃食道逆流、胸悶、說話速度慢)豐富、認知功能與執行功能的缺損、生活品質的下降、容易共病其他精神或生理疾病、死亡與自殺風險高、社會經濟負擔大。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四處疼痛、手麻腳麻,覺得生活沉悶、無聊。有些患者四處尋訪名醫或名師想要解決各種身體不適,有些人則是拒絕就醫,只想待在家裡休息。大部分老年憂鬱症患者飲食習慣挑剔或不均,缺乏運動,身體虛弱,作息混亂,有時會合併其他生理疾病。少部分老年憂鬱症患者會濫用鎮定安眠藥物或合併酒精使用障礙。

許多老年憂鬱症患者沒有被正確辨識與診斷出來,其情緒、生活品質受老年憂鬱症影響,增加家屬的照護負擔。臨床上,有時候我們會看到青壯年族群辭掉原本穩定的高薪工作,離開職場,只為了照顧身體健康出問題共病老年憂鬱症的長輩。

老年憂鬱症的盛行率

老年憂鬱症的盛行率在不同研究差異很大,60歲以上族群有慢性憂鬱情緒者約60%,嚴重到符合老年憂鬱症者診斷者盛行率約30~45%,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身上其共病盛行率是 32%。

然而,老年憂鬱症臨床診斷出的盛行率只有6~14%,也就是說,可能有2/3的老年憂鬱症患者沒被發現與診斷,更不用談是否接受足夠品質的治療與照顧。這個數據與1995-1996年間美國一項大型社區研究結果一致,該份研究顯示,大約只有1/3的老年重度憂鬱症患者獲得抗憂鬱藥物治療,1/4患者服用鎮定安眠藥物,大部分患者未被發現已罹憂鬱症、或雖有發現卻未接受治療。

即便就診,有些老年憂鬱症者只願意服用鎮定安眠藥物,拒絕抗憂鬱藥物。其拒絕理由主要來自於自我標籤反應、網路上錯誤的藥物知識、被網路媒體放大的藥物不良反應。過去研究顯示,不當單純使用鎮定安眠藥物治療的老年憂鬱症患者,其憂鬱嚴重程度比起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者更嚴重。

老年憂鬱症非常容易復發,有1/2的患者會經驗到超過1次以上的發作。這代表,老年憂鬱症的治療與追蹤要更長,不能在憂鬱好轉後就立即停藥。

理解這些數據後,我們仍要記得,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沒有老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並不是人類衰老歷程中正常及必然的一部分。

與老年憂鬱相關的心理議題

導致老年憂鬱症的因子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患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彈性與適應能力。面對日益退化的頭腦與身體、餘命生活安排與自我照顧、家庭分散、社會變遷,心理狀態越穩定,心理彈性或韌性越好,調適得越順利,就越不容易罹患老年憂鬱症。

研究顯示,童年遭受情緒忽略者、帶有焦慮迴避特質或依賴人格特質者,長大後較容易發展出憂鬱症。臨床上有些長輩,即便生理年齡已超過65歲,但心理年齡依舊自我固鎖在被忽視的童年。心理狀態或情緒原本就起伏不定者,更容易出現老年憂鬱症。

個性固執,缺乏心理彈性或韌性者也更容易出現老年憂鬱症。堅持與不放棄是美德,在年輕時幫助一個人成功,卻在年紀大時,可能成為憂鬱症的養分。

老年生活調適是否良好,也是導致老年憂鬱症的重要因子。有些長輩,退休後生活缺乏重心,重度依賴家人陪伴,一旦空下來無所事事又獨處,就開始焦慮甚至惶惶不安、恐慌,最後演變成為憂鬱。

老年憂鬱症非常重要的生理機轉

過去研究顯示,除了晚年所必經的社會、家庭與個人健康變遷,導致老年憂鬱症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與頻繁復發,可能有其獨特的生理機轉。

這些生理機轉主要集中在頭腦,特別是神經傳導物質(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的調節異常、壓力反應系統調節異常與腦血管功能異常,像是來自於血管型失智症、中風、腦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的生理性變化。

在頭腦以外,內外科生理問題,像是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能跟老年憂鬱症有關。

其他與老年憂鬱症相關的貢獻因子

在生活習慣上,老年憂鬱症常與老年人久坐不動、離群索居有關。因此在老年憂鬱症的治療中,規律運動、出門活動與增加社會人際互動是必要的治療。

藥物不良反應也是老年憂鬱症的成因。可能導致老年憂鬱的藥物包含高血壓藥物、巴金森氏症治療藥物、化療藥物、賀爾蒙製劑、鎮靜安眠藥物。一般來說,藥物導致的憂鬱症,在停用誘發藥物後,其憂鬱症狀應該逐漸消失。

當老化遇到老年憂鬱症

就像青少年憂鬱症一樣,老年憂鬱症有其獨特的一面。由於老年憂鬱症與老化實在太難以區分,許多人會將老年憂鬱症視為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因此延宕治療。也有一些老年憂鬱症患者,會嘗試透過宗教信仰獲得救贖。

