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馬丁路德故居威登堡,感覺整個小鎮,有說不出的寧靜。
在街上走,有一首詩歌『寧靜的伯利恆』在腦中響起,不知它從何而來,也許是從天上來,也許是這裡的街景及它的歷史,帶我到這首詩歌的情境中,心中有無比的寧靜與平安,如置身古時的伯利恆。伯利恆是基督降生的地方,祂來了將福音、真理講明, 威登堡是馬丁路德居住的地方,他來了,將埋在灰塵下的真理清理出來。
從柏林搭火車到威登堡,下車,沿著寬約兩公尺的小道走,路邊長滿了樹,樹陰下,輕鬆慢行,自由自在。不久,到了主要街道,馬丁路德故居就在街道的左邊。入庭院,坐在椅子上休息,一面吃中餐,一面欣賞園中景色。
不知不覺,被一雕像所吸引,那是馬丁路德夫人的銅雕。細細揣摩,她似在忙碌中,兩腳大步前進,兩手前後擺動,眼注視前方,好像還有什麼事還沒做完,這要對訪客表達什麼?
看了博物館裡面文物展示,才明白。夫人名叫凱薩琳,原是一個修女。婚後,用心管理家務,養4個孩子, 為了使這個家庭有寬裕的生活,經營啤酒廠、養豬場、養羊、養魚,除了照顧自家的人,還要招待遠來的學生、學者、神學家,另外招收寄宿的學生以增加收入,因此家中高朋滿座,用飯桌椅坐無虛席,難怪女主人相當忙路。
如果沒有太太的精心照料,路德如何走過嚴峻的歲月?如沒能幹的太太,路德如何完成神學論述?如何與反對者辯論?如何有時間翻譯聖經? 結婚生子回歸家庭生活,是路德宗教改革的一環,他認為信仰不能只是一個理論,要活在真實的世界中,所以主張神父、修女可以結婚,他自己也身體力行。
路德夫妻婚禮是在他所牧養的市立教堂舉行,那時神父、修女結婚,是破天方的事。從雕像來看,新娘像村婦,但在生活中實踐聖經的教導,做一個賢德的婦女,美極了。
忽然,心中閃過聖經對於才德婦人讚美的話,我就用這話來讚美她,說:夫人啊!你是才德的婦人,你的價值遠勝珍珠,你丈夫倚靠你,你使丈夫有益無損,你好像商船從遠方運糧來,未到天亮就起來,把食物分給需要的人,將所做的工作分派僕人俾女,你使丈夫在大學裏演講,使他在城堡教堂與親王同座,使他為世界各地人所認識。
你的丈夫要起來稱讚你,說你是有福的人。
夫人啊!你結婚生子、服事先生及當代的真道追求者,為他們所做的事,遠比你在修道院所做的更有價值!
