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志祺七七"近期分享台灣職棒應援啦啦隊的特色,這特色已經影響我們國家最長歷史的職業運動聯盟大約三分之一時間,這個議題聊起來,留下"峮峮"、"林襄"、"慈妹"等關鍵字,或許可能多些點閱率,CPBL這個特立於各國職棒的情景,確實有多面向的討論空間。
在觀賽的經驗中,CPBL有啦啦隊應援早期只是點綴,記得在職棒二年(1991)就有眼中年輕、漂亮的姐姐在觀眾席唱跳,不過印象中只有一局;職棒四年獅象第一次在總冠軍賽交鋒的第二戰,當時應援區設在外野,兄弟球團再找來啦啦隊到場,那時電視LIVE轉播正在起步中,象隊的安排讓這樣的應援出現在電視上。
讓啦啦隊深入球迷眼、腦之中的是職棒15年(2004),球季結束兄弟象邀來韓職的三星獅來台交流,那年比賽勝負、戰況相信多數人不大記得,最搶眼的就是啦啦隊成員,也從那個時候開始,各球團跟進韓式應援風。
可是當時主導觀眾席應援的還是像統一獅標哥一樣的球團工作人員,一直到最近十年,啦啦隊正式從點綴成為主角,本人遠離CPBL賽事許久,首次體驗到是2015年12強比賽,遠在外野都能感受到新台式應援。這樣新穎做法自然引起不少球迷不滿,認為進場的人不都是來看棒球比賽,而是來看啦啦隊表演的。
這個議題可以分成『職業棒球賽』和『棒球賽』來討論,營利是職業棒球賽重要一環,會長蔡其昌在尋找第六隊時曾說過其中難度,就是要說服(提醒)企業主「組職棒隊要先賠十年」這件事,因此如何吸引人進場消費自然要花心思想辦法增加收入,畢竟比賽有人氣,贊助就比較好找;再延伸來論,職業運動比賽也是娛樂產業,不能只有比賽這道主菜,其他配菜也很重要,所以日職養樂多隊吉祥物燕九郎、美職華盛頓國民隊的"總統賽跑"活動都是成功的例子,既然如此找有顏值、有身材的女生在球場應援,在進場以男性為主的職棒球賽自然不足為奇,各國的職棒聯盟都有類似的配置,而CPBL各隊用這樣的手法得到營利,加上各類媒體的收視率、點閱數或按讚數都顯示對球團關注上大有助益,怎有不繼續推廣之理?
但是以棒球賽來說,近幾年啦啦隊"喧賓奪主"的情況確實引起一部份球迷的反感,畢竟CPBL主打的是棒球比賽,結果不少人進場原因是拿手機或大砲拍正咩,等於是某間經營池上便當的店家,最受歡迎的不是便當而是冬瓜茶一樣。其中的原因在於台灣棒球發展的腳步緩慢,選手進步程度有限,因此CPBL(或是五球團)沒有頂級球星在隊中,以前不論是旅外或自行培養的選手,如陳義信、李居明、黃平洋、彭政閔、陳金鋒、張泰山...都曾是看板人物,現在就算王威晨或林立、吉力吉撈鞏冠,人氣無法前輩相比,自然不容易吸引觀眾的目光,又加上CPBL平均比賽時間過於冗長,精彩程度不如美日,所以...啦啦隊應援對球團很重要吧?
然而棒球發展這個問題已經在台灣棒壇議論多時卻沒有正解,這是上從政府下至少棒球隊面對的課題,各職棒球團恐怕也沒法正視喧賓奪主的情況,但是沒法正視,仍然要思考如何讓兩大類球迷共存共榮的途徑,畢竟演變成雙方仇視的局面,對CPBL並不是好的走向。
推薦文:
從27:00開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