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狂熱》—做新聞的倔強與骨氣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橫山秀夫的高度狂熱是藉由記述發生於1985年8月12日史上單一飛機死傷最多的空難事件,道出專業新聞記者的酸甜苦辣秘辛,以及面對職業道德與處理人際關係的故事。

沒有航線行經的群馬縣,突如其來的傳來噩耗—飛機墜落於此屍橫遍野。在地方北關東報任職的悠木,被臨時指派為日航空難統籌主編,因而缺席了與同業好友安西一同攀爬衝立岩的行程,沒想到處理這系列報導開啟了一場度日如年的腥風血雨,成為生命中的轉捩點。

大久保連赤與日航123空難

記者從業生涯中,值得拿出來說嘴的功績自然會成為給後輩下馬威及同行間賣弄的話題。在群馬縣過去發生的重大兩刑案合稱「大久保連赤」,曾採訪參與的資深記者們,常因此驕矜自滿,而現在這起空難事件,無疑將取代昔日的風采。在日本業界前輩制度至上主義的國家,若讓同儕及後輩掌握這次機會,則自己地位相形見絀,故粕谷局長牽制悠木前往現場採訪,美其名是坐鎮本部整合各方消息的指揮中心,實則避免晚輩們群起效尤恐引起行政職繼任空缺。報社內的權力關係也因局長、次長、眾多部長各據一方時常角力,涉及理事派與社長派的內部鬥爭,使得在抉擇過程不是進退維谷就是腹背受敵,力排眾議就會因此交惡。

新聞的價值在於與時間賽跑的截稿死線,派往事故御巢鷹山的人手力有未逮,不是唯諾怯懦無法克服山勢的險峻,就是因老骨頭的忌憚隱瞞而錯過了讓自己留名歷史的大好機會,夾在中間的悠木就成了眾矢之的,就算積極爭取抗議或事後解釋難力挽狂瀾,猶如啞巴吃黃蓮。第一線及第一手的消息只有親臨現場才能體悟的震撼,成為了報業年輕人脫胎換骨的養分,寫出的雜觀被擠到不起眼的版面更有被糟蹋的潰敗挫折感,無疑打擊基層士氣甚鉅。

雖說讀者是衣食父母,但掌握經濟命脈的財團及政治人物才是媒體的寵兒,躍上頭版不只是早期的規劃與金額挹注,更是多方請託與互利共生的結果,一時不察的悠木恣意撤下廣告,引來反對派大做文章的機會。後續還有議員跟空難進度爭奪頭條版面的難題,由於「文化流氓」飯倉理事不論如何都能藉題發揮,宛如父子騎驢窘境,燃起的熱忱也逐漸消退。

開會的本質原意是溝通妥協,但利害拉扯演變成委曲求全,或男人爭鋒相對的競技場。是否採用部下探來的獨家消息、終戰紀念日的時效性取捨、空難專輯深入報導、出書的計畫與雜誌同質性區隔、免費贈閱受難家屬做法、讀者投書與倫理道德的牴觸等,都鉅細靡遺的表現在各個段落,考驗著決策者利慾薰心還是把持職業尊嚴。理想終究是美好的,現實中因為拿人手短、吃人嘴軟,魚與熊掌當然無法兼得。

悠木面臨數次重大心境的轉換,一次是受害家屬索取報章的無助,從遺孤的眼神看到童年時的自己,才改弦易轍想出了兩全其美的折衷作法。另一次是未經證實的消息來源,寧可捨棄獨家報導的美好果實,踐踏了捨身奮鬥的同仁也不願刊載可能誤傳的艙壁破損消息。還有次則是過世後輩的姪女登門造訪,怨懟之餘留下了人命有賤貴之分的針對性投書,幾經思量還是照實刊出,差點因此被掃地出門,「一生懸命」的敬業態度堪稱業界良心。

時走今日,好好撰稿有望角逐普立茲獎、卓越新聞獎、報導文學獎等,但考量到政治正確與前途飯碗,容易作繭自縛或刻意規避,寫出的東西多是上層編修潤飾後的內容,或用團隊名義提出,而懷有信念與悠木共同進退的,不是被劣幣逐良,就是像安西一樣成為棄子。

