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擁有千種面具的男人】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raw-image

周瑜這個人之所以有名,是因為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透過赤壁之戰到南郡爭霸,細細的刻畫了「瑜亮情結」。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赤壁之戰以前的周瑜吧。

故事要從祖父輩開始說起:
話說東漢末年,有一支姓袁的家族,成為了最重要的政治勢力。
家中一連三代都擔任三公的職務,門生更是遍佈天下。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周景的年輕人,胸懷大志,被當時的大將軍所徵辟。
周景在品德跟才幹上都無可挑剔,很得大將軍重用。
但周景志不僅於此。
他向大將軍提出申請,希望能回到故鄉當官。

大將軍也很給力,就讓周景去擔任了豫州刺史。
當時的刺史還沒有三國時期的權力這麼大,既不能開府也不能養部曲。

但周景還是去聘請了幾個名士來擔任他的從事。
其中有一位人稱荀氏八龍,排行第二的荀緄。就是後來名聞遐邇的荀彧他老爸。

周景非常著意與賢士往來,凡舉孝廉,周景必定請他來家裡吃飯,並贈以重禮。
就這樣,周景的門生跟交遊越來越廣闊。

不幸的是,當時東漢宗室跟外戚還是鬥個不停,漢桓帝借用了宦官的力量,將大將軍誅殺,並且開始審判大將軍的故吏。

周景就這麼被牽連下獄了。
宦官崛起,政局變得更加動盪不安。
主政派士人的袁家,並沒有很好的擔負起國家大任與宦官對抗,這令其他士族相當不滿。

剛好周景的門生逐漸掌握了權力,便想方設法將周景免罪,並且聯合奏請周景擔任尚書令。
這時候,司徒是宦官派的人馬,說了你都要嚇一跳,背後的宦官正是曹操的乾爺爺曹騰。
太尉則是非袁派的新興楊家人馬。是四世太尉楊修的玄祖父。

周景被拉上了檯面,取代宗室成為新的司空。
周派跟楊派聯手,展開了對宦官的鬥爭。我們讀書念過的陳蕃李膺,黨錮之禍中這些跟宦官對幹翻船的著名歷史人物,全都是周派的。

是的,一連兩次的黨錮之禍,打得周派人仰馬翻後,袁家又趁勢回到了權力中央。
周景跟兒子周忠,也算是兩世三公,一直持續在朝中鬥爭不休。
周景有個姪兒名叫周異,也受惠於叔父擔任過洛陽令。

周異,正是周瑜的父親。

周瑜十歲的時候,黃巾亂起。
這時候,有一個從吳郡上來的下邳丞,被朝廷徵召。

當時徐州經常被烏丸騷擾,這個下邳丞認為把家眷留在徐州不妥,就把他們遷到壽春。
然後自己去打仗了。

下邳丞的大兒子,年紀跟周瑜一樣,也一樣的相貌堂堂。
十歲出頭的周瑜就去拜訪了人家,跟這個小帥哥當起了好朋友。

太守將軍東征西討的不在家,周瑜就建議小帥哥跟他的媽媽,不如搬來舒縣,我這邊有大宅院可以給你們住。
小帥哥就是孫策了。
(這邊是江表傳的說法,陳壽三國志在孫策傳跟周瑜傳有不同描寫)

袁紹跟曹操交朋友,一個庶子一個暴發戶之子,那是無惡不作,賭狗玩鳥搶新娘。
孫策跟周瑜交朋友,一個嫡長子一個士族之子,玩的跟人家大有不同。

這兩個人走訪江淮士人,四處與人交好。
孫策的面子,在孫堅投入袁術旗下之前,其實還吃不開。
但周瑜周家的面子,在江淮那是無人不知曉。

事實上,當孫策十六歲的時候,孫堅選擇了汝南袁術作為盟友,跟孫策這幾年來的行動,恐怕不無關係。

郎有意妹有情,袁術不明就裡的推薦了孫堅當豫州刺史。
孫家配周家,這時候只要一個契機,完全就可以插旗子自立了。

可惜,隔年孫堅在荊州戰死。
孫策跟堂兄孫賁,舅舅吳景,在史書上留下了大戰略的痕跡:「奪江東以自立。」

接下來,吳景孫賁孫策都來到丹楊,孫策返回壽春取回孫堅部曲後,吳景他們又找藉口說要回壽春了。
接任吳景的,乃是周瑜的叔父,周尚。

而周瑜也就此前往丹楊,投靠叔父。

當孫策要下江東時,在歷陽準備渡河前,寫信告訴周瑜。
然後周瑜就帶了五百人來會合。

策大喜曰:「吾得卿,諧也。」

這一年,他們二十一歲。之間有六年不見。
敢問各位,當你二十歲要創業的時候,得到一個六年不見的國小同學帶五百元來幫助你,你會大喜?
他了不起幫你作弊過吧?