但老年憂鬱症不是老化之必然,在我們身邊依舊有許多活得還不錯的老年人,他們也許像年輕時一樣火熱與激情,卻也能享受生活中的快樂,不只是沉溺於一片慘澹的灰暗。

當老化遇到老年憂鬱症,重要的是接受自己憂鬱與求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124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2024/09/19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生命重大的壓力。除了產後憂鬱症,也可能有產前憂鬱症。近年還有結合兩者的周產期憂鬱症。讓我們進一步來瞭解其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
Thumbnail
2024/09/19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懷孕對女性來說,是生命重大的壓力。除了產後憂鬱症,也可能有產前憂鬱症。近年還有結合兩者的周產期憂鬱症。讓我們進一步來瞭解其臨床表現與治療方法。
Thumbnail
2024/09/15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年中秋節前,病患都會拿著網路上的警告文章來門診詢問,像是吃安眠藥的人能不能吃文旦(柚子)?或是平常能不能含葡萄柚果肉的手搖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統整最近5年台灣各種身心科藥物,透過文獻回顧與兩個藥物交互作用資料庫比對。
Thumbnail
2024/09/15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年中秋節前,病患都會拿著網路上的警告文章來門診詢問,像是吃安眠藥的人能不能吃文旦(柚子)?或是平常能不能含葡萄柚果肉的手搖飲。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統整最近5年台灣各種身心科藥物,透過文獻回顧與兩個藥物交互作用資料庫比對。
Thumbnail
2024/09/08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產後憂鬱症就醫比率不高,許多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因為不敢就醫而錯失治療機會。產後憂鬱症越早治療,復原的機會就越大,治療不僅能減輕媽媽個人的痛苦,亦能減少對養育孩子與家庭生活的長期影響。
Thumbnail
2024/09/08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產後憂鬱症就醫比率不高,許多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因為不敢就醫而錯失治療機會。產後憂鬱症越早治療,復原的機會就越大,治療不僅能減輕媽媽個人的痛苦,亦能減少對養育孩子與家庭生活的長期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Thumbnail
在醫學的定義上,老年憂鬱包括了兩大族群,分別是年輕時患有憂鬱,邁入老年的個案。另一種則是,在五十五歲之後,才患上的晚年憂鬱個案。 老年憂鬱不可忽視,如果嚴重的話可能導致他們的身體失能指數升高,進而影響健康上的問題並造成社會負擔。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在台灣,老年憂鬱的盛行率約是16%,也就是65歲以上的長輩中,大概每6個人裡面就有1位是老年憂鬱的患者。 但真正被發現、有接受到治療的,卻是遠遠低於這個數量,有太多長輩及家庭都受困其中。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結合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與健保資料庫資料,發現臺灣老年憂鬱症病患的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率大約只有1/4左右。到底老年憂鬱症的就醫率為何如此低呢?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結合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與健保資料庫資料,發現臺灣老年憂鬱症病患的精神科或身心科就醫率大約只有1/4左右。到底老年憂鬱症的就醫率為何如此低呢?讓我們透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在藥物選擇、治療選擇順位上都跟一般成年憂鬱症不同,需要個別化評估。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先從最基礎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與行為治療開始瞭解。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的治療,在藥物選擇、治療選擇順位上都跟一般成年憂鬱症不同,需要個別化評估。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先從最基礎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生活與行為治療開始瞭解。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覺得生活沉悶、無聊。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更不好。為什麼老年憂鬱症對藥物與心理治療反應不佳?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血管性憂鬱假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臺灣,老年憂鬱症患者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覺得生活沉悶、無聊。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差,對心理治療的反應更不好。為什麼老年憂鬱症對藥物與心理治療反應不佳?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血管性憂鬱假說」,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當我們年紀越來越大,除了照顧自身的需要之外 最讓人擔心的大概就是父母的健康了 假如一位長者常說自己這裡不舒服,哪裡不舒服 長期不斷地就醫,看許多不同科的門診後,也未檢查出任何疾病 經過醫生解釋之後,還是會一直抱怨身體不適,不斷放大自己的身體的病痛 假如關心他們的情緒,他們會否認自己有情緒困擾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老年憂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感受到憂鬱情緒,但常常會抱怨身體四處不適。相比起一般成年憂鬱症,老年憂鬱症很難被發現與診斷,即便家屬有所覺察,也想帶患者就診,卻常常被拒絕、斥責,因而延誤治療。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於憂鬱症的理解與看法,公元2022年的熟齡世代和耆老世代,和公元2022年的青少年世代與輕熟世代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有著不同的特色。承接上次第一部份的文章,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閱讀他們不同的憂鬱。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於憂鬱症的理解與看法,公元2022年的熟齡世代和耆老世代,和公元2022年的青少年世代與輕熟世代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有著不同的特色。承接上次第一部份的文章,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閱讀他們不同的憂鬱。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 根據WHO統計老年人口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包含失智症與憂鬱症;而在台灣330多萬的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就有7%,然而相對於失智症,大家對於「老年憂鬱症」非常陌生,甚至因為跟失智症太像常被忽略。
Thumbnail
(文/圖:家天使編輯團隊) 根據WHO統計老年人口中最常見的神經疾病,包含失智症與憂鬱症;而在台灣330多萬的老年人口中,憂鬱症的發生率就有7%,然而相對於失智症,大家對於「老年憂鬱症」非常陌生,甚至因為跟失智症太像常被忽略。
Thumbnail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Thumbnail
憂鬱在成年人身上與高齡者的憂鬱症常呈現出不一樣的樣貌,高齡者的憂鬱症狀反而與失智症極為類似,較為不熟悉的照顧者往往很容易把這兩個問題混在一起,在本文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如何區分老人憂鬱的問題以及照顧者可以怎麼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