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推薦橫山秀夫的小說,很簡單也很困難。在群星閃耀的日本推理界,像他如此評價兩極的大師還真不多見。自1998年發表《影子的季節》以來,他就熱衷於描寫警察組織內部的明爭暗鬥,刻劃警界職人的心理狀態和精神世界,成功開創具有職場小說特色的新派警察小說。愛之者固然推崇為「一筆入魂」、「警察小說大師」、「平成的松本清張」;卻也不乏批評者認為他筆法過於冗贅,缺乏奇思妙想的壯麗詭計,淪為純粹的辦公室流水帳和警界窺淫癖。
本次重新推出繁中版的《高度狂熱》一書,即為驗證是否為橫山秀夫鐵粉最好的石蕊試紙。日文原版《クライマーズ・ハイ》發表於2003年,曾在2005年改編為NHK電視劇、2008年翻拍成電影,日語維基百科也將本書與《半自白》、《64》並列為橫山秀夫的三大代表作,可見其深受喜愛的程度。本書的主角,是橫山秀夫筆下常見的那種忠於組織、奉獻於工作,但回家不知怎麼與兒女相處,只能在加班後的深夜獨坐客廳、啜飲啤酒的傻瓜職人。只不過這次,職業從「警察」換成「記者」,舞台從「警界」變成「報社」。這是作者出道前的職業,寫起來更是深入骨髓、如臨現場。
獨步文化曾於2006年以《登山者》為書名,推出張智淵翻譯的繁體中文版。過去我從這舊版書名得到隱約的印象,以為此書是以無趣的(個人觀點)爬山為主題,因此儘管極為喜愛作者的警察小說,但始終提不起興致翻閱本書,便不斷與它在書架擦肩而過。2022年1月,圓神推出由葉廷昭重新翻譯的版本,則以較貼近原文的《高度狂熱》為書名。我感到時機成熟,終於一親芳澤,這才發現本作雖然有登山的畫面、也包含空難採訪現場的描寫,但其實都只是配菜。大約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場景,皆發生於主角所在報社的幾間辦公室中,透過人物對話和內心獨白營造緊張詭譎的職場氣氛。我這才感到相見恨晚:這完全不是什麼登山文學,恰恰是橫山秀夫最拿手的辦公室政治小說。
雖然《高度狂熱》在當年獲選「週刊文春推理小說第1名」之殊榮,然而海內外諸多書評均指出,本作品的推理元素十分稀少,甚至也並非所謂的「警察小說」,難道只因為作者被歸類為推理小說家,他寫的所有東西自然取得推理小說的資格了嗎?按此說法,以半澤直樹系列走紅的小說家池井戶潤,早期從表彰推理文學的「江戶川亂步獎」出道,後來反而甚少被劃入推理小說家的範疇,又是何故?
其實用最寬泛的標準來看,《高度狂熱》當然具有推理小說的骨架。相比於橫山秀夫晚近的另一代表作《64》,除了刑事部和警務部的內鬥之外,主角失蹤女兒的下落、多年前綁架案的真相、還有作為麥高芬的「幸田手札」內容攸關警察官僚體系的黑幕……多層次的謎團令人眼花撩亂;相形之下,《高度狂熱》的謎面落在支線劇情:在報社當記者的主角原本與友人相約去爬山,不料在出發當晚縣內發生大型空難,主角臨危受命成為報導總編而無法赴約。正當主角懷著歉疚之情聯絡友人家屬時,才發現友人當晚也沒有去爬山,反而在另一處街上昏迷而住院。主角在處理報社的辦公室政治之餘,也要明查暗訪,解開友人未赴約的真相,以及友人說過那句「爬山是為了下山」背後的涵義。許多口味較重的讀者聽完大概會覺得:這個謎團不痛不癢,過於「社會派」,就算不知道謎底又如何。
然而讀完之後我認為,《高度狂熱》在看似最單調的場景中,卻催生了讓人莫名想追讀下去的「狂熱」。所有人都各懷心思,乍看之下無意義的言談和舉動,幾十頁後卻揭曉背後牽連的往事。看似無謎題,實則信手拈來到處都是謎題,以及伴隨而來的驚訝與感動,這正是橫山秀夫文學世界的醍醐味。就算不以推理小說的框架來看,本書細膩的心理描寫宛如身歷其境,彷彿凍結了上個世紀階層關係僵固、瀰漫隱性霸凌的日本傳統企業縮影,可作為一窺現代日本組織型社會的文化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