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今日宣布攜手旗下大世科拓展海外資料中心,獲印尼新首都政府邀請參與建置 AI 運算資料中心,並正式進入概念驗證(POC)階段,為台灣首家、外商企業唯二家,並將成為當地 AI 運算基地,大同集結集團資源與策略合作夥伴,對概念驗證信心在握,有望躋身重量級國際大廠行列。
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Nusantara)政府計畫將該地區打造成高科技森林城市,將大量採用再生能源實現 2045 年淨零排放目標,第一階段基礎設施預計耗資 327 億美元,規劃所有居民與企業可以 100% 與數位、IT 連結,因此積極規劃建置 AI 運算資料中心,提供新首都公部門服務架構的主幹。
大同為台灣唯一受邀參與新首都首座大型 AI 運算資料中心提案的台廠,並與大世科、國內知名業者組成專業團隊進行軟硬體及應用面規劃,提案規格包含一萬核心數的 CPU、記憶容量 78TB、儲存容量 17PB,並配備輝達 H100 為核心算力進行效能更佳的生成式 AI 運算,更通過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資本綠色與數位轉型管理局提案評估,取得資格參與第二階段的概念驗證。
危機也是另一種機會。曾經生物學家們認為,之所以會有海鳥在風暴外圍盤旋,是因為沒有太多選擇、也逃不出狂風只好「乘風而行」,但現在他們發現,已經有海鳥學會利用颶風的力量,駕馭風暴來增加覓食機會。
去年 10 月美國海洋獨立研究所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發現,一隻條紋海鷗乘著暴風雨,展開一場長達 1,130 公里的瘋狂冒險,生物學家們透過 GPS 紀錄一切,當時他們認為,可憐的海鷗應該是無法逃離強風,狂風將這隻海鷗吹到超出正常飛行範圍的 4,500 公尺高度。
但隨著更多研究,他們覺得有另一個可能。
WHOI 新報告發現,一種尾鸌(Pterodroma Deserta,音讀或)會飛向目標,直直飛向颶風,主要作者 Francesco Ventura 表示,通常海鷗海鳥們不是繞過氣旋、就是在平靜的風暴眼中尋找庇護,但這種海鳥不是,三分之一的尾鸌跟隨氣旋好幾天、飛行數千公里。
曾在特斯拉(Tesla Inc.)、亞馬遜(Amazon.com)創立初期就慧眼識英雄的英國最成功科技投資家之一 James Anderson 相信,輝達(Nvidia Corp.)市值十年內將上探 50 兆美元,超越目前標準普爾 500 指數所有成分股市值總和。
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Anderson表示,最樂觀情況,輝達潛在規模之高,過去未見,市值有機會達數十兆美元。他說,這並非預測,而是一種可能性,前提是AI能順利為客戶執行任務、輝達領先地位維持不墜。輝達持續指數型成長,軟硬體皆具競爭優勢,而企業文化及領導力,都是他致力尋找的特質。
Anderson今年給投資人的信,指輝達完全符合Hendrik Bessembinder教授的贏家定義。Bessembinder研究顯示,數十年來財富淨值,都是由最頂尖4%企業創造。
Anderson估算,資料中心AI晶片實質需求,似乎以每年60%速率成長。光資料中心營收十年連續成長60%,毛利率維持不變,就等於1,350美元每股盈餘,以及每股約1,000美元自由現金流。
假設自由現金流收益率(free cash flow yield)為5%,輝達股價可能十年後上探20,000美元,相當於49兆美元市值(目前標普500合併市值為47兆美元)。Anderson相信,這情境實現機率為10%~15%,但路途會相當顛簸,期間輝達可能數度拉回35%~40%,屆時希望能趁機買更多。
輝達12日終場上漲1.44%,收129.24美元;年初迄今已飆漲160.97%。
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腦機晶片公司 Neuralink,幾年內或取得重大突破。馬斯克最近 X 發文,到 2026 年 Neuralink 為超過千名實驗者大腦植入晶片,他指這目標十分可行。
