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室內設計師開會討論新家的客變平面圖。一方面覺得「好不想作功課哦」(可能是從小到大作太多功課了),一方面又覺得離自己的新家又更接近了,覺得很開心。
今天下班在家吃飽飯後,我邊走去洗手間邊和我媽說「我要出去散步哦!」她回我:「現在外面雨下那麼大你是要去哪裡散步!!」責備的語氣,完全恢復到我和她吵架不溝通之前的樣子。我沒有回應,雖然我心裡八百個白眼,但是我沒有說話,我覺得這也算是種成長吧,周慕姿老師說「讓(對方的)話語掉下去」,掉在地上,不要接,不要撿起來。然後我還是去散步,雨不大,只要不是初次見面,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多喜愛雨天。
------
我花的錢越多就知道我的壓力越大😣我最近買了好多東西,但是我有挑選過,都不是垃圾XD我買了沐塔養髮洗髮精,因為我一直很在意我額頭正中間上方的髮際線處,頭皮越來越明顯,好像小小兵那樣只有幾根毛:( ,所以一直撥旁分的頭髮,撥成一個高顱頂來安撫自己…滑FB被沐塔燒到,看到有低卡文真實評測就買了;然後是Uniqlo兩張折價券,我就下了兩張單,補充我今年想要慢慢嘗試的淺色上衣及內搭,散步就是為了取貨;結果在環球Uniqlo同個樓層又看上一件外套🤣🤣🤣;然後我還訂了咖米Kamee(連結內文有最高300元優惠碼),客製化保健食品,明天到貨再來開箱。就是再兩週我就要報case report了,「小報小買,大報大買的意思?
------
在Uniqlo取貨的路上,我接到懷仁全人發展中心的電話,我前兩天打去洽詢預約諮商,他們當下就作了初談,然後為我媒合諮商師,回電告訴我第一次晤談的時間。於是我要正式開始作心理諮商了,像蛤蟆先生一樣。
我今年開始頻繁在圖書館借書,取代買書再賣掉,現在只有一個月在誠品買一本77折的書,其他都是在新北市立圖書館和北醫圖書館借書。
我接連兩天拿到4本許久前預約的書,我現在要在一個月之內看完4本XD好在不是每本都需要深思的書。是說,《人慈》這本也太厚了吧!將近600頁!
來到板橋福音堂教會一年多,終於參加了教會辦的姊妹退修會ー這裡叫作「仕女營」;去年的主題是護欄,今年的主題是破繭,辦在三峽大板根森林溫泉酒店,是兩天一夜的活動。
參加過很多基督徒過夜營會活動的我,如今已不再是需要團體行動的人了,或甚至可說是非常不喜歡團體活動;在營會過程中有自由活動時間,我就會搞失蹤XD我去爬大板根園區裡的三環步道,或是逛各種設施,以致於小組會後來上傳在LINE群組裡的團體照裡都沒有我。我自覺和這個小組還不算太熟,頂多有友好的關係,大概知道誰是怎麼樣的人,可以睡在同一個房間但不想睡同一張床。因為這個營會是個促進小組內組員更加認識彼此的機會,大會講道主題,及手冊的分享題目,都是設計讓小組員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姊妹們有機會就饒有興致地問我問題。
嗯......所以我覺得我明年可能不會參加。因為一直講話實在是太累了。
但我對大板根印象還不錯,早餐好吃,房間設備新穎乾淨,不知道能不能一個人來?
不過,下定決心要去參加教會仕女營也有一個好處:它就剛好辦在我要上台報告(3/21就是今天!!!)前面那個週末,這意味著我要在再前一個禮拜完成報告簡報,才能夠安心去參加營會。否則營會回來才弄報告絕對來不及!!感謝主~營會中我沒有心慌慌地一直擔心報告的事,營會回來我就努力地複習簡報內容 (對,有時候明明是自己做的,但就是會忘記當時的自己為什麼要放這張或是這句話),打逐字稿,在昨天3/20我特意安排的休假日,努力的re八百遍,然後報告前一個半小時就要吃propranolol和Mocalm讓緊張不要影響生理症狀…
這次比上次好,我有順利在30分鐘時間內講完清楚有邏輯、也引起大家興趣的一次案例報告。開心的感覺很快就會消失 (因為人類的大腦比較容易記得負面的事),所以我要記下來,提醒我自己我曾有過好的經驗。
今天是我預約心理諮商的第一次會談。還是叫做晤談?