路德的故居,現已變成博物館,有一層樓展示家庭生活,用木頭做模型來表達,包括家庭起居、吃飯長桌、啤酒廠、養豬場、養羊場、養魚池。很難想像,花這麼大的篇幅來介紹家居情形。
後來才了解,它是強調宗教改革後的神職人員如何過他們的婚姻生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個長飯桌,周圍坐滿了人,數據顯示,在此吃飯的人每餐約35-55人,有老人、寄宿學生、年輕學生、寡婦、用人、朋友。飯後幾個知心的朋友,聚集在客廳,討論聖經、信仰問題。他們把路得講的話,記錄起來,後來集成冊出版,叫『長桌論壇』。
路德之家內部的文物展豐富,包括馬丁路德的著作和生前物品、路德夫婦油畫和版畫、以及宗教改革時期相關文物。圖書館擁有世界最豐富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關書籍和文獻、馬丁路德翻譯完成的德文聖經首版印刷,當時贖罪券都保存在裡面。
最吸引我的,是一部古印刷機,外表是木製,看起來不起眼,但它改變了時代,改變了世界,有人說:因路德及印刷機的出現,兜售贖罪券的人沒有了,推銷聖經的人隨處可見。思想至此,我輕輕的問這印刷機:你曾參與馬丁路德的95條論綱傳單的印刷嗎?你曾參與他所翻譯的聖經的印刷嗎?如沒有你與同伴的努力,宗教改革就不會這樣迅速地展開,德語也難以流行到現在,真感謝你。
出了路德故居,走在街道上,令我驚奇,這是我第一次在歐洲的古城中,沒看到華麗的教堂,一切的建築物都很樸實,街道整齊,看不到酒吧與色情廣告,我暗讚這是一個聖潔小鎮,馬丁路德的影響至今在。
在離路德家不遠處,看見了威登堡大學的入口,進校園,心尋路德的腳蹤。這是馬丁路德讀碩、博士及教書的地方,在這裡,他把埋沒在塵土中的真理,挖出來,讓它重見天日。
路德本來在修道院學習,他雖遵守修會的清規,但發現自⼰在很多細節及心靈的深處仍然有罪。他按照上帝的標準來省察,發現都是罪,於是他花很長的時間認罪告解,甚⾄連聽告解的修士,都不能忍受他這麼詳細的認罪,但他事事求是,不容有誤。感覺內心的罪很多,讓他懷疑自⼰能否得到上帝的拯救,常陷入靈性的困擾。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釐清了因信稱義的真理,但有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上帝的義」如何與「因信稱義」,連在一起?因為上帝大公無私,凡⾏不義者祂必懲罰,不知道自己的善行能否平息祂的怒氣。因此他不愛這位公義而震怒的上帝,相反的會暗中恨惡祂,並向祂發怨⾔。但他誓言要弄清楚祂的意思,才肯罷手。
鑽研一段時間後,他了解什麼是「上帝的義」。原來上帝的義,是上帝透過恩典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稱義的意思是神看我們為公義,而不是神用他的公義來定我們的罪。體會這點後,立時感到自⼰得到新生命,之後對聖經的一切話語,有了新意義。他說:從前『上帝的義』令我聞而生懼,現在它使我在更大的愛中有說不出的甜蜜。 對上帝的義,有正確的了解後,這個思想衍生出來對贖罪券的反對,對教會和教宗的赦罪權柄的懷疑,對教會禮儀的反感,最後與羅⾺馬教會分道揚鑣。
他說,比起後來的九⼗五條論綱,對上帝義的了解,才真正是他⼈⽣的轉折點。
威登堡大學創校初期,馬丁路德與梅蘭希頓在大學裏合作,把威登堡打造成16 世紀初的宗教改革重鎮,凡對天主教有質疑的,改革神學都以這裡為尊,全歐各種宗教改革學者都要來這裡向馬丁路德與梅蘭希頓交流,可見當時他的地位何等崇高。其實在那時代威登堡的總人口數,在馬丁路德來之前,才二千多人,上帝揀選做這小地方做改革之城,是要彰顯宗教改革是上帝的作為。
耶穌生在伯利恆,伯利恆其實也很小。聖經說:猶大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裡出來』。上帝特別喜歡揀選弱小的人或物來成就大事,以顯明他的能力。聖經有句話說:神揀選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這句話正應驗在威登堡身上,它原渺小,上帝卻揀選它,使它戰勝了強大的羅馬教廷及神聖羅馬帝國。