首位接受 Neuralink 晶片的病患 Noland Arbaugh 表示,這項技術改變他的生活,Arbaugh 頸部以下癱瘓,手術前無法使用 iPad 或其他科技設備,術後他就能使用,甚至能玩電玩。5 月 Arbaugh 腦中細小電線位移,但 Neuralink 高層說狀況已穩定。
馬斯克直播透露,Neuralink 目標是數年內幫千名實驗者植入晶片,並訂定時間表。Neuralink 讓病患能用腦波控制機器肢體,比自然腦手連接更快。馬斯克還說 Neuralink 最終目標是建立人類與數位智慧共生關係,降低 AI 風險。
Neuralink 技術能讓癱瘓者重獲生活品質,技術越進步,Neuralink 就能幫助更多人恢復行動能力。Neuralink 正在等待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再開始第二位病患植入手術。
Neuralink 定 2026 年前為千人植入晶片!馬斯克公布大型腦機介面計畫
華爾街日報 14 日報導,亞馬遜(Amazon.com, Inc.)過去四季營益增幅高達三位數,慧甚(FactSet)彙整的市場共識值顯示、亞馬遜今年營益預估將突破 620 億美元,代表年度營益率逼近 10%,遠高於五年來平均值 5%。華爾街預期,亞馬遜營益率維持兩位數範圍,至少 2027 年為止都持續擴增。
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指出,2024年尊榮會員日(Prime Day)活動預估將讓亞馬遜全球營收年增6%至133億美元。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AI)市場今年預料使亞馬遜雲端服務(AWS)營收增幅逼近18%,優於去年13%。亞馬遜市值於2020年初首度突破1兆美元門檻時本益比為67倍,目前低於40倍。
亞馬遜12日宣布,生成式AI驅動的對話式購物助理Rufus即日起開放所有美國客戶透過亞馬遜購物軟體使用。
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13 日在賓州造勢時遇襲,使勝選機率大增,美元指數、美股期指 15 日亞洲盤小幅走高。
Unlimited Funds投資長Bob Elliott 13日於X指出,相較債市,川普勝率上升更加有利股市、比特幣及美元,對黃金的影響則是中立。他預測市場顯示共和黨順利入主白宮,掌控參眾兩院的機率一夜之間上升5%~10%。
彭博社14日報導,投資人預測,銀行、健康照護及石油相關類股有望因川普勝選而受惠。Roundhill Investments執行長David Mazza指出,川普遇刺將增加市場波動,預測投資人會暫時躲至大型股規避風險,而殖利率曲線轉趨陡峭也將有利金融股。
Robinson Capital Management執行長兼投資長Jim Robinson日前表示,「我們已為殖利率曲線可能轉趨陡峭進行布局」。
這是因為,Robinson預測無論誰當總統,短期利率都將因Fed準備降息而下滑,但若川普執政且真的開徵關稅並大量驅逐非法移工,恐引發停滯性通膨。在就業困難、通膨居高不下的環境,Robinson相信長天期公債殖利率將走揚,而川普勝選機率愈大,殖利率曲線也可能益發陡峭。
美國共和黨推定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週六(7 月 13 日)在賓州造勢時遭狙擊、所幸無恙,特斯拉(Tesla Inc.)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隨即公開表態力挺川普,華爾街知名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人艾克曼(Bill Ackman)也跟進。
川普當選機率飆升。Cointelegraph報導,投機客在基於以太坊的預測市場Polymarkets迅速下注,川普今(2024)年順利入主白宮的機率,在刺殺事件後隨即從60%跳升至68%,而拜登勝選機率在一小時內從30%大跌至15%,美國現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勝率更只有9%。
