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
從小就跟著家人一起喝茶,就是老人茶、熟茶,各式各樣的茶葉,有時候覺得好淡像水,有時候苦後回甘,有時候則是澀味回甜,但始終沒有更多認識茶葉世界。
終於,來參加講茶學院的茶葉品評一級的認證課程,湯家鴻老師真是卯足全力加快速度的分享,從感官品評與風味敘述切入,再提到軟硬水的選擇與插頁的搭配,國際茶業鑑定、六大茶葉分類等等,最後在茶葉的發酵與烘焙中結束,過程中也搭配各式茶葉與各式作法品評初體驗,理論與實際相互搭配,然後進考試階段(最重要)。
整天的課程中,最讓我思考許久是『風味』。(一開始就再思考,後面的就更難了,需要好好地複習和親身感受)
食物的風味要需要味道/舌頭味蕾、氣味/鼻子、口感/口腔,再加上經驗、情感、心靈等未知因素組合而成。當我們在講述風味時,需要從很基本的形容詞+名詞開始,而且是要有相同的經驗背景才行,例如:白茶類的白毫銀針,聞起來像是『乾燥稻草』,天呀,好難!腦袋裡的詞彙好少喔。湯老師建議就從日常生活做起,例如到水果攤買水果時,拿起蘋果先聞一聞,然後腦袋與心裡説這是日本富士山蘋果香甜的味道,久而久之就可以豐富形容的詞彙。
待我先好好複習這個風味功課之後,後續再繼續來分享茶葉品評一級的其他內容。
咱們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