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丸湯第二十一期

含有「貢丸湯第二十一期」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漫步在新竹舊城區,往往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老店舖,除了各有特色的建築物本身,也常可見許多令人驚喜的招牌設計。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相當考驗繪圖功力。後來發展出來的壓克力立體字,以及突起的立體字格設計也別具特色;而路邊相當常見的卡點西德招牌則是80 年代隨著電腦切割技術發展出來的。
Thumbnail
太空梭太有趣了
市場裡常充斥著與知覺感受相關連的色彩搭配:紅色深受小吃業者和肉類攤販喜愛,光譜鄰近的橘色、黃色能增添活力與朝氣,同樣是熱門選擇。用紅色與肉品之間的關聯類推,觀察到許多菜販使用綠色字體作為招牌,搭配大面積綠塑膠籃陳列,使整體色彩更具一致性。
Thumbnail
傳統市場裡,除了有當日現宰的肉品與新鮮直送的蔬果,還有來自水底,生猛活跳、滑溜黏稠、奇形怪貌,值得嘗試的驚喜食材!西門市場裡的無名水產店是新竹市區僅存的活體水產店,除了零售小賣,也會供應給新竹的餐廳。
Thumbnail
竹蓮市場二樓轉角處的「阿月高山蔬果」是市場裡的老攤販,每天早上,阿月姐都會親自到大菜市挑選當日要販售的農產,特別是到載送不同農戶作物的「高山車」看看有哪些高山農產。除了販售高山作物,攤位上還能看見許多罐裝的醃製品,那是經典的客家美食:梅干菜與菜脯,全部都是由阿月姐親手醃製與曝曬。
Thumbnail
在地人俗稱「大菜市」的果菜市場,由新竹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新竹市有四十四萬的戶籍人口,更有許多人在這裡求學、就業。這些人們每日賴以為生的食材,是如何自全台灣運送至此?價格如何調配?箇中秘辛都在這裡啦!
Thumbnail
多數人走訪新竹舊街區,往往選擇到城隍廟前搜羅一圈炒米粉、貢丸湯等知名小吃。緊鄰城隍廟的中央市場卻鮮為外地人所知,但如果真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傳統市場絕對是不能錯過的。中央市場的小吃琳瑯滿目、通道錯綜複雜。道地的市場人到底都吃甚麼?怎麼吃呢?就讓真正的市場人帶路吧!
Thumbnail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購買商品時,我們認為自己是經由理性的計算去達成最大效益,對人類學來說,這些看似主動的選擇其實受到文化脈絡影響。而菜市場的主要客群「歐巴桑」,這個帶有許多刻板印象的名詞,其實是根源於台灣傳統性別分工下的養成。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天色漸暗,黃昏市場的人聲逐漸開始沸騰。因為和早市的營業時間錯開,黃昏市場可以服務到不同客群。至於食材的來源,則與早市相去不遠。不同的是,黃昏市場通常備料較少,部分價格也可能比早市稍高一些,但食材新鮮度仍勝於賣場或超商。忙碌了一天後,不妨去趟黃昏市場,採買些新鮮食材,好好地替自己料理一頓吧!
Thumbnail
活跳跳的一天,就從逛早市開始!以市場密度相對較高的新竹市來說,早市占了絕大多數。除了市場內的攤位,市場周邊也常見到許多衍生出來的私人攤販,裡裡外外加起來,形成一張豐富的消費網絡,供應民眾的日常採買需求。一大清早,人潮便蜂擁而至,好不熱鬧!跟著編輯的腳步,一起來感受人聲鼎沸的市場早晨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