這是自1981年共和黨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遇刺以來,首度有美國總統或重要政黨的總統候選人遭到狙擊。
路透社報導,Vantage Point Asset Management投資長Nick Ferres指出,根據他的記憶,雷根遇刺後,民調支持度一口氣拉升22點,這大概能降低本次選舉的不確定性。
若川普入主白宮,市場分析師預測美國貿易政策將轉趨鷹派、法規將鬆綁,氣候變遷相關規定也會轉趨寬鬆。投資人預測,2025年到期的企業與個人減稅機制有望展期,這引發財政預算赤字恐會膨脹的隱憂。
另外,川普計劃對所有進口品開徵10%關稅、中國進口品課徵60%重稅,同時還要驅逐數以百萬計的非法移工,這些政策都可能引發通膨。Robinson Capital Management執行長兼投資長Jim Robinson日前表示,「我們已為殖利率曲線可能轉趨陡峭進行布局。」
去年初微軟推出 VALL-E 文字轉語音(TTS)生成器時,便展現了只要聽取說話者 3 秒鐘的聲音、便能以原說話說者一模一樣的聲音說出任何講話內容的能力。如今微軟推出 VALL-E 2 生成器,能夠更進一步生成和真人說話時一樣準確、自然又流暢的語音。由於生成的語音太過逼真,微軟擔心會有被惡意濫用的可能風險,所以決定不對外公開。
考量到當前人們對於語音複製(voice cloning)和深度偽造(deepfake)技術與日俱增的擔憂,微軟研究人員在一篇官方部落格文章中表示,VALL-E 2 純粹是一個研究專案,該公司目前沒有將 VALL-E 2 納入產品或擴大公開使用的計畫。因為該模型可能存在被濫用(例如欺騙規避聲音識別系統或冒充特定說話者)的風險。
微軟並未把話說死,該技術在未來仍有可應用的空間。研究人員表示,VALL-E 2 可以合成出可以維持說話者身分的語音,並應用於教育學習、娛樂、新聞報導、自創作內容、無障礙功能、互動式語音應答系統、翻譯、聊天機器人等領域。未來為避免濫用,模型推廣者必須締結使用者批准使用其聲音的協議,並導入合成語音的檢測模型。一旦懷疑 VALL-E 2 遭濫用,也可向微軟 Report Abuse Portal 回報狀況。
VALL-E 2 成為首個達到人類水準的 TTS,基於風險微軟不打算公開發表
近日彭博社記者 Mark Gurman 稱,蘋果可能會在 2025 年春天將新功能放入 iPhone,並再推 Apple Intelligence+ 進階服務,為月訂閱額外功能,類似 iCloud+ 和 Apple Music 的關係。這並不是無根據謠言,因蘋果從一名果粉可至少賺到三筆錢:
市場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報告顯示,服務收入成為繼 iPhone 後蘋果第二大營收來源,分析師預估,2025 年服務收入占蘋果總營收 25%,代表蘋果服務年收入首次超過千億美元,提供優秀的 AI 大模型,顯然也是蘋果進階服務之一。
一手締造 Steam 王國的 Valve 創辦人 Gabe Newell(G 胖)說過:
阻止盜版最簡單方法並非反盜版技術,而是販賣比盜版者服務更好的服務。
不說遊戲領域,所有數位服務都適用這理論,最典型的就是串流音樂。世紀交替時,網路發展滋生數位音樂盜版,大量蠶食已停滯的唱片業,傳統發行商陷入困境,實體唱片的喪鐘不僅代表技術落後,服務更乏善可陳,盜版只是幫忙再踩一次油門。
賈伯斯掌舵的蘋果顯然也意識到這問題,串流音樂上位是不可逆的大勢,市場卻沒有配套軟硬體服務,讓賈伯斯看到了機會。2001 年初蘋果先推出 iTunes 音樂管理軟體,允許使用者將 CD 音樂轉錄至 Mac,並以數位格式管理播放,讓使用者更方便使用音樂庫。
市面音樂播放器都有類似問題:儲存空間小、待機時間短、傳輸速度慢,賈伯斯研發 iTunes 時,察覺個人聆聽設備也是阻礙,於是設計出行動音樂設備,解決痛點同時,更配合 iTunes 管理同步音樂庫,以軟硬體結合提供高品質音樂服務。
2001 年 10 月蘋果推出首款 iPod,能儲存千首歌曲、連聽音樂十小時,並用 iTunes 在 Mac 和 iPod 間無縫管理個人音樂庫。
