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荒野保護協會數十項不同的志工訓練與較為指標性的活動中,都會適時的安排一些儀式,不同的群組的儀式雖然不同,但大都以三個目的為核心—傳承、承諾及覺察。
儀式進行時,會在所有參與者四周創造出一個神聖空間(結界),喚起這群人共同的過去及對未來共同的願望。
授證或結訓的儀式,彷彿人類學研究裡所說的「通道儀式」,經此儀式,我們就此脫離舊有的身分,獲得新的身分認同,也就是從過去的自己轉化成未來的自己,在儀式中所獲得的象徵(證書領巾或其他信物),也是一份對自我的承諾,同時也代表接下綿延歷史長流中的一棒(傳承)。
有些活動中的儀式目的是「覺察」,讓我們能與當下連結,透過儀式我們更能與大自然建立深刻的聯結,感受到四周的變化,因而相信環境是能受到保護並且復原。
荒野進行的儀式並不是死板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不同群組或不同地域所能取得的資源而改變,我們鼓勵創新,但是希望在創新中能保有舊的傳統,但同時也能與時俱進融合新的時代意義,以滿足一代又一代新伙伴的情感需求。
即使一年又一年進行相同的儀式,也不同於一般行禮如儀的習慣動作,因為習慣動作是無自覺的自動化行為,而儀式是有覺知,是帶有深刻內在情感的行為,能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帶來啟發,並且豐富我們的生活。
對個人來說,我們參與過的儀式,能為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這些與朋友共享的經歷,能讓我們在餘生中隨時重溫與取用。
儀式或許無法改變外在的環境與面對當下的艱難挑戰,但是它確實能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內在,讓我們有歸屬感與感受生命的意義。
一群人一起進行儀式,可以將來自不同地方,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年齡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因共享的認同與歸屬感而結合成一個強大的團隊。
我們如何為生命做註記呢?
回顧過往,很多當年似乎是巨大到難以承受的事,現在卻渺無痕跡,而許多小小的善意與話語,卻會在腦海中不斷盤旋。人能擁有什麼呢?大概只有付出去的東西才能留存在世間吧?面對生活,要用整個生命的強度與熱度去擁抱吧?記憶是取決於強度,而非長度!
有部電影有這樣的對白,男主角說:「剛才在洗手間時,我的一生在我眼前閃過,我看到我的一生,最好笑的是,我並未參與其中。」
我們如何為歲月做註記呢?
很多人有了孩子後,就以孩子的年歲做註記,有人是以生命中的大事來標定時間,也有人以心儀的典範人物的年表當標竿,比如格拉瓦或莫扎特死亡的年紀,這些生命中的節點,讓我們在面對數以千計萬計待填的日子裏,有了頓號,有個起承轉合的分段點,讓我們可以駐足,可以反省,可以重新再出發。
因此,我雖然沒有特定的宗教信仰,但是不管什麼宗教或民族習俗,只要是節日,我都喜歡,喜歡那種過節的氣氛,以及隨著節日而進行的儀式。
我從小參加的童軍運動中,就非常強調儀典,其實即便不參與宗教祭典或在特定社團所進行的特殊儀式,我們個人一生中也有許許多多的儀式,比如生日慶生,開學典禮,結婚儀式,乃至於喪禮….等等,至於近年全台灣都在瘋狂的跨年活動或元旦升旗典禮也都是儀式的標準典範。
宗教儀式中最普遍的是敬神、拜祖先的祭典。當我們祭拜祖先時,並不只是弔念他們,而是重新確認我們自己是在一種家族綿延不絕的生命長河裏,賦予自己短暫生命另一種更恢宏更長久的意義,以便在這些承先啟後的世界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儀式,對需求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
人類學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生命階段的轉換上,儀式是很有用的辦法,人生中有許多「關口」必須跨越。因此在民族文化的演進中,就會設計出不同的儀式,幫忙度過這些關口,緩衝或轉變可能會有的心理困境。以積極一點的角度來說,透過儀式的要求,比如齋戒,比如承諾、比如冒險…讓新的階段與舊的階段之間有一個分界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往後的日子的確是不同的。
在荒野保護協會裏,我們進行的各種儀式,我覺得還涵帶著豐富與温暖的力量,而且,透過體貼的分享與擁抱,我們彼此才能相認,所有的經驗與記憶才能累積,每個人在歷史的長流中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荒野的文化也在這其中默默傳承。
這些儀典使個人或團體,把我們內在的感受與外在環境結合起來,並且重新看見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人及環境的關係,藉此,我們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也促使我們對生活產生主動而非被動的態度。
除了這些神聖與莊嚴的儀典,即便是社會習俗的節慶歡樂或個人家族的特殊紀念日,其實也不只是利用過往歷史事件來狂歡一番而已,也不只是再重塑過往經驗,我覺得慶典是將社會共同記憶或前輩的經驗帶到眼前,並不是想回到從前,而是為了照顧現在的人,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
當儀式進行時,彷彿劃出一片不受干擾的時空,就像是日本動漫中的「結界」,也像是人類學研究發現原住民族裏的「神聖空間」,在這特定的時空之中,我們被迫停下腳步,仔細反省並且回憶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特殊時刻,相遇的每個人、每件事以及每句話,然後我們會珍惜我們生命中所擁有的事物並且真心對待眼前的人。
而且像成年禮、婚禮或坐月子,這些儀式使人們得以更順利的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緩和我們的焦慮。在南美洲叢林裏有一個部落,當太太懷孕生產時,躺在床上坐月子的不是產後虛弱的太太,而是那位甫為人父的先生,或許男人必須經過「坐月子」這個儀式,才能真切體認到以後所需負起的責任吧!
認識儀式的力量並且創造自己生命中的特殊時刻,對現代人來說更顯得重要。因為我們都是龐大社會體系裏的一顆小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一樣的事,我們生命似乎就在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流逝了,偶爾,在夜闌人靜時會有一絲絲的惶恐與不安。
儀式是我們改變現狀最好的機會,不必勞師動眾大張旗鼓的耗費鉅資,也許只是一頓特別的晚餐,與親友互贈小小的禮物,寫一封真正的信,甚至只是睡前與身邊的伴侶喝杯酒,儀式串起我們彼此的生命,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創造屬於自己與家人朋友的儀式,就像讓自己的生命有了船隻,得以悠遊在廣闊的生活之海上,不再徬徨無所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