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問:你的購物衝動背後表達什麼內心需求?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她提著兩三個大袋子進來,我用眼神無聲地表達疑惑,她回應道「你知道的,雙11嘛!現在買超划算!」,過一會她似乎有些心虛「這些包裹我是要拿去超商退貨,剛剛超商櫃檯前人很多,想說先上來才不會遲到!」她特別強調是退貨,想讓自己顯得理智一些,但能有這麼多退貨,不就表示一時衝動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嗎?


她因為不適應婚後生活所以來晤談,希望透過晤談更瞭解自己,最近幾次談話,她透露婚後自己愛買東西的習慣變得更加嚴重,我們就一起思考她的購物衝動背後隱藏什麼,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購物也只是用短暫的快樂掩蓋心靈的匱乏。


檢視購物清單時,她注意到自己最近買了許多寢具,精緻舒服的床單、冬暖夏涼的棉被、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等,家裡原本不缺這些,但她一直被更新更好的商品吸引,我們細談了她如何使用這些東西,談到了她的睡眠,然後提到先生一直想跟她討論分房睡的可行性,她一方面想成全先生希望好眠的需求,另一方面還是希望能享有與先生共眠的親密,所以遲遲不肯答應。對她來說,婚姻裡的親密困難是購物衝動增加的部份原因。


檢視一下自己的購物習慣,你有旺盛的購物慾望嗎?總是買了立刻後悔?如果你的購物行為已經超出自己的負擔能力,有必要好好探索自己購物衝動背後的原因,找出除了盲目購物之外,能幫助自己真正的身心滿足的方法。以下列出我在晤談室中常聽到的幾類原因,你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狀況。

 

第一、身體的疲憊

 

我們常因為身體的疲憊而購物,想像那些買來的商品可以消除身體的疲倦,「看著螢幕裡的商品,都覺得自己好需要喔!一個更輕更好背的包包可以讓我不這麼累、要有好穿有彈力的鞋子走路腳才不會痛、下班時躺在按摩椅上一定很舒服!」諸如此類,表面上這些購物需求都是為了照顧自己,消除疲憊,但實際上這些商品要不是跟自己原本有的東西差異不大,就是買回來通常沒用幾次,有些人甚至拖著疲勞的眼睛逛好幾個小時的網拍,期待找到疲勞的解藥,其實還不如好好睡一覺。

身心疲倦真正需要的是休息,同時放下一些你掛心卻暫時解決不了的事,放慢自己急切卻盲目的腳步

 

第二、內心的匱乏

 

衝動購物的背後可能來自內心的匱乏,前面提到的親密關係困難或缺乏就是一例,她一直想挑選更好的寢具,幫助自己睡眠時擁有好心情,其實是想填滿自己和丈夫間的裂縫;另外一個常見的狀況是企圖彌補童年來自親情的匱乏,小時候無法得到父母妥善照顧的人,發展出的購物行為常是將自己的生活需求照顧得鉅細彌遺無微不致,彷彿害怕若是有一丁點遺漏,自己就會過得像兒時那樣痛苦

購物無法滿足內在匱乏,只有好好面對關係中的困境,確實療癒過往的創傷,才能讓內心的匱乏變得圓滿。

 

第三、低落的自我形象

 

自信心低落的人容易依賴他人的評價,他們也習慣購買高單價能象徵某種地位的商品,透過這些來自外在的聲音或物品來支撐脆弱的自我概念,曾有一個希望透過晤談改善自己購物衝動的人,在療程中發現自己在大家族聚會的前後,特別容易失控去買許多高級品,因為他心裡希望讓大家注意到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消費習慣似乎能象徵某種社經地位,但單靠購物無法真的提升自信心,有效提升自信的方式應該是了解自己,讓自己的潛能能得到良好的發揮,並且體認到每一個人的獨特性,不再單用某些外在向度評價自己與他人

 