iPod 成為蘋果攻略市場的硬體基礎,iTunes 則是堅實的後勤軟體,這對組合讓蘋果迅速在音樂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後幾年蘋果與時代華納、環球音樂及 SONY 達成版權和行銷協定,為 iTunes 整合數位媒體網路商店,成為多家版權巨頭管道,統一提供音樂服務,且下載歌曲只能透過 iPod 播放,蘋果一舉成為數位音樂產業巨頭,大舉擴張消費者市場份額。
這是蘋果軟硬體整合史非常重要的一筆。
其實那時已有音樂平台,為環球音樂與 SONY 音樂成立的 PressPlay 與時代華納與 RealNetworks 的 MusicNet,經營模式幾乎與現在主流串流音樂平台沒兩樣。不過大公司資源整合本來就很複雜且高難度,更別提還要做出優秀使用體驗。後來《計算機世界》雜誌將這兩個軟體列入「世界最差 25 款科技產品」清單,並列第九名。
iPod 與 iTunes 結合其實還是傳統行銷之一,理念並不比上述兩個平台更先進,但以優質硬體為基底,再憑豐富歌曲庫和易用讓蘋果以雷霆之姿將 Pressplay 與 MusicNet 打入歷史。說到底,蘋果賣的不是音樂播放器,而是軟硬整合的音樂服務系統,吸引更多使用者購買,創造更多營收。
這套方法論延續至 iPhone,最典型軟體就是 iCloud。2011 年各大雲端爭相登場時,蘋果為智慧手機時代開創者,WWDC 發表姍姍來遲的 iCloud。iCloud 並非橫空出世,之前蘋果就推過類似產品:MobileMe,是蘋果 Mac 為核心硬體開發的雲端服務。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2104720/3-3.jpg
MobileMe 有多平台設備電子郵件推送、通訊錄同步、日曆同步和網路相簿等基本功能,但實際體驗仍不足。如部分同步需登陸網頁端或系統設置手動同步,或伺服器不穩定,且當時雲端還有點混亂,不同功能要從不同入口登入,有些在系統設置,有些為 App 登入(如 Gallery 就是照片和影片共用的獨立軟體)。
時間大輪滾滾向前,科技日益革新,硬體大獲成功的蘋果認為 MobileMe 部分功能十分落後,嚴重影響 iPhone、 Mac 等使用體驗,使用戶對 MobileMe 使用與付費意願都達不到蘋果期望,於是改寫軟體,在此基礎上推出 iCloud 。
iCloud 解決大部分痛點,大幅改善多平台設備無縫同步,幾乎不需使用者任何手動操作,並更新整個雲端服務介面,整合成系統設置與單獨網頁端(iCloud.com)兩入口。
接下來硬體進步,使蘋果持續更新 iCloud,增加高級隱私服務(iCloud Private Relay、隱藏我的信箱),最佳化 iCloud 同步功能,提高各設備同步品質,與更多儲存空間一起成為使用者訂閱更高階 iCloud+ 的理由。
時至今日,只要有蘋果硬體,特別是多台硬體生態時,就很難拒絕 iCloud 的魅力。
今時系統級軟硬體訂閱服務只是蘋果服務營收的守成大將,衝鋒總帥還是來自應用平台分成,Apple Intelligence 加入,可能為蘋果訂閱服務製造增長機會。
毫無疑問,Apple Intelligence 是時代的答案,與蘋果以往服務影響度不是同等級:iCloud 與 Apple music,都是蘋果以更優秀服務換取更多收入的成果,但局限單一功能,Apple Intelligence 史無前例融合蘋果強勁硬體、AI 模型及個資,創造出新智慧系統。
Apple Intelligence 加持,蘋果做出系統級 AI 大模型文本工具 Writing Tools,全系統都能用,幫助使用者改寫、校對和摘要文字: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2104853/6-1.gif
還有系統級 AI 產圖,如 Image Playground 讓用戶隨時用 App 創作圖片: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2104855/7-1.gif
Genmoji 可根據聊天場景自動產生新 emoji: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2104857/8-1.gif
