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正向心理學已經證實了,金錢並不是決定快樂最重要的因素。若今天很貧窮,連吃飯都吃不飽,那金錢的增加則可能增加快樂的程度,但當基本生活都被滿足後,金錢的增加和快樂的增速已無法成正比。
認真的看完了由曾在哈佛任教的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所開設的「正向心理學」課程,以及由耶魯大學教授-勞裡·桑托斯(Laurie Santos)所開設的「幸福的科學」後,大約得出了以下簡單的作法:
- 正念(mindfulness):簡單而言就是活在當下,若思緒飄乎時,可以藉由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而讓念頭更單純。所以若心情不好時,也許可以提醒自己「活在當下」。
- 冥想:每天只需要10-15分鐘,它可以幫助你把腦袋清空,不再被各種思維所干擾,就像是電腦用久了,也需要重新開機一下,速度才不會慢下來。
- 運動:瑜珈非常好,就算只是散散步也好,一星期約3-4次,每次30-40分鐘。運動會讓腦袋分泌出讓自己快樂的因子,長久的累積,快樂的程度便會提升。
- 人際交往: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吃吃飯,聊聊天,甚至於只是在買東西的時候和店員有一些聊天或交流,快樂程度都可以提升,因為人是需要和其他人連結的生物。
- 感恩日記:可以寫下來,也可以自己在腦中重複。感謝的也可以是很簡單的事,比如,「很感謝我的貓咪陪伴我,超級療癒」。當人在回憶這些美好並表達感謝時,腦中會重新體驗一遍這種很好的感受。
- 隨性的幫助人(或是對別人表現出善意):曾有心理學家說,做公益或幫助別人,某個程度而言是很自私的,因為在幫助別人時,自己是會感受到快樂的。幫助別人的事可以是很簡單的,生活中各種的小善意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