走到街尾,鼎鼎有名的城堡教堂就在眼前, 這是馬丁路德於 1517年貼出95條論綱的地方,這論綱是有關於贖罪券辯論的論文,為何會選這個地方貼出?經查證,這個教堂,是此地區薩克森選帝侯的指揮中樞教堂,⾺丁路德於 1507 到威登堡大學讀書,得博士後當教授,城堡教堂與大學有很好連結,在這裡舉⾏大學的儀典及授與博士學位,此教堂可以說是大學的對外門戶。
路德在威登堡大教堂貼出論綱,本是教士內部進行學術交流的常事,也就是徵求與其他學者辯論。但有人把它翻譯成德文,加上因印刷方便被印成小冊,僅貼半個月內就傳遍德意志,不久就傳遍歐洲,宗教改革於是展開。
薩克森選帝侯菲特列親王,很欣賞馬丁路德,看⾒了他的天份,一路提拔與保護。甚至在馬丁路德參加沃木斯議會前,他要教廷及神聖羅馬皇帝保證他安全,才讓他去。這個會議是當著所有的王公和帝國城市代表,辯論馬丁路德的神學觀點是否正確,名義是辯論,其實是審判,他們給他最後反悔機會,馬丁路德為真理,勇敢發言,不肯妥協,被判為異端,趕出羅馬教會,雖沒被判死刑,但鼓勵人將他逮補。在
馬丁路德回威登堡的路上,菲特列親王先將他逮捕,藏在自己以前私人的書房中,免得被人殺害,讓他潛心寫作,翻譯聖經,所以親王對宗教改革深具貢獻,這個城堡教堂中,有三個宗教改革重要人物,葬於此,分別是馬丁路德、菲特列親王,梅藍希頓(宗教改革健將,馬丁路德同事)。
我心讚美菲特列親王說:你是上帝派來的使者,你為95條論綱預備地方。你保護馬丁路德免受逼迫與殺害,並為他翻譯聖經預備地方,你供應他家庭生活的需要。上帝使你坐在高位,賜你權柄,賜你勇氣、信心與愛心,你也忠心到底,不畏強權,完成改革的使命。
在市場廣場,最醒目的是市政中心,小巧可愛,這是一個文藝復興代表建築,它是在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時代所建,這時代不但改革神學思想,也把以人為本的文藝復興帶進建築設計裏,與歐洲其他城市的豪華建築有很大差異。這個廣場就是本鎮最熱鬧的地方,有商家擺出桌椅,讓人坐下來休息,喝咖非吃甜點。
市政中心隔壁的威登堡城市教堂很有名,是馬丁路德牧會的地方。馬丁路德被趕出天主教後,藏匿在瓦爾特堡(親王的書房)約一年,躲避教廷迫害,1522年馬丁路德在市教堂首次進行改革後佈道,這是劃時代大事,教會聚會的方式、組織方式、唱詩敬拜、甚至教堂的裝修也改變。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只是神學教義,連藝術與建築形式也受到他的影響,此教會內部裝修,是由深受馬丁路德影響的德國⽂藝復興藝術家們去規劃,去掉人物雕像,注重實際用途,教堂外貌樸實。
不但建築風格改變,甚至神職人員婚姻觀也改變了,1525年馬丁路德在市教堂裡結婚,妻子凱瑟琳為逃離修道院的修女。神職人員結婚是改革宗對傳統教會倫理的重大挑戰。聽說,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婚禮,馬丁路德與妻⼦是在宗教改革領袖們證婚下完成的,這場婚禮被市民視為宗教改革的⼀大勝利,因此全城張燈結彩,熱鬧了兩個禮拜。
這是一趟心靈之旅,對神奇的威登堡,我心中發出讚嘆:威登堡啊!你雖是小鎮,上帝卻揀選了你,作宗教改革的基地,何等榮耀。上帝召集了:馬丁路德、梅蘭希頓、菲特列親王及其他無名英雄,聚在你這裡。他們安靜地尋求真理,糾正了一千多年來,教會裏的一些錯誤。上帝使他們在黑暗中,看到亮光,因此充滿生命力,面對舊有勢力的挑戰與壓力,充滿戰鬥力。你真是有福啊,有光從你發出,照耀黑暗之處的人。有真理從你流出,滋潤了心靈飢渴的人。與龐大勢力相爭,你得勝了,世人都知道你的名,如今你還保留原有的寧靜與聖潔,令人羨慕,你是上帝特地保留的一塊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