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瑋姿.攝影/董昱、陳瑋姿
舊城區的傳統市場歷史悠久,充滿活力也競爭激烈,有的攤商隨著時代汰換消逝了,有的店家依舊屹立不搖存活了下來。高低林立的招牌看板承載著各個年代的流行樣式與製作技術,錯落於嘈雜喧鬧的攤位走道間。跟著我們走訪幾處舊城區的傳統市場,從樣式不一的招牌看板窺探應用文字演進。
東門市場中正路入口的快安藥局,同時擁有不同年代風格/技術的招牌,細看樣式多元且大異其趣,可惜年代久遠,目前接手的老闆不太清楚當時確切的招牌製作故事。
展現師傅內力的手寫招牌
萬勝行
▎地點:東門市場
▎主題:萬勝行
▎年代:40 年以上
手寫招牌約莫開始流行於 5、60 年代,通常是鐵片釘在木頭上,在歷史悠久的傳統市場、舊城區街弄巷道間還有機會見到。
走進東門市場,在一樓某轉角的南北雜貨店發現褪色的手寫招牌,楷體寫著「南北雜貨」,搭配著斗大隸書「萬勝行」,以及整齊劃一的阿拉伯數字電話號碼,看起來年代久遠的招牌依稀可見運筆痕跡,「寫的師傅已經過世了,這些字至少 40 幾年了,從我們搬來這裡就請師傅寫的留到現在。」「他兒子轉行沒有人接手繼續做啦。」「師傅除了寫看板(招牌)還會畫搬電影的圖(電影海報),現在找不到會寫這種字的人了啦。」70 多歲的頭家娘說。
彩雲
▎地點:中央市場外圍
▎主題:彩雲
▎年代:4、50 年以上
黃字綠底加陰影,搭配些許裝飾,風格類似早期手繪電影看板。彩雲裁縫店目前二代接手,據說招牌是第一代老闆請師傅繪製,推估有 4、50 年以上歷史。
柯芳美香行
▎地點:中央市場外圍
▎主題:柯芳美香行
▎年代:60年以上
同條街的柯芳美香行,目前為第三代經營,二代曾請師傅在原招牌上重繪、補強,推估招牌有 60 年以上歷史,側拍可清楚看見當時招牌製作方式為鐵板加上木頭底。上頭的圓形 logo 雖褪色斑駁,仍可見巧思與畫功。
壓克力立體字
圖為東門市場老照片,其中「元盛銀樓」突起的壓克力立體字格外引人注目,該壓克力立體字招牌現已拆除。圓形「新豐」招牌字樣依循圓形外觀變化,是 logo、包裝字樣設計常見手法。近年東門市場改建,許多新攤商進駐,市場裡可同時看見早期的手寫招牌和新穎鐵件、霓虹燈管等招牌並存。
壓克力立體字:營業項目和元盛銀樓由右至左橫書,下排電話卻由左至右書寫。
雖不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卻流露復古趣味。
【圖片提供/小草】
文史哲出版的《商用字彙》
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雖然會臨摹書法字帖,仍相當考驗繪圖功力。1971 年,劉元祥先生手寫的《商用字彙》問世,工整且大小統一的字體,被大量投影複製使用,迅速在大街小巷間蔓延開來。
80 年代的卡點西德招牌
卡點西德搭配電腦切割技術,招牌樣式再度變革出有別於過往的樣貌。將卡點西德貼在中空楞板上,用金屬框固定,並在裡頭裝上燈泡或燈條,是現今常見的招牌製作方式。字體從早期字帖裡的楷體、隸書、行書,到電腦字型出現後的圓體、黑體都有。
精細手繪結合卡點西德割字的招牌
西門市場外圍新合昌蔘藥行騎樓上方的招牌,手繪細緻藥罐圖樣結合卡點西德鏤空字樣,製作方式較為少見。臨馬路的側面直式招牌,上頭「林」字樣已經模糊難以辨認,然而手繪痱子粉罐卻依然清晰可見。
手繪藥罐的趣味痕跡:卡點西德招牌就不多贅言了,然而仔細一看左右圖示,居然是手繪藥罐,舊城區的街道果然充滿驚喜。
新源市場裡的愛麗美髮屋,發現了少見的壓克力立體字招牌,字體和側臉女子圖象的搭配,體現了該年代的流行風華。
摩登的行業就該搭配時髦的字體
傳統市場採買客群以婆婆媽媽占大宗,因此鎖定女性消費族群的產業如髮廊、服飾店、甚至內衣、珠寶配件攤,在傳統市常裡也經常可見。買菜時順手挑選一兩件新衣服,或順道到理髮店剪頭髮、燙頭髮,是菜籃族們的日常療癒。這類希望給人時髦摩登印象的產業,通常較容易發現別緻的招牌設計。
「太空梭」三個字中間都有星球在旋轉,穿上就帶你遨遊太空!前衛的企圖心表露無遺。
攤商老闆們的即興創作:生猛、活跳跳的手寫字
市場裡隨處可見手寫字,傳遞資訊為首要目標,有些整齊劃一,令人肅然起敬,有些看起來粗糙隨興,甚至有點獵奇。手寫字沒有框架包袱,因個人美感與字跡而大異其趣,多元、有機的手寫字體,是風城裡真實的生活切片。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1「市場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