最具價值的是與 Siri 整合的 App Intents 意圖框架,讓 Siri 充分調用資訊數據,據使用者意圖、場景提供智慧化綜合服務:
!https://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24/07/12104850/16.gif
WWDC 發表新 SDK 後,第三方開發者只需幾行程式,就可將 Apple Intelligence 整合至 App,快速改造 App 變成有 AI 大模型能力的產品,顯示 Apple Intelligence 智力是系統級 AI 服務的關鍵。從 Apple Intelligence 架構看,是端雲混合的大模型,蘋果有多個終端模型支援語言和圖像功能,但終端模型解決不了時,經使用者同意後會將資料傳至雲端伺服器以 ChatGPT 等更大模型處理。
這就是 Apple Intelligence+ 收費的關鍵。
Apple Intelligence 的基礎功能應是免費,但現在 AI 模型商盈利方式主力就是更強大的高級訂閱。除了 ChatGPT,不少傳聞說蘋果接洽多家第三方 AI 模型商,如 Google Gemini、百度文心一言等。
技術進步,我們能看到越來越多「術業有專攻」的 AI 大模型,僅 OpenAI 就有 GPT-4o、DALL·E、Sora 等各種模型,對十億等級的蘋果使用者而言,當然有各式各樣用途:作家、工程師和導演,對 AI 模型的需求都不同。蘋果系統可能就有豐富訂閱方案,初級模型可處理文書、中級模型文產圖、高級模型就有世界模型能力。
模型能力會系統級干涉所有接入 Apple Intelligence 的應用,使用 AI 功能時,不會被一個個解鎖付費視窗打斷,即可得到幾乎最專業模型最優解,這也是蘋果最擅長的事,使用者需要的不是大而全的功能表,而是期待米其林主廚從頭到尾一手包辦。
美國 TikTok 掀起一股復古存錢熱潮,標籤「#cashstuffing」病毒式竄升,字面解釋是「塞滿錢」,但其實就是台灣 1970~1980 年代最常見「信封理財法」。
外媒報導,疫情過後,美國通膨導致物價居高不下,許多Z世代為了省錢,開始關注理財影音,如2023年底TikTok蔚為風潮的「大聲預算」(Loud Budgeting),Cash Stuffing也應運而生。
數據統計顯示,#cashstuffing、#cashenvelopesystem或#cashenvelopes這類標籤的TikTok短影片,總觀看次數突破30億,可見短影音社群的火熱程度。
打開本子,每個信封都會標上項目:租金、水電費、油錢、日用雜貨、孝親費等,方便大家「專款專用」,一旦某個信封錢用完,就不能再花錢於同類別,直到下個月發薪。這種方法既簡單又直接,讓大家看到實際花費,嚴格管制支出。
信封理財法優點顯而易見,首先用現金讓人更節制,避免信用卡過度消費風險。其次,也更容易追蹤剩餘現金。然而,只靠現金理財也面臨顯而易見的挑戰,例如安全問題,缺乏銀行帳戶保障,實體存錢也不能賺利息。
影片實體現金裝進不同信封,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和觀眾一起奮鬥存錢,互相勉勵並分享自己的財務,更提高存錢動力。至少開源節流,是跨世代不變的理財真理。
App Store 榜首有新面孔了:社群媒體 noplace。
上架才一天,noplace迅速擠下Temu、Threads、TikTok,候補名單的50萬人一湧而上,甚至一度讓伺服器過載,可見受歡迎程度。
既然是社群媒體,noplace瞄準的就是常見的痛點:演算法。
「一切都只是媒體沒有社群,感覺非常脫節。」Tiffany Zhong表示,現今社群媒體已失去社交本質,最大問題就是大家幾乎看不到朋友發文。
noplace特色正是這部分:noplace個人頁面可設定喜歡的顏色、分享狀態,從感情到聽什麼音樂、看什麼節目、讀什麼書籍等都能更新,還能選擇感興趣的分類,如星座、MBTI性格、興趣等,看得出來noplace設計強調用戶即時狀態,而不是常態活動。
noplace有兩種動態:一是朋友動態,另一個是全球動態,兩者均按時間順序排列,未滿18歲用戶只能看到受限內容,noplace特別建立監控審核機制。noplace用戶還能設定「前十名好友」,強調社群媒體核心:與朋友緊密聯繫。