我的心理師長得很好看,嗯,這點很重要XD他長得和我的身心科醫師很接近同一個type,也許我就是喜歡這種的。
我講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讓我大哭的那段,我在他面前大哭again。他講到我的腦神經迴路經過將近40年的形塑,就像被人踩一條路來的草皮,要調整、重新形成另一條新的迴路,需要時間,要我不要急。
我們講到我的聽損對我的影響;永遠記得被放鴿子;我還有很多事情令我傷心的事,可以講給心理師聽。我覺得我面對心理師和身心科醫師反而是可以放心講事情的,因為我不需要擔心他們怎麼看我。
------
所以上週末那個營會結束前,有小組姊妹問我有沒有想起什麼事?有沒有什麼過往的記憶被翻出來?我回答她:這些記憶不用翻,我都記得。
上週四報完案例報告,這週收到兩位臨床導師的回饋。我又再次想起去年12/21那次的報告 (每三個月就要這樣折磨一次):那次我沒有事先re稿,作的內容又太多,以致於講得很不順;我講完再看向台下同事、學長姊的反應,立刻就知道我搞砸了。我現在回想,去年12/21之後幾天,我很努力安撫我自己:我只是一次失敗了,不代表我是個很糟的人... (吸氣吐氣吸氣吐氣);可惜我(還是)沒有成功安撫自己,以致於今年1月初情緒大崩潰,需要尋求協助。崩潰的原因很多,我想那次報告太爛是最後一根稻草。
這次我拿到回饋後,抓著我旁邊的同事(辛苦他了XD)一直說我上次報太爛,還給他看了上次拿到的回饋ー導師們都寫得很委婉ー但是同事說他從上次的回饋看不出來我上次報得很糟糕。所以原來這就是當局者迷嗎?抽離事件以第三者來看,其實沒有人在嫌棄我?
總之我要記住這次小小成功的喜悅。
我終於看完《人慈》這本書了。以前就有聽說過,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實驗很難做,因為很容易被人為操縱,或是數據解讀有所偏誤,導出完全不正確的結果。我覺得可以理解,因為研究者是人,實驗對象也是人,言語或暗示就能彼此改變感覺或思想,那怎麼測得準什麼東西呢?
《人慈》這本書研究並說明 (成書歷時7年) ,過去我知道的那些很可怕的心理學實驗(像是史丹佛監獄實驗、米爾格倫電擊實驗等)所指出的人性本惡結論,都在實驗前存在人為操縱,或是實驗後刻意隱瞞研究者不想看到的結論。《蒼蠅王》這本小說描述一群被困在荒島上的兒童在完全沒有成人的引導下,由於人類內心的黑暗面最終導致毀滅,在地球上發生的真實情況卻完全相反,小孩們設立規則、彼此幫助。我曾經讀過奇遊園殺人事件(這個事件的名字好多,請去google奇遊園就會知道,你一定多少有聽過)所導出的旁觀者效應,說38個冷血居民聽見或看見有女子在路上三次被襲擊,真相也完全不是這樣:一開始就有人報警了,即使是怕惹麻煩不想自己報警的居民,也爬出窗戶去隔壁鄰居家叫別人報警,最後雖然死者還是死了,但其實她是死在自己鄰居懷裡(因為鄰居不顧危險開門衝下樓),而不是無人聞問;但因為這種溫馨的報導沒有人想看,所以記者選擇性的隱瞞,後來奇遊園居民都很憤怒,事實根本不是報紙上講的那樣。
「新聞」知道人們想看什麼,所以只聚焦放大極偶然的負面事件,漸漸讓世人們以為,所有其他人都很壞,但越來越多的案例證實,在災難臨頭時,不管認不認識,人類會互相幫助。這本書提醒我,少看新聞,多看深度報導 (就是記者花很多時間多方查證、平衡撰寫的那種);社群轉體演算法之危害,連矽谷工程師都嚴令自己的小孩過多接觸 (那為什麼作出來殘害世人= = )
這本書適合「不太確定自己性本善還是性本惡的人」,但要有足夠大的心臟撐過他講述實驗如何偏頗的那段,太痛心了。
下面記下《人慈》最後一章提及的十條規則,避免我們再落入「人生而為惡」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