剛過完「雙11」,希望大家經得起眾多銷售策略的誘惑,對自己的內外在需求有真正的認識,保持適合自己購物習慣。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18-11-09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你聽到「老派情書」這個書名,看到浪漫紫色甚至散發微光的書封,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會像我一樣被愛情泡泡吸引進書裡。我太想知道老年人的美好戀情,我太想看到一個成功老化途徑的指引,所以我努力看完這本厚厚的書。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但研究結果跟數據的力道,遠不及真實故事來得強烈。
我們恨的眼前人,有許真有其可恨之處,但困擾你心,不只是當下這個人,而是以前坐過你內心重要位子的許多人,他們對你做了不可原諒的事,但他們都已經離開了,留下來只有你自己。 接下來在你生命中出現的其他人,也許本來有機會長留,但因為你總是無法完全單純地看到他們本身,所以他們都成為你生命裡不歡而散的過客。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找到專屬自己的部分,這塊自我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學會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當你聽到「老派情書」這個書名,看到浪漫紫色甚至散發微光的書封,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會像我一樣被愛情泡泡吸引進書裡。我太想知道老年人的美好戀情,我太想看到一個成功老化途徑的指引,所以我努力看完這本厚厚的書。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但研究結果跟數據的力道,遠不及真實故事來得強烈。
我們恨的眼前人,有許真有其可恨之處,但困擾你心,不只是當下這個人,而是以前坐過你內心重要位子的許多人,他們對你做了不可原諒的事,但他們都已經離開了,留下來只有你自己。 接下來在你生命中出現的其他人,也許本來有機會長留,但因為你總是無法完全單純地看到他們本身,所以他們都成為你生命裡不歡而散的過客。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找到專屬自己的部分,這塊自我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學會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Thumbnail
人生真的很累欸~ 為什麼要努力呢??? 反正一堆事情生下來就決定好了!!! 對哦~~我就是爛~~94爛~~ 我只想躺平、舒活、找阿姨(恩!!?? 「不想努力」不是你的錯 而是集體人類都在面臨「心靈沒有安全感」這個大魔王!!!
Thumbnail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Thumbnail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Thumbnail
日前撰寫文章「只有看得到的地方,才有市場嗎?」一文後,便有心理師回文詢問,心理治療就像醫療行為(還提到跟醫美不同),打廣告時需要考量到很多法規上等等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Thumbnail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真正在離開關係時,我們最需要討論的其實是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提到無數過往的事件,但真正需要關心的永遠是「在這些事件/互動底下,我所感覺到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動力驅使我去這樣行動。」
Thumbnail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Thumbnail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Thumbnail
人生真的很累欸~ 為什麼要努力呢??? 反正一堆事情生下來就決定好了!!! 對哦~~我就是爛~~94爛~~ 我只想躺平、舒活、找阿姨(恩!!?? 「不想努力」不是你的錯 而是集體人類都在面臨「心靈沒有安全感」這個大魔王!!!
Thumbnail
接下來的章節將進入本書最重要的主題:治療。 先來談談治療為什麼重要。其實這和上一章談到的「自律神經檢查」有關,與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醫學觀念也脫不了關係。 首先,會到身心科看診當然是因為有症狀、有疾病,而就診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治療這些困擾。
Thumbnail
沒安全感是很常見的一種相處現象 常常讓關係中的兩個人愛得疲憊 但沒安全感或許不是個性問題 而是來自童年的一種「習慣」
Thumbnail
日前撰寫文章「只有看得到的地方,才有市場嗎?」一文後,便有心理師回文詢問,心理治療就像醫療行為(還提到跟醫美不同),打廣告時需要考量到很多法規上等等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Thumbnail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真正在離開關係時,我們最需要討論的其實是我們的心理狀態,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提到無數過往的事件,但真正需要關心的永遠是「在這些事件/互動底下,我所感覺到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心理動力驅使我去這樣行動。」
Thumbnail
許多情侶爭吵,其實都是在吵「我才沒有妳/你講得這麼差!」,吵到最後,都是在吵爭吵中彼此詆毀、攻擊、中傷的那些事情,所以請放下互相指責的動力吧。試著用「我們的關係遇到一點問題,妳/你可以跟我一起解決看看嗎?」的態度,大家會發現你的伴侶,比你想像的更有能力面對你們關係的困境。
Thumbnail
需要有一個人先站到子女的身邊,不因為拒學的問題而跟子女對抗。我發現很多父母在這種時候會忘記眼前的子女仍然是「孩子」,反而變成雙方像是敵人一樣,若是我們能在這種時刻,看到那個受傷、困惑的孩子,我想各位父母們應該都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到,你的子女現在需要你的呵護、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