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這個人之所以有名,是因為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透過赤壁之戰到南郡爭霸,細細的刻畫了「瑜亮情結」。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赤壁之戰以前的周瑜吧。
故事要從祖父輩開始說起:
話說東漢末年,有一支姓袁的家族,成為了最重要的政治勢力。
家中一連三代都擔任三公的職務,門生更是遍佈天下。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周景的年輕人,胸懷大志,被當時的大將軍所徵辟。
周景在品德跟才幹上都無可挑剔,很得大將軍重用。
但周景志不僅於此。
他向大將軍提出申請,希望能回到故鄉當官。
大將軍也很給力,就讓周景去擔任了豫州刺史。
當時的刺史還沒有三國時期的權力這麼大,既不能開府也不能養部曲。
但周景還是去聘請了幾個名士來擔任他的從事。
其中有一位人稱荀氏八龍,排行第二的荀緄。就是後來名聞遐邇的荀彧他老爸。
周景非常著意與賢士往來,凡舉孝廉,周景必定請他來家裡吃飯,並贈以重禮。
就這樣,周景的門生跟交遊越來越廣闊。
不幸的是,當時東漢宗室跟外戚還是鬥個不停,漢桓帝借用了宦官的力量,將大將軍誅殺,並且開始審判大將軍的故吏。
周景就這麼被牽連下獄了。
宦官崛起,政局變得更加動盪不安。
主政派士人的袁家,並沒有很好的擔負起國家大任與宦官對抗,這令其他士族相當不滿。
剛好周景的門生逐漸掌握了權力,便想方設法將周景免罪,並且聯合奏請周景擔任尚書令。
這時候,司徒是宦官派的人馬,說了你都要嚇一跳,背後的宦官正是曹操的乾爺爺曹騰。
太尉則是非袁派的新興楊家人馬。是四世太尉楊修的玄祖父。
周景被拉上了檯面,取代宗室成為新的司空。
周派跟楊派聯手,展開了對宦官的鬥爭。我們讀書念過的陳蕃李膺,黨錮之禍中這些跟宦官對幹翻船的著名歷史人物,全都是周派的。
是的,一連兩次的黨錮之禍,打得周派人仰馬翻後,袁家又趁勢回到了權力中央。
周景跟兒子周忠,也算是兩世三公,一直持續在朝中鬥爭不休。
周景有個姪兒名叫周異,也受惠於叔父擔任過洛陽令。
周異,正是周瑜的父親。
周瑜十歲的時候,黃巾亂起。
這時候,有一個從吳郡上來的下邳丞,被朝廷徵召。
當時徐州經常被烏丸騷擾,這個下邳丞認為把家眷留在徐州不妥,就把他們遷到壽春。
然後自己去打仗了。
下邳丞的大兒子,年紀跟周瑜一樣,也一樣的相貌堂堂。
十歲出頭的周瑜就去拜訪了人家,跟這個小帥哥當起了好朋友。
太守將軍東征西討的不在家,周瑜就建議小帥哥跟他的媽媽,不如搬來舒縣,我這邊有大宅院可以給你們住。
小帥哥就是孫策了。
(這邊是江表傳的說法,陳壽三國志在孫策傳跟周瑜傳有不同描寫)
袁紹跟曹操交朋友,一個庶子一個暴發戶之子,那是無惡不作,賭狗玩鳥搶新娘。
孫策跟周瑜交朋友,一個嫡長子一個士族之子,玩的跟人家大有不同。
這兩個人走訪江淮士人,四處與人交好。
孫策的面子,在孫堅投入袁術旗下之前,其實還吃不開。
但周瑜周家的面子,在江淮那是無人不知曉。
事實上,當孫策十六歲的時候,孫堅選擇了汝南袁術作為盟友,跟孫策這幾年來的行動,恐怕不無關係。
郎有意妹有情,袁術不明就裡的推薦了孫堅當豫州刺史。
孫家配周家,這時候只要一個契機,完全就可以插旗子自立了。
可惜,隔年孫堅在荊州戰死。
孫策跟堂兄孫賁,舅舅吳景,在史書上留下了大戰略的痕跡:「奪江東以自立。」
接下來,吳景孫賁孫策都來到丹楊,孫策返回壽春取回孫堅部曲後,吳景他們又找藉口說要回壽春了。
接任吳景的,乃是周瑜的叔父,周尚。
而周瑜也就此前往丹楊,投靠叔父。
當孫策要下江東時,在歷陽準備渡河前,寫信告訴周瑜。
然後周瑜就帶了五百人來會合。
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這一年,他們二十一歲。之間有六年不見。
敢問各位,當你二十歲要創業的時候,得到一個六年不見的國小同學帶五百元來幫助你,你會大喜?
他了不起幫你作弊過吧?