noplace熱潮代表社群媒體新趨勢:回歸本質、強調真實互動和自我表達,就如2022年橫空出世的BeReal。不過BeReal以5億歐元(約新台幣173億元)賣給遊戲開發商Voodoo,就是缺乏良好商業模式,noplace能否突圍,值得關注。
讓人想起早期 Facebook,noplace 上架一天就奪下 App Store 寶座
我們一般認知,愈富裕的國家醫療資源和人民教育程度更高,健康意識也更高,因此會活得更健康,壽命更長,但是華盛頓大學研究發現長壽不一定與財富有關,到 2050 年一些南歐國家可能成為世界最長壽國家,主要原因是運動與社交支持。
研究人員引用許多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和結核病,以及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的死亡率下降。其中以新加坡位居榜首,2050 年預計預期壽命為 88 歲,但許多南歐國家經濟沒有那麼富裕,壽命預期也大幅度增長,到 2050 年,法國、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預期壽命將在 84~86 歲之間。
儘管全球預期壽命預計將在 2022 年至 2050 年期間增加,但增加速度比 Covid-19 大流行之前的三十年還要慢。研究顯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以及肥胖、高血壓、不健康飲食和吸煙等非傳染性疾病相關風險因素的暴露,將導致對下一代健康問題影響最大。
研究指出幾大風險因素,高血壓、高血糖和高 BMI 等代謝危險因子導致健康狀況不佳和過早死亡的總年數增加近 50%。其次是空氣污染、吸煙、低出生體重和妊娠期短。即使全球預期壽命增加,但全球健康預期壽命,即一個人可以健康生活的平均年數,只從 2022 年的 64.8 歲增加到 2050 年的 67.4 歲,增加 2.6 年。
延長壽命一直是許多超級富豪與科學家的目標,但最近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科學家認為,人類的演化有利於生長和繁殖,而不是長生不老,人類可能已經達到壽命極限,人們不應該期望能活到 100 歲。
南歐躍升 2050 年最長壽國家之列,研究:活得久與財富無關
美國已經花了幾年的時間努力對抗通貨膨脹,今年中開始,頑固的高通膨已顯示出減弱的跡象,市場期待 9 月可以如期降息,但牛津經濟研究院經濟學家沒那麼樂觀,押注通膨將會上升,原因是政治。
牛津經濟學院預測,無論拜登還是川普贏得總統大選,通膨都會上升,問題是多少。根據分析,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通膨高峰將比目前的 3.3% 高出 0.6%,通貨膨脹率將達到 3.8%。若拜登當選,通膨率只比現在高 0.1%。
川普領導下的通貨膨脹的主要驅動力將是移民政策,將減少可用的勞動力。最值得注意的是,對所有外國商品徵收前所未有的關稅。研究指出,川普提議的關稅尤其會引發通貨膨脹,對物價上漲造成「很大一部分」影響。如果實施,企業只會提高價格並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幾項不同的研究估計川普提議的關稅,相當於增加 1,700~2,350 美元家庭年度開支。
拜登也實施關稅,但主要是出於戰略考量,選擇性考慮有利國內生產的產業,如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一系列關稅,包括電腦晶片 50% 關稅以及對外國太陽能電池、電動車及電池徵收的其他稅。川普自稱「關稅人」,要展開全面關稅大戰,中國也不會示弱。
《華爾街日報》調查 50 位經濟學家,56% 表示川普任內通膨率將高於拜登。經濟學家對通貨膨脹和利率的看法,似乎主要是由川普偏好引起,特別是貿易和移民。
《紐約時報》意見專欄也慎重表示,就經濟政策而言,川普絕不是正常候選人,第二個任期將對經濟構成巨大風險。有些人可能認為美國已度過川普第一任期,也會安然度過第二任期,但更恰當的類比是,「美國經濟從一輪俄羅斯輪盤倖存,川普要再玩一次,只不過這次房裡有更多子彈,這會是非常危險的遊戲。」
