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音樂家。他出生於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的官宦世家,其祖輩和父輩都曾擔任過漢朝高官,如太尉、洛陽令等。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結為摯友,共同平定江東,建立了孫氏的基業。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輔佐孫權,主張抗拒曹操的進攻,策劃了赤壁之戰的火攻計,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他又率軍攻取南郡,開拓荊州地區,提出了征伐益州的戰略構想。然而,在準備進軍蜀地的途中,他因病去世於巴丘(今湖南岳陽市),年僅三十六歲。周瑜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他也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雅人,有“曲有誤周郎顧”的佳話。
周瑜和諸葛亮是兩位重要的人物,他們既是同盟又是對手,曾經在赤壁之戰中聯手抗曹,也曾經在荊州之爭中相互較勁。作者羅貫中以生動的筆法,描寫了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三次爭鬥,稱之為“三氣周瑜”。這三次爭鬥分別是:
周瑜出身於廬江周氏,這是一個歷史悠久、聲望顯赫的官宦世家。其高祖父周榮因通曉經典而被推薦為司徒袁安的府僚,與袁安多次談論當世大事,見解獨到,受到袁安的賞識和器重。其曾祖父周興在漢安帝時任尚書郎。其祖父周景少以廉潔能幹見稱,初被察為孝廉,辟公府。後為豫州刺史,李膺、荀彧等為從事,更遷至尚書令,登為太尉¹²。其堂叔周忠先後出任大司農、光祿大夫³。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⁴。
周瑜生於漢熹平四年(175年),與孫策同歲。他身材高大,相貌俊美 ,志向遠大,自幼刻苦讀書,尤喜兵法。他生逢亂世,時局不靖,烽火連延,戰端四起,於是總想廓清天下。中平六年(189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在壽春遇刺身亡。他的家人從壽春遷至舒城。周瑜聽說了與其同齡的孫策的名氣和才能,便前往壽春拜訪他。兩人一見如故,獨相友善,周瑜遂建議孫策帶家人移居舒縣。周瑜甚至提供自家南側大宅給孫策一家人,同時拜謁孫策母親,二人情如兄弟,共同生活起居。周瑜把家裡的一部分住宅讓給孫策,還經常以財力對他進行幫助。孫策得周瑜之助,使得孫氏與士大夫間關係邁進一大步。
興平二年(195年),周瑜前去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此時孫策率軍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長江,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並帶去了船糧器杖,給他以大力支持。孫策十分喜悅,說:“我有了你,事就成了。”於是,周瑜隨從孫策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南京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逼走劉繇。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用這支隊伍攻取吳郡、會稽郡,平定山越,已經足夠了,你回去鎮守丹陽吧。”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
下集 寫赤壁,另外提供周瑜如果是女生的福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