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談災害管理與文資價值的辯證(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迄今已滿四年,法國總統馬克宏更在上上週(2023.4.14)至聖母院視察修復進度,期望明年(2024)巴黎奧運會前能完成修復。聖母院建於1163年到1250年間,距今已走過八個世紀,幾乎是所有法國人、及旅法觀光客的共同記憶。法國也為此事件翻拍了戲劇《聖母院浴火重生記》(Notre-Dame: La Part Du Feu)與電影《巴黎聖母院:火海奇蹟》(Notre-Dame brûle),電影亦於近日在台上映。然而,如何避免下一次的災害發生?災後法國探究火災起因、救災過程及後續重建方式,對照台灣目前對於文化資產的防災,有何差異?本文欲從災害管理專業出發,檢視台灣文資因應計畫的現況與問題,並提出可能的改善方向。


一、災害管理


  首先,何謂「災害」?在深山裡的天然火災是災害嗎?災害為何需要管理?災害管理如何管理?能夠完全斷絕災害嗎?


  災害最早被視為「上天的懲罰」;1960年代社會學家將災害定義為「中斷社會活動的事件」;美國Philips等學者於2012年提出構成災害的三大內涵:1. 災害為社會現象之一,除非影響到人類,否則不能稱之為災害。2. 必須引致特定團體或個人社會活動的中斷。3. 某地區人們受到影響而須對外求援。以此定義,大自然中的森林火災是否算是災害?「森林火災的起源,係為森林自我調控數目數量的方式之一,藉由閃電等各種引燃方法,將過分密集的樹叢燒毀,留下的餘燼供歷經天擇而存活下來的樹種生存,讓森林的數目數量保持恆定,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確保整體生態圈的持續發展。」森林火災原未中斷社會活動,甚至與人無關,純粹是一種自然調控的過程。然而,隨著人類的活動頻繁,將居住範圍延伸到森林周邊,森林火災逐漸影響到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成為了「災害」;即人類的活動範圍的擴張,才讓「現象」成了「災害」,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故大自然的現象不再是純粹的現象,如:近幾年的大旱或大水,或多或少都受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全球暖化之影響,進而影響社會活動。


災害管理的目的與管理思維


  由此可知,災害離不開「人」,災害管理所管理的是人類的行為,而非天然現象;災害管理即是設計一套普遍的防災意識與方法,以因應各種災害,目標是透過管理來達到減緩災害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相較於傳統的由上而下的階級式管理,由於災害管理牽涉不同部門與專業,如:工程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災後的心理輔導)。災害管理更重視的是橫向的聯繫及由下而上的防災意識,以「共識」取代階級式管理,如:災害管理者的角色是協調者,而非發號施令者。故災害管理的方式非傳統單點式、突發性的應變思維,而是點線面、持續性的管理思維;即減災規劃、災前準備、災害應變及災後復原重建四階段循環(減災、整備、應變、復原)。


災害管理如何落實?


  正因為災害的原因與結果皆與人有關、與社會有關,故災害管理並非僅是專業管理者的工作,而是你我都須具備、參與並分擔的責任。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參加過公司行號、學校的防災演練或每年一次的萬安演習,以演練災害時的疏散避難。然而,此種「過水式」的、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淪為例行公事的防災演練,除了無法全面因應各種災難類型外,更難形成主動、由下而上、有效的、自主的防災體系;即你我都應該是是減災、整備、應變、復原的一環、都承擔災害管理的責任、都參與其中。


  理想的災害管理是以「社區」為單位,最早的社區災害管理觀念是在冷戰時期出現,不過當時是從軍事角度管理。隨著冷戰結束,社區營造觀念的引進,從災害管理者為社區規劃,轉向與社區一起規劃。專業者與一般人對於災害的認知有所不同,透過共同規劃,如:學習經驗、災害歷史與傳統智慧,形成對災害的「共識」。以減災規劃為例,在於找出風險最大的災害事件或災害風險因子與情境,並衡量自身可使用的資源(如:經濟部水利署建置各縣市的淹水潛勢圖),以完成災害風險的管理計畫。其核心觀念在於,「預期災害一定會發生。」透過災害管理災損的承受能力或排除、減少阻礙災後復原重建的可能,形成韌性社區。