家庭的分崩與結組

相比職場上的叱吒風雲,悠木的家庭關係處理得如履薄冰,原生家庭的欠缺關愛,使得性格剛烈的他容易動氣,生為人父面對青春期的子女,溝通異常尷尬。持續植物性狀態的安西之子燐太郎,悠木攬下了照顧好友兒子的責任義務,同時也利用其成為維繫家庭情感的潤滑劑。多次悠木在照顧燐太郎的過程,找回自己想對待兒子的方式,也掃除事業上面臨困境的陰霾;對他而言,燐太郎就像另一個兒子,對彼而言,悠木則像另一個父親,伴隨雙方度過人生中艱難的時期。在調查安西出事前的行蹤,意外得知登山時期內幕與其上司交派的任務,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邀約攀登恐是克服心魔的一種方式。日文連太郎字首與結組同音,臨時改為燐太郎想必也是安西對自己及孩子的一種溫柔,放下對登山的嚮往執著與不堪回首的遺珠之憾。

征服罣礙與衝立岩

Climber's high是指攀爬過程亢奮到極限,恐懼感麻痺的狀態,因多巴胺及內啡肽的分泌而有暫時性的心情愉悅、延緩疼痛效果,便於沉浸眼前事物。日航空難事件對悠木而言就是充滿挑戰的衝立岩,可惜人微言輕、孤掌難鳴,際遇像新聞界的半澤直樹令人扼腕。

「爬山就是為了要下山。」

出自安西口中,蘊含對已故山友的歉疚,也是對自己事業的決斷、更是另種精神寄託。無法登頂與失約的掛念,縈繞悠木的心頭十數載,攀岩是結識的契機,亦是影響生活與工作的一環。年過半百再次挑戰嶙峋峻峭,是種對自己、對安西、對孩子們的一種交代,不失為一種溝通方式。有的人下不了山,有的人無法上山,就像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翻越山嶺之後的心境,勢必分外踏實、更有韌性面對嚴苛試煉,關關難過關關過、處處無路處處路。

