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問:我是不是「目犍連」?
我:為什麼有這個問題?
人:很多人說我是「目犍連」,對我有很高的期待。所以,我想問:我到底是不是「目犍連」?
我:你覺得你自己是不是?
人:我不知道。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懂、工作也不順利、還被騙了錢。如果是「目犍連」,會發生這些事嗎?
哈!我笑了。
我:你是不是「目犍連」,對你來說很重要嗎?
人:嗯,如果不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這麼說?
我:如果你問我,我倒有不同的看法。
佛法,著重的是「現在」,放眼的是「未來」。
過去已經過去,不需要追究。
管你以前是誰,「現在」與「去處」才重要。
有人跟我說,他是不動明王的轉世。
我問他:你要吃飯嗎?你要上班嗎?你會生病嗎?你要睡眠嗎?
如果都「要」,跟我「現在」不是一樣。
如果我們現在一樣,過去是誰,重要嗎?
也有人跟我說,他記得前世是寵物的事,所以他會「自卑」。
我告訴他,那倒未必。
如果以六道輪迴來看,你「現世的狀態」,比「前世(寵物)」還好,高興都來不及,沒必要自卑。
人:歐!那別人為什麼要這麼說?
我:你要問對方啊!你說我是「目犍連」的原因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也許對方觀察到您跟「目犍連」的緣分比較近,您可以學習他成就的法門。
或是,這是他們期許你將來能夠有這樣的成就目標。
人:如果我是,為什麼我的工作不順?我的智慧未開?
我:工作順不順,是因果業報。
釋迦牟尼佛也有偏頭痛的問題,祂也會拉肚子。
不是因為你是誰的轉世,就跳脫了你此生該經歷的學習。
智慧未開,那是你的「心的問題」。
「靜」而得「定」、「定」而後「發慧」。
(注意:是「發」慧,而非「得」慧。智慧本來就有,矇蔽而已,而非外來所得)
我:說穿了,你「是」或「不是」又如何?
請問:你要吃飯嗎?你要上班嗎?你會生病嗎?你要睡眠嗎?
如果都要,與其膠著在「我是不是目犍連」,還不如:學著好好工作、培養專長、勇敢面對人生、把心安靜下來。
人:有人說你有宿命通,你可以為我觀察嗎?
我:還是老話一句,知道過去的風華或淒涼,與現在無關。
把你的現在與未來「過好來」,才重要。
寫一偈:
是或不是又如何?
何不認真唱首歌。
唐朝聖世今何在?
定心發慧渡塵河。
阿彌陀佛。
善守護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