  本書亦介紹日本防災教育之防災遊戲,從曾經歷災害的當事人說明其當下的判斷與行動,接著由在座的參與者討論、評價其判斷,並提出改善的因應措施,如:義消在地震後的海嘯警報響起時,要先離開還是留下來?透過遊戲將社區風險公開、想像災害時的可能情境,讓居民思考面對風險時的積極作為並提升其信心。


  然而,當災害管理融入社區營造或地方創生,將面臨同樣的處境,即政府僅重視參與的數量,隨著政府政策短期經費補助結束,後續可能難以續行。關鍵在於社區的整體支持程度、動能是否延續,災害管理才可能從應變和重建轉移到持續性的減災中。


預防與重建需共同規劃


  減災作為災害管理四循環之首,其方式有二,一種是事前預測,即避免可能的損害;另一種是事後的韌性,即復原的能力。隨著災害跨國界造成的影響,減災工作不僅是國家的任務,也是跨國家、跨區域的共同任務。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然而,如何治療非等到需要治療時才考慮,而是在預防階段就要共同規劃。故災後重建的策略於災前即應進行計畫,以有效縮減重建所需的資源與規模。如:社區重建、生活重建、產業重建、文資重建、土地重建、財政與金融措施、行政配合簡化到重建經費籌措。目前災後重建的問題多未事先規劃,如:重建臨時組合屋,反對者認為臨時住屋不符合永續及未考慮文化因素,未讓災民思考未來住屋規格、生活的型態。且未將受災因子去除,導致未來可能重複同樣的災害。


  綜上,災害管理並非萬能,其重點不在斷絕災害,而在縮短復原重建的時間與資源,並減少人類生命財產的可能犧牲。隨著近年極端氣候與地震造成的災害,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災害管理的重要。而文化資產的防災與一般防災不同之處在於,其對象除了人的生命財產外,更在於文資(古蹟、文物)價值本身。文資如何融入災害管理,甚至透過災害管理延續其價值?