孫策的這個同學,最少最少在他們一起讀國小的時候,就相當料事如神算無遺策。
更進一步說,周瑜跟孫策分開的時間點,幾乎就在孫策敲定江東大戰略的同時。
而周瑜,甚至先一步往孫策將要前去的地方。

就算周瑜不是這個大戰略的提供者,也絕對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執行者。
而且這六年的變化,很可能都在周瑜的掌握之中。

所以孫策看到他才會大喜啊。
不然還真的為了兄弟從水鏡學院畢業大喜嗎?

我們完全不曾看到,周瑜對於孫策的大戰略,在明面上有什麼表現,或是留下什麼言語。
可他卻從十歲就開始支援著孫策的一舉一動。

嚴格來說,應該是周家選中了孫家,雙方隨著孫堅之死,訂定了下江東的大戰略。
若是孫堅不死,直接在豫州把袁術翻掉都有可能。

策令曰:「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有時候,我覺得人們太過強調孫策跟周瑜感情好。
其實「前在丹楊,發衆及船糧以濟大事」,若是所言不虛,周瑜當時叫做孫策軍的蕭何。
比起檯面上出生入死的武將,周瑜在暗處所做的準備功夫,對孫策而言更為重要。

三國志中最清楚的一段,則是周瑜自請為居巢縣長,其實是去招募狂生魯肅跟他的門客,邀請他們一起加入孫策軍。
這也是需要交叉比對周瑜傳跟魯肅傳就是了。

不過呢,蕭何在劉邦軍裡頭,也是資深老大哥。
但周瑜一沒年紀二沒資歷,老實說,當孫策不在之後,恐怕真沒幾個人看得起周瑜。

只有孫權信任非凡。

你當然可以吹噓孫權有知人之明,但其實從上面看下來不難發現,真正知道周瑜在幹些什麼大事的人,只有孫策的親人。
吳景跟孫賁這時候都去當地方一霸了。
孫權軍的中央,根本沒人了解周瑜是個算無遺策的神童軍師。

以前沒看懂,最近才明白。
孫策一上來,就以重號將軍自居,其實是反賊中的反賊。

所以他自開幕府(孫權接掌),張昭為長史,周瑜為中護軍。
用到中護軍,那是大將軍大司馬等級了,左將軍劉備根本不夠看。

而其實孫策過世後,兵力主要掌控在張昭跟呂範手裡。

然後,老實說我覺得三國演義不完全冤枉周瑜。
他確實經常表現得超級嗆。
幫孫權去跟張昭他們那些大老嗆聲。

只是羅貫中們忽略了,周瑜不但是神童級軍師,更是神童級戲精。
他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識的要交上孫策這個朋友。

能從史書上看到的周瑜,我想是很表面的。
以柔克程普。
以剛壓張昭。
以奇破曹操。
以奸鬥劉備。
以雅會蔣幹。
以信御諸將。
以正事孫氏。

我不是在誇獎他,而是說他的面貌太多樣了。
這個人就連遺書,都可以找出兩個版本。
兩個版本,都在那邊嘴砲耍文。

究竟哪一個才是周瑜的真面目呢?

最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孫權對周瑜的緬懷。
我們常常記得曹操說:「有郭嘉在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
或是諸葛亮說:「有法正在就不會走到這步田地。」

這些,或許多少都帶了點給自己找台階下的味道。

但孫權卻是說:「要是沒有周瑜,我今天怎麼可能成為帝皇?」
更說:「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他從來沒有這樣想念過他的哥哥孫策。

反過來說,兩個同年生。
長得一樣帥。
打起仗來同樣不要命的孫策跟周瑜……

如果說孫策真的找過替身,我想不是凌操。
周家公瑾,才是真正替代孫策的最佳選擇。

或許?
那一年,周瑜成為了孫策;孫策變成了周瑜。

擁有不同面具的男人,只有在力挺孫權的時候,才是真情流露。
因為……

「他是我兄弟。」

好,替身那段是多餘的。
重點是,周瑜對孫權而言,絕對不只是一個戰無不勝的大將軍。

風雨飄搖,安內攘外的大功,史書記在了張昭頭上。

我們不用推測,只要看陸機辯亡論這句就會明白。
「賔禮名賢而張昭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為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聦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而江東蓋多士矣。」