AI 熱潮利多加持下,美股近來牛氣沖天,AI 晶片霸主 NVIDIA 股價更是驚人,讓不少投資人放下戒心,開始加大賭注,紛紛搶進看多 NVIDIA 槓桿 ETF,今年股價噴漲超過 400%。
MarketWatch報導, 受惠AI晶片爆發性需求,NVIDIA股價呈現一波波強勁上漲,今年漲幅高達160.97%。槓桿做多NVIDIA的ETF更是表現亮眼,T-REX兩倍做多NVIDIA每日目標主動型ETF,截至7月12日寫下450.73%驚人漲幅,成為美股ETF的「飆股冠軍」。
GraniteShares每日一倍半做多NVDA主動型ETF也大放異彩,今年股價飆漲404.04%,Direxion每日兩倍做多NVDA主動型ETF同樣強漲330.64%,霸榜美股ETF今年績效前三強。
上述三檔NVIDIA槓桿型ETF,以NVDL資產規模最大,截至12日達58億美元。FactSet統計顯示,NVDL今年淨流入金額近30億美元,遠高於2023年全年淨流入1.84億美元。
然分析師提醒,槓桿ETF波動性極大,不適合一般投資人長期持有,原因是槓桿ETF是運用期貨達到槓桿倍數報酬,需每日調整曝險部位,衍生交易成本會侵蝕獲利,投資績效容易偏離標的。另一旦NVIDIA股價突然反轉,將導致槓桿操作ETF跌得比股價快,投資人勢必受傷慘重。
NVIDIA 槓桿 ETF 今年噴逾 400% 霸榜美股 ETF
受惠投銀業務、股票交易業務收入激增,美國以資產計的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Citigroup)繳出優於預期的財報,但股東權益報酬率仍低於長期目標,專家也認為該行仍面臨擴大市佔率、削減開支方面的挑戰,財報公佈後股價下挫逾 2%。
花旗年初宣布計劃於兩年裁員2萬人,以改善財務體質,佔截至去年底整體人力的10%;花旗執行長佛雷瑟(Jane Fraser)也說,2024年是集團重整旗鼓的關鍵年度。
佛雷瑟表示,最新財報顯示執行策略的成果和多元化業務模式的利多。第二季市場表現強勁,財報也優於預期;花旗也宣佈計劃下一季回購最多10億美元股票。
花旗股價12日下挫1.81%,今年迄今漲幅仍達到約25.43%,優於大盤。
自 2023 年初以來,NVIDIA 股價上漲約 785%,光是今年就上漲約 160%。今年 6 月 NVIDIA 曾一度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後來股價下跌,這個頭銜又回到微軟手中。
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數據顯示,截至第一季末,有 355 間主動管理型基金持有 NVIDIA 倉位,總計占資產 5% 以上,而去年同期僅 108 間基金持有 NVIDIA。許多資產管理公司因持有 NVIDIA,持股也隨著股價上漲而增加。
晨星高級分析師 Jack Shannon 指出,一些投資組合經理的心態是,他們錯過了蘋果或微軟,所以不想在人工智慧上出錯,也不想賣出。
根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數據,標普 500 指數今年漲幅近 17%,光 NVIDIA 一間便占約 1/3。目前持有 NVIDIA 的基金至今已經收穫良多,晨星數據顯示,持有 NVIDIA 股票的主動管理型美國股票基金,在 2024 年前六個月平均上漲 16.3%,未持有 NVIDIA 的基金平均回報率為 5.7%。
但若 NVIDIA 股價遇到困難,集中持有一檔股票可能會損害投資者利益。LSEG 數據顯示,NVIDIA 平均目標價為 133.45 美元,比目前水準高約 3%,但市場人士認為,隨著競爭激烈、NVIDIA 產能增加,供需預期將趨於平衡,加上公司估值過高,都可能導致股價下滑。
LSEG 數據指出,NVIDIA 股價為長期收益的 39.3 倍,比產業中位數高約 50%。Federated Hermes 首席股票市場策略師 Phil Orlando 認為,將投資組合 6% 或更多投資在一檔股票中,很可能會帶來巨大風險,「一檔股票確實像火箭一樣起飛,但這並不意味著那麼多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