2023/4/24

24會員
562Content count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六、文化資產的結構   筆者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透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工程到重新賦予文化資產生命的過程,何謂文化資產的結構?   第一,何謂文化資產之象徵?文化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都具有有形、實在、物理的部分,如:聲音透過空氣振動傳遞。都具有想像的部分,如:成雙法則,一方
  第二次去澎湖(9/31~10/3),上次已是12年前(2010年清明連假,大三),雖然不過短短12年,卻早已忘了上次去了哪些地方,只依稀記得在海邊游泳、及躺在望安民宿後的沙灘上吹風聽海。直到回來後找了過去的網誌及照片,才想起原來當時同樣是4天3夜,也去了天后宮(當時搭鋼棚準備整修)、順承
  文化資產保存之衝突與矛盾所牽涉之議題甚廣,如:修復後之文化資產未按原再利用方式使用、活化再利用之公共性無法延續文化資產價值、不適當的介入私有文化資產保存等,其所對應的正是是否適當再利用、是否適當保存文資價值、是否適當公正平等文化資產倫理學的問題。筆者試圖從探究何謂適當的文化資產補助、適當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日前(5/24)文化部公告了修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採購辦法》第8條之1,即建造百分比法之比例,由原先參考《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附件中建築物工程技術服務建造費用百分比上限參考表第五類,修正為獨立訂定「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修復或再利用之勞
六、文化資產的結構   筆者從事文化資產修復工作,透過調查研究、規劃設計、修復工程到重新賦予文化資產生命的過程,何謂文化資產的結構?   第一,何謂文化資產之象徵?文化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都具有有形、實在、物理的部分,如:聲音透過空氣振動傳遞。都具有想像的部分,如:成雙法則,一方
  第二次去澎湖(9/31~10/3),上次已是12年前(2010年清明連假,大三),雖然不過短短12年,卻早已忘了上次去了哪些地方,只依稀記得在海邊游泳、及躺在望安民宿後的沙灘上吹風聽海。直到回來後找了過去的網誌及照片,才想起原來當時同樣是4天3夜,也去了天后宮(當時搭鋼棚準備整修)、順承
  文化資產保存之衝突與矛盾所牽涉之議題甚廣,如:修復後之文化資產未按原再利用方式使用、活化再利用之公共性無法延續文化資產價值、不適當的介入私有文化資產保存等,其所對應的正是是否適當再利用、是否適當保存文資價值、是否適當公正平等文化資產倫理學的問題。筆者試圖從探究何謂適當的文化資產補助、適當
  報載〈新竹市將軍村修復師無經驗?市府:皆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驗證了筆者於近日投書〈反對片面修正《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中,就建築師從事文資修復部分所歸納出的三大問題,即1. 建築師實際從事文資修復者少、2. 建築師難以進入文資修復、3. 文資修復之採購案流標頻繁。而新竹市文化局(下
  感謝桃園文資科舉辦如此豐富精采的活動,本論壇共分兩天,分別為7/13及7/27,一場探討文化景觀(剛好猜中今年高考文化行政考題)、另一場探討文資教育,皆邀請第一線公私部門及專家學者進行經驗分享,筆者獲益良。惟筆者對於文資教育部分有不同看法,以下淺見分享之:   目前任職於雲林科技大
  日前(5/24)文化部公告了修正《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群修復或再利用採購辦法》第8條之1,即建造百分比法之比例,由原先參考《機關委託技術服務廠商評選及計費辦法》附件中建築物工程技術服務建造費用百分比上限參考表第五類,修正為獨立訂定「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及聚落建築修復或再利用之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位在石川縣的作者分享了最近一次地震的經歷,並探討了災後復興政策所面臨的挑戰。作者參加的研修課程提供了對災害復興的深入看法,並從政策面探討瞭如何應對重建所面臨的困難。文章更進一步討論了災後復興的社會影響,並分享了值得關注的相關案例。
Thumbnail
這本書要談的,是我們怎麼死。 車禍、火災、溺水、用藥過量致死……這些真的都是「意外」嗎? 顛覆你的認知,看見奪走我們性命的「意外」,其實都是必然! 本書揭示了「意外」這個詞如何保護當權者與企業家──誰會死於意外而誰不會,是由金錢和權力決定。作者透過車禍、藥物過量致死和工安災害等事件,證明了我們所說
Thumbnail
台灣應該是東亞除了菲律賓之外,已經對颱風這個大怪獸習以為常的地方之一了。 但是儘管如此,每次的颱風來襲之前,還是會對於國際氣象界與台灣本地造成一股不小的討論浪潮,這是為什麼呢?正是因為,颱風就像是一個極為不聽話的學測應考生一般,要他念理工,他卻醉心網路世界,喜歡遊戲的刺激快感......