事實上,如果周瑜沒有出現在孫策的人生中,孫策不見得會成為一個禮賢士人的好手。
那就不會有張昭。
不會有魯肅。
不會有呂蒙。

在之前【少年孫策的大戰略】中寫到這段,不是開玩笑的。

----------------

孫策等人險死還生,眾人在丹楊齊聚,均是恍如隔世,不勝唏噓。
孫家兄弟互訴經歷,得出了結論。

我們不是勝在謀略過人。
也不是贏在武藝高強。

真正讓我們活下來的,是人才。

是敵人想不到的人才。

----------------

江東萬千英雄,起點便是周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4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2022/01/04
三國時代,有許多知名的常勝不敗將軍。 不過多半是謊言。 敗戰往往算投手,沒有人會算在打擊手身上。 打擊率超過三成就很強了。 全琮,一個靠戰功起家,成為東吳重要外戚的男人,後來卻屢戰屢敗。 權位是什麼?也許不是戰場勝敗所能決定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事情從陳登奉呂布之命前往曹操朝廷返回後說起:陳登得到了廣陵太守的職務,就請出陳矯來輔佐。 陳矯乃廣陵陳氏出身,徐州亂起時跟淮泗士人一樣,往江東奔逃。但袁術跟孫策招聘,他都不接受,又跑回了廣陵。 這是要輔什麼呢?陳登需要一個「許都的自己人」。
Thumbnail
事情從陳登奉呂布之命前往曹操朝廷返回後說起:陳登得到了廣陵太守的職務,就請出陳矯來輔佐。 陳矯乃廣陵陳氏出身,徐州亂起時跟淮泗士人一樣,往江東奔逃。但袁術跟孫策招聘,他都不接受,又跑回了廣陵。 這是要輔什麼呢?陳登需要一個「許都的自己人」。
Thumbnail
助孫權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意圖消滅孫權,統一天下。孫權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他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當時,有人主張投降曹操,以求自保,但周瑜堅決反對,他說:“曹操是個奸雄,他的野心是要吞併天下,不會容忍我們的存在。如果我們投降了,就是自取滅亡。我們應該與劉備聯合,共同抵
Thumbnail
助孫權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意圖消滅孫權,統一天下。孫權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他召集群臣商議對策。當時,有人主張投降曹操,以求自保,但周瑜堅決反對,他說:“曹操是個奸雄,他的野心是要吞併天下,不會容忍我們的存在。如果我們投降了,就是自取滅亡。我們應該與劉備聯合,共同抵
Thumbnail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音樂家。他出生於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的官宦世家,其祖輩和父輩都曾擔任過漢朝高官,如太尉、洛陽令等。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結為摯友,共同平定江東,建立了孫氏的基業。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輔佐孫權,主張抗拒曹操的進
Thumbnail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孫吳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音樂家。他出生於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的官宦世家,其祖輩和父輩都曾擔任過漢朝高官,如太尉、洛陽令等。周瑜少年時期就與孫策結為摯友,共同平定江東,建立了孫氏的基業。他以中護軍的身份輔佐孫權,主張抗拒曹操的進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Thumbnail
在漢代,一個官員有三妻四妾,確實是一件平常的事。 「吳主孫皓字孫賓,即(孫)鍾之玄孫也。」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繞什麼口令)。 是孫堅的曾孫。 是孫堅爸爸的高孫。 是孫堅爺爺的玄孫。 孫堅字文臺,記錄上他有一個弟弟,最近剛說過叫幼臺。 此外,還有一個哥哥,名羌,字聖壹(通臺)。
Thumbnail
三國志裡,魏書有所謂的八虎騎,其實就是把曹操的親戚宗室併做一傳。 劉備不是望族,所以蜀書沒有。 吳書當然也有,孫家在吳郡也是不小啊。 吳書的宗室大傳,目前共有十人。 其中有四個,都是孫堅的弟弟一家。 孫堅的小弟,孫靜。 靜靜的,在檯面下維護著這個家族。
Thumbnail
三國志裡,魏書有所謂的八虎騎,其實就是把曹操的親戚宗室併做一傳。 劉備不是望族,所以蜀書沒有。 吳書當然也有,孫家在吳郡也是不小啊。 吳書的宗室大傳,目前共有十人。 其中有四個,都是孫堅的弟弟一家。 孫堅的小弟,孫靜。 靜靜的,在檯面下維護著這個家族。
Thumbnail
周瑜這個人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透過赤壁之戰到南郡爭霸,細細的刻畫了「瑜亮情結」。 又或者,他跟孫策之間的兄弟情誼。 那麼,周瑜是如何跟孫策結交?又是憑什麼成為江東頭號智囊? 故事,就要稍微往前面一點來挖……
Thumbnail
周瑜這個人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赤壁之戰。 三國演義透過赤壁之戰到南郡爭霸,細細的刻畫了「瑜亮情結」。 又或者,他跟孫策之間的兄弟情誼。 那麼,周瑜是如何跟孫策結交?又是憑什麼成為江東頭號智囊? 故事,就要稍微往前面一點來挖……
Thumbnail
在江表十二虎臣中,陳武算是一個沒有什麼事蹟的人。 但三國演義卻相當看重他。 陳武何以得說書人青睞? 因為他是單挑死。 顏良做為一個陪襯關羽頂級武力的人物,可說是名留千古。 在當代,更有一個武力兇猛到小孩子聽了都不敢哭的人物:張遼,張文遠。 敢挑戰天下無敵的,除了另一個天下無敵,恐怕就是大笨蛋了。
Thumbnail
在江表十二虎臣中,陳武算是一個沒有什麼事蹟的人。 但三國演義卻相當看重他。 陳武何以得說書人青睞? 因為他是單挑死。 顏良做為一個陪襯關羽頂級武力的人物,可說是名留千古。 在當代,更有一個武力兇猛到小孩子聽了都不敢哭的人物:張遼,張文遠。 敢挑戰天下無敵的,除了另一個天下無敵,恐怕就是大笨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