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成長日誌

38公開內容

本日誌為筆者擔任公務員六年之生活及省思,一方面分享、省思公務經驗予公務員及有志踏入公部門的新鮮人;另一方面試圖破除一般民眾對公務員的刻板印象。讓公務體制更完善,吸引更多人才進入或留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法律並非寫在羊皮紙上,而是寫在有感受的人類肌膚。」—鮑爾(Fritz Bauer)   筆者這半年來親身經歷何謂法律寫在肌膚上,先說結論,「原告之訴駁回」(白話就是敗訴)。   事緣簡單說明,筆者(原告)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被告)之考績不服(79分/乙等),主張:   一、被
Thumbnail
  上個月25日,中原營區終於啟用了(辦理桃園文創博覽會,展期自11/25至12/10),啟用時間整整比當初預計的晚了一年。去年正值選舉年(九合一選舉),原訂選舉完(11/26)、市長卸任前,於修復後的營區舉辦「2022桃園文創博覽會」。前年(110)更是想爭取在此舉辦「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Thumbnail
  在市府生活6年多(含約僱期間),本篇將分享公務之外,筆者的生活側寫。  公務員彈性上下班時間為8~9點至17~18點,午休為12~13點(不同於中央單位午休到13:30),前年疫情二級警戒時,彈性上下班時間一度改為8~10點至17~19點,後來聽說某天局長一早到某科,一看辦公室沒幾隻小貓
Thumbnail
請問,上班時間可以吃早餐嗎?中餐同事會一起叫便當還是個人外出去買?
  關於辭職,有些人覺得很可惜,有些人覺得很有勇氣。畢竟要培養能獨當一面的公務員需要時間與經驗慢慢累積,然而,這些經驗並不會就此消失,將不斷作為自我批判的對象。筆者在辭職原因調查表寫到(共羅列了35項原因,要在這之中最多選擇3項並排序),辭職原因依序為1.進修升學、2.其他:上班時間過長,且
Thumbnail
  筆者2017年3月30日於文化局報到,已快滿6年。6年,可以念完建築系、大學念到碩士、換兩隻手機、徒步環島36圈(一圈1千公里/兩個月)、投三次票(兩年一輪選舉年)。若是公立專科以上教授,依〈公立專科以上學校教授休假研究辦法〉服務滿7年以上,得申請休假(1年為限之帶薪休假),從事學校核准
Thumbnail
  筆者在公職打滾轉眼已5個年頭,本文將串聯公職最重要的3個「東西」,即「職章」、「公文」、「公文時效」,試著思考三者的關係及基層承辦人在此之間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本文並非要探討印鑑文化保存與否的問題,雖然民法第3條第2項規定,簽名與蓋章在法律上有一樣的效力,而且是以簽名為主,蓋
Thumbnail
  筆者在前一篇〈從《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談人不知而不慍〉的文章寫到,「公務員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名聲,而是持續穩定、有保障的未來。」公務員的穩定性是建立在未來,即穩定的退休金、穩定的薪資成長、穩定的升遷、穩定的工作環境(大多是在辦公室)、與穩定的業務程序(業務內容及或有所差異但程序是相同的,即
Thumbnail
講者:岳吉剛(中原電機工程博士、前營建署設計隊隊長) 時間:2022.2.14 1. 問題:管理方法、及如何檢視機電是否過度設計?數量是否灌水? 2. 機電口訣(1):「From A to B」;點到點連成線(路徑)。 3. 機電口訣(2):「遮蔽與隱蔽」;管線路徑配合美
Thumbnail
  筆者任職於公部門,藉由《成功的反思》反思在「才德至上」下的「公」部門,是否有更「公平」、「公正」、「公益」的可能?   公務員藉由考試取才,重點在考上,至於考試與學經歷、學習成效與否(學習是一種活動,不等於考試)、貧富與否(通常想賺錢的不會想當公務員)幾乎沒有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關
Thumbnail
  5/11全國二級警戒→5/16雙北三級警戒→5/19全國三級警戒→5/24 A公所爆出主管確診、本局實施異地辦公(分第一、二辦公室)→6/2 B公所爆出員工確診→6/14本局實施分流居家辦公(135或24居家,隔周輪流)→7/12微解封→7/20本局1名員工確診,全局PCR→列入7/21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