孫策的這個同學,最少最少在他們一起讀國小的時候,就相當料事如神算無遺策。
更進一步說,周瑜跟孫策分開的時間點,幾乎就在孫策敲定江東大戰略的同時。
而周瑜,甚至先一步往孫策將要前去的地方。
就算周瑜不是這個大戰略的提供者,也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執行者。
而且這六年的變化,很可能都在周瑜的掌握之中。
所以孫策看到他才會大喜啊。
不然還真的為了兄弟從水鏡學院畢業大喜嗎?
我們完全不曾看到,周瑜對於孫策的大戰略,在明面上有什麼表現,或是留下什麼言語。
可他卻從十歲就開始支援著孫策的一舉一動。
嚴格來說,應該是周家選中了孫家,雙方隨著孫堅之死,訂定了下江東的大戰略。
若是孫堅不死,直接在豫州把袁術翻掉都有可能。
策令曰:「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有時候,我覺得人們太過強調孫策跟周瑜感情好。
其實「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若是所言不虛,周瑜當時叫做孫策軍的蕭何。
比起檯面上出生入死的武將,周瑜在暗處所做的準備功夫,對孫策而言更為重要。
三國志中最清楚的一段,則是周瑜自請為居巢縣長,其實是去招募狂生魯肅跟他的門客,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孫策軍。
這也是需要交叉比對周瑜傳跟魯肅傳就是了。
不過呢,蕭何在劉邦軍裡頭,也是資深老大哥。
但周瑜一沒年紀二沒資歷,老實說,當孫策不在之後,恐怕真沒幾個人看得起周瑜。
只有孫權信任非凡。
你當然可以吹噓孫權有知人之明,但其實從上面看下來不難發現,真正知道周瑜在幹些什麼大事的人,只有孫策的親人。
吳景跟孫賁這時候都去當地方一霸了。
孫權軍的中央,根本沒人了解周瑜是個算無遺策的神童軍師。
以前沒看懂,最近才明白。
孫策一上來,就以重號將軍自居,其實是反賊中的反賊。
所以他自開幕府(孫權接掌),張昭為長史,周瑜為中護軍。
用到中護軍,那是大將軍大司馬等級了,左將軍劉備根本不夠看。
而其實孫策過世後,兵力主要掌控在張昭跟呂範手裡。
然後,老實說我覺得三國演義不完全冤枉周瑜。
他確實經常表現得超級嗆。
幫孫權去跟張昭他們那些大老嗆聲。
只是羅貫中們忽略了,周瑜不但是神童級軍師,更是神童級戲精。
他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識的要交上孫策這個朋友。
能從史書上看到的周瑜,我想是很表面的。
以柔克程普。
以剛壓張昭。
以奇破曹操。
以奸鬥劉備。
以雅會蔣幹。
以信御諸將。
以正事孫氏。
我不是在誇獎他,而是說他的面貌太多樣了。
這個人就連遺書,都可以找出兩個版本。
兩個版本,都在那邊嘴砲耍文。
究竟哪一個才是周瑜的真面目呢?
最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孫權對周瑜的緬懷。
我們常常記得曹操說:「有郭嘉在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
或是諸葛亮說:「有法正在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
這些,或許多少都帶了點給自己找台階下的味道。
但孫權卻是說:「要是沒有周瑜,我今天怎麼可能成為帝皇?」
更說:
「孤念公瑾,豈有已乎?」他從來沒有這樣想念過他的哥哥孫策。
反過來說,兩個同年生。
長得一樣帥。
打起仗來同樣不要命的孫策跟周瑜……
如果說孫策真的找過替身,我想不是凌操。
周家公瑾,才是真正替代孫策的最佳選擇。
或許?
那一年,周瑜成為了孫策;孫策變成了周瑜。
擁有不同面具的男人,只有在力挺孫權的時候,才是真情流露。
因為……
「他是我兄弟。」
好,替身那段是多餘的。
重點是,周瑜對孫權而言,絕對不只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
風雨飄搖,安內攘外的大功,史書記在了張昭頭上。
我們不用推測,只要看陸機辯亡論這句就會明白。
「賔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聦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而江東蓋多士矣。」事實上,如果周瑜沒有出現在孫策的人生中,孫策不見得會成為一個禮賢士人的好手。
那就不會有張昭。
不會有魯肅。
不會有呂蒙。
在之前
【少年孫策的大戰略】中寫到這段,不是開玩笑的。
----------------
孫策等人險死還生,眾人在丹楊齊聚,均是恍如隔世,不勝唏噓。孫家兄弟互訴經歷,得出了結論。我們不是勝在謀略過人。也不是贏在武藝高強。真正讓我們活下來的,是人才。是敵人想不到的人才。----------------
江東萬千英雄,起點便是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