raw-image

經專業編輯潤稿後之首發原址如下:https://news.readmoo.com/2023/04/24/230424-climbers-hig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閱讀不孤單:田羽心的私房書單的沙龍
22會員
103內容數
分享包括但不限於英美歐、日本、華文圈之本格推理、心理懸疑、恐怖驚悚、科幻解謎、刑偵鑑識、法庭交戰等犯罪類小說,偶爾有大眾暢銷、愛情兩性、親子教養、心理勵志等,及一般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心得,希望能攢些購書金形成良性循環。每篇約2000字,隨讀墨《閱讀最前線》及《推理》雜誌發表進度更新。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4/08
十歲男孩傑瑞麥失蹤案震撼小鎮,警長湯姆錯失救援黃金時間,FBI介入調查。看似單純的失蹤案,牽扯出販毒兄弟、閨蜜女兒安娜、以及有著黑暗過去的英文老師凱斯,種種線索交織成一團謎,十年後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 《厄蘇利納》是《那年雪深幾呎》的前傳故事,探討神祕生物厄蘇利納及榭爾比母親蕾貝卡的經歷。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3/18
《北光》以建築師青瀨丈二的視角,受委託建造的Y宅邸開始,委託人吉野一家卻在房屋竣工後失蹤,只留下疑似德國建築家陶特設計的椅子。青瀨為尋找吉野一家,追查陶特及其與吉野家的聯繫,過程中也反思自身家庭與人際關係。小說觸及家庭關係的複雜性,並藉由建築設計與人物故事,探討不同形式的「家」以及「家人」的定義。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2025/02/12
《雨夜送葬曲》以經典本格推理元素「暴風雨山莊」、「密室殺人」為基底,融入原創詭計與多元視角敘事,營造出高度緊張刺激的閱讀體驗。故事環繞一年前發生的詭譎命案,以及接連不斷發生的慘劇。文章深入分析作品中的詭計設計、角色塑造以及劇情節奏,並將其與其他經典推理作品進行比較,點出其獨特之處與優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白夜行》這部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東野圭吾是響噹噹的當代日本推理大家。曾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直木賞。但在我心中他最經典作品還是《白夜行》,因為它是讓我重返「閱讀」的關鍵之書。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白夜行》這部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東野圭吾是響噹噹的當代日本推理大家。曾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直木賞。但在我心中他最經典作品還是《白夜行》,因為它是讓我重返「閱讀」的關鍵之書。
Thumbnail
這是本記述發生於1985年8月12日史上單一飛機死傷最多的空難事件,道出專業新聞記者的酸甜苦辣秘辛,以及面對職業道德與處理人際關係的故事。在北關東報任職的悠木,被臨時指派為統籌主編,因而缺席了與同業好友安西一同攀爬衝立岩的行程,沒想到處理這系列報導開啟了一場度日如年的腥風血雨,成為生命中的轉捩點。
Thumbnail
這是本記述發生於1985年8月12日史上單一飛機死傷最多的空難事件,道出專業新聞記者的酸甜苦辣秘辛,以及面對職業道德與處理人際關係的故事。在北關東報任職的悠木,被臨時指派為統籌主編,因而缺席了與同業好友安西一同攀爬衝立岩的行程,沒想到處理這系列報導開啟了一場度日如年的腥風血雨,成為生命中的轉捩點。
Thumbnail
為了看俊昊而追完韓劇《金科長》,雖然晚了好幾年,但很多事情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好時辰,工作幾年後看才更能感受角色們的苦衷。
Thumbnail
為了看俊昊而追完韓劇《金科長》,雖然晚了好幾年,但很多事情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好時辰,工作幾年後看才更能感受角色們的苦衷。
Thumbnail
人們回憶原爆的「那一刻」,沒有人明白那是什麼,人們猜想那是什麼,但無法理解,那是超越了當時人類知識與常識的武器。 這個恐怖,將延續到戰爭結束,到戰爭已經逐漸被遺忘之時,原爆受害者、其後代,都還深陷於那個戰爭的餘震裡。
Thumbnail
人們回憶原爆的「那一刻」,沒有人明白那是什麼,人們猜想那是什麼,但無法理解,那是超越了當時人類知識與常識的武器。 這個恐怖,將延續到戰爭結束,到戰爭已經逐漸被遺忘之時,原爆受害者、其後代,都還深陷於那個戰爭的餘震裡。
Thumbnail
故事描述行事作風古怪的速水,為了讓自己手上負責的雜誌不要停刊,憑藉各種謀略手段找來菜鳥編輯高野,以及眾多旁人眼中認為不可能找到的對象來為雜誌撰稿,炒熱雜誌的能見度。 不過這間剛失去創始社長,業績也逐年下滑的日本大型出版社,不僅經營出現危機,公司高層也為了爭權而形成大內鬥
Thumbnail
故事描述行事作風古怪的速水,為了讓自己手上負責的雜誌不要停刊,憑藉各種謀略手段找來菜鳥編輯高野,以及眾多旁人眼中認為不可能找到的對象來為雜誌撰稿,炒熱雜誌的能見度。 不過這間剛失去創始社長,業績也逐年下滑的日本大型出版社,不僅經營出現危機,公司高層也為了爭權而形成大內鬥
Thumbnail
原爆事件是日本和美國,乃至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敏感心結。一方面遭受原爆的殘酷、不人道破壞代價,相當程度上等於是日本的戰爭救贖。原爆的受害者幾乎都是平民,完全不分男女老幼,不只是一瞬間就造成幾萬人喪命,而且倖存者完全不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
Thumbnail
原爆事件是日本和美國,乃至於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敏感心結。一方面遭受原爆的殘酷、不人道破壞代價,相當程度上等於是日本的戰爭救贖。原爆的受害者幾乎都是平民,完全不分男女老幼,不只是一瞬間就造成幾萬人喪命,而且倖存者完全不了解自己遭遇了什麼……
Thumbnail
在時代的籠罩下,人們如何面對大環境的課題,繼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歷史小說最引起我興趣之處,在遑遑恢恢鋪蓋間的個人,無意中也使歷史像是多面的稜鏡,映射出多面的色波。
Thumbnail
在時代的籠罩下,人們如何面對大環境的課題,繼而活出生命的意義——是歷史小說最引起我興趣之處,在遑遑恢恢鋪蓋間的個人,無意中也使歷史像是多面的稜鏡,映射出多面的色波。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讀完《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後》仍對「兇手是誰」的懸念戀戀不捨?取材自戰後國鐵三大案之一的本書,不僅是一段單純的辦案紀錄,更是作者試圖在龐雜穩亂的線索中,找尋隱藏其中「祖父的身影」的漫長旅程。
Thumbnail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讀完《下山事件—最後的證言後》仍對「兇手是誰」的懸念戀戀不捨?取材自戰後國鐵三大案之一的本書,不僅是一段單純的辦案紀錄,更是作者試圖在龐雜穩亂的線索中,找尋隱藏其中「祖父的身影」的漫長旅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