Thumbnail
收拾房間意外從我媽書櫃翻出《從陰間來》,才發現活到這麼大居然是人生第一次讀倪匡。 其實一開始讀不習慣,因為作者會突然衝出來和讀者講話,故事也不一定順著寫,像是《到陰間去》在曝光真相環節,就變成衛斯理事後回憶及點評,而不是描寫冒險當下險境,不過一切都無損故事的精彩。
Thumbnail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城中城」大火🔥, 燃燒之後會看見推動改革的曙光嗎? 還是燒出的煙霧瀰漫, 會再次覆蓋本該重視的議題呢?
Thumbnail
看一部劇,切入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會不同。老實說,若從世上無所謂絕對是非切入,這部劇比不上《我們與惡的距離》,而若從刻劃人性的善良與醜陋來看,《Law School》更勝一疇,這齣血腥程度較低,但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以大逃殺為主軸的劇集,讓故事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是滿滿的矛盾與諷刺。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
Thumbnail
在1954年11月3日首映的《哥吉拉》中,哥吉拉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試爆氫彈破壞了哥吉拉的巢穴(雖沒指名試爆氫彈是由何方所為),使哥吉拉不得不離開居住地。哥吉拉登陸東京大肆破壞後,男主角尾形是這麼形容哥吉拉的:「哥吉拉就像擺在日本人頭上的氫彈。」明顯指涉了同一年發生的第五福龍丸事件。
Thumbnail
意料之外的有趣,內容說明「 幸災樂禍」這種任何人都有的劣根性,像是點開《爆笑一籮筐》的影片後,驚覺時間小偷的出現,或是看見別人吃鱉感到心情愉悅,不用恥於自身的道德虧損,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天性。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位在石川縣的作者分享了最近一次地震的經歷,並探討了災後復興政策所面臨的挑戰。作者參加的研修課程提供了對災害復興的深入看法,並從政策面探討瞭如何應對重建所面臨的困難。文章更進一步討論了災後復興的社會影響,並分享了值得關注的相關案例。
Thumbnail
這本書要談的,是我們怎麼死。 車禍、火災、溺水、用藥過量致死……這些真的都是「意外」嗎? 顛覆你的認知,看見奪走我們性命的「意外」,其實都是必然! 本書揭示了「意外」這個詞如何保護當權者與企業家──誰會死於意外而誰不會,是由金錢和權力決定。作者透過車禍、藥物過量致死和工安災害等事件,證明了我們所說
Thumbnail
台灣應該是東亞除了菲律賓之外,已經對颱風這個大怪獸習以為常的地方之一了。 但是儘管如此,每次的颱風來襲之前,還是會對於國際氣象界與台灣本地造成一股不小的討論浪潮,這是為什麼呢?正是因為,颱風就像是一個極為不聽話的學測應考生一般,要他念理工,他卻醉心網路世界,喜歡遊戲的刺激快感......
Thumbnail
收拾房間意外從我媽書櫃翻出《從陰間來》,才發現活到這麼大居然是人生第一次讀倪匡。 其實一開始讀不習慣,因為作者會突然衝出來和讀者講話,故事也不一定順著寫,像是《到陰間去》在曝光真相環節,就變成衛斯理事後回憶及點評,而不是描寫冒險當下險境,不過一切都無損故事的精彩。
Thumbnail
高中前生活單純,填充生活的素材只有書本跟養魚,做起來游刃有餘;高中後大概是年少輕狂,滿腔熱血又貪心,熬夜三天睡不到八小時,雖感覺特有成就感,但已經開始手忙腳亂;直到上了大學,野心更大、每件事卻難度加倍,分身乏術的狼狽樣提醒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但改變的契機從何開始?
「城中城」大火🔥, 燃燒之後會看見推動改革的曙光嗎? 還是燒出的煙霧瀰漫, 會再次覆蓋本該重視的議題呢?
Thumbnail
看一部劇,切入的角度不同獲得的感受也會不同。老實說,若從世上無所謂絕對是非切入,這部劇比不上《我們與惡的距離》,而若從刻劃人性的善良與醜陋來看,《Law School》更勝一疇,這齣血腥程度較低,但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一樣,以大逃殺為主軸的劇集,讓故事脫穎而出的重中之重,我認為是滿滿的矛盾與諷刺。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
Thumbnail
在1954年11月3日首映的《哥吉拉》中,哥吉拉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試爆氫彈破壞了哥吉拉的巢穴(雖沒指名試爆氫彈是由何方所為),使哥吉拉不得不離開居住地。哥吉拉登陸東京大肆破壞後,男主角尾形是這麼形容哥吉拉的:「哥吉拉就像擺在日本人頭上的氫彈。」明顯指涉了同一年發生的第五福龍丸事件。
Thumbnail
意料之外的有趣,內容說明「 幸災樂禍」這種任何人都有的劣根性,像是點開《爆笑一籮筐》的影片後,驚覺時間小偷的出現,或是看見別人吃鱉感到心情愉悅,不用恥於自身的道德虧損,這就是每個人都有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