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傳統市場字型演化論:從手寫到卡點西德,逛市場和字型觀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文/陳瑋姿.攝影/董昱、陳瑋姿

舊城區的傳統市場歷史悠久,充滿活力也競爭激烈,有的攤商隨著時代汰換消逝了,有的店家依舊屹立不搖存活了下來。高低林立的招牌看板承載著各個年代的流行樣式與製作技術,錯落於嘈雜喧鬧的攤位走道間。跟著我們走訪幾處舊城區的傳統市場,從樣式不一的招牌看板窺探應用文字演進。

東門市場中正路入口的快安藥局,同時擁有不同年代風格/技術的招牌,細看樣式多元且大異其趣,可惜年代久遠,目前接手的老闆不太清楚當時確切的招牌製作故事。


展現師傅內力的手寫招牌

raw-image



萬勝行

▎地點:東門市場
▎主題:萬勝行
▎年代:40 年以上

手寫招牌約莫開始流行於 5、60 年代,通常是鐵片釘在木頭上,在歷史悠久的傳統市場、舊城區街弄巷道間還有機會見到。

走進東門市場,在一樓某轉角的南北雜貨店發現褪色的手寫招牌,楷體寫著「南北雜貨」,搭配著斗大隸書「萬勝行」,以及整齊劃一的阿拉伯數字電話號碼,看起來年代久遠的招牌依稀可見運筆痕跡,「寫的師傅已經過世了,這些字至少 40 幾年了,從我們搬來這裡就請師傅寫的留到現在。」「他兒子轉行沒有人接手繼續做啦。」「師傅除了寫看板(招牌)還會畫搬電影的圖(電影海報),現在找不到會寫這種字的人了啦。」70 多歲的頭家娘說。

raw-image




彩雲

▎地點:中央市場外圍
▎主題:彩雲
▎年代:4、50 年以上

黃字綠底加陰影,搭配些許裝飾,風格類似早期手繪電影看板。彩雲裁縫店目前二代接手,據說招牌是第一代老闆請師傅繪製,推估有 4、50 年以上歷史。

raw-image



柯芳美香行

▎地點:中央市場外圍
▎主題:柯芳美香行
▎年代:60年以上


raw-image
raw-image

同條街的柯芳美香行,目前為第三代經營,二代曾請師傅在原招牌上重繪、補強,推估招牌有 60 年以上歷史,側拍可清楚看見當時招牌製作方式為鐵板加上木頭底。上頭的圓形 logo 雖褪色斑駁,仍可見巧思與畫功。


壓克力立體字

圖為東門市場老照片,其中「元盛銀樓」突起的壓克力立體字格外引人注目,該壓克力立體字招牌現已拆除。圓形「新豐」招牌字樣依循圓形外觀變化,是 logo、包裝字樣設計常見手法。近年東門市場改建,許多新攤商進駐,市場裡可同時看見早期的手寫招牌和新穎鐵件、霓虹燈管等招牌並存。

raw-image


文史哲出版的《商用字彙》

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雖然會臨摹書法字帖,仍相當考驗繪圖功力。1971 年,劉元祥先生手寫的《商用字彙》問世,工整且大小統一的字體,被大量投影複製使用,迅速在大街小巷間蔓延開來。

raw-image


80 年代的卡點西德招牌

卡點西德搭配電腦切割技術,招牌樣式再度變革出有別於過往的樣貌。將卡點西德貼在中空楞板上,用金屬框固定,並在裡頭裝上燈泡或燈條,是現今常見的招牌製作方式。字體從早期字帖裡的楷體、隸書、行書,到電腦字型出現後的圓體、黑體都有。

raw-image


精細手繪結合卡點西德割字的招牌

西門市場外圍新合昌蔘藥行騎樓上方的招牌,手繪細緻藥罐圖樣結合卡點西德鏤空字樣,製作方式較為少見。臨馬路的側面直式招牌,上頭「林」字樣已經模糊難以辨認,然而手繪痱子粉罐卻依然清晰可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摩登的行業就該搭配時髦的字體

傳統市場採買客群以婆婆媽媽占大宗,因此鎖定女性消費族群的產業如髮廊、服飾店、甚至內衣、珠寶配件攤,在傳統市常裡也經常可見。買菜時順手挑選一兩件新衣服,或順道到理髮店剪頭髮、燙頭髮,是菜籃族們的日常療癒。這類希望給人時髦摩登印象的產業,通常較容易發現別緻的招牌設計。

raw-image
raw-image


攤商老闆們的即興創作:生猛、活跳跳的手寫字

市場裡隨處可見手寫字,傳遞資訊為首要目標,有些整齊劃一,令人肅然起敬,有些看起來粗糙隨興,甚至有點獵奇。手寫字沒有框架包袱,因個人美感與字跡而大異其趣,多元、有機的手寫字體,是風城裡真實的生活切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1「市場Tone」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pse.is/S4BMM
TAAZE讀冊生活網路書店:https://pse.is/GBRZD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域室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6號(週一至週五 13:30-18:00;週末14:00-20:00)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pse.is/QV4CA
Readmoo讀墨電子書:https://pse.is/QQS8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午後的街道充斥著烈日的熾熱,陽光打在紅磚鋪成的道上,閃著陳舊的赤色光芒。 「老闆娘,我要寄包裹!」住在隔壁巷子的大嬸將摩托車停在紅磚砌成的騎樓底下,笑著拭去眼角的汗珠,穩穩的將沉甸甸的包裹擱在案上的同時,心中的大石子彷彿也卸了下來。
Thumbnail
午後的街道充斥著烈日的熾熱,陽光打在紅磚鋪成的道上,閃著陳舊的赤色光芒。 「老闆娘,我要寄包裹!」住在隔壁巷子的大嬸將摩托車停在紅磚砌成的騎樓底下,笑著拭去眼角的汗珠,穩穩的將沉甸甸的包裹擱在案上的同時,心中的大石子彷彿也卸了下來。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很天真,真的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最近接到商業處的一則徵旅友廣告如下: 很有趣的行程吧?!但是點入報名網頁發現要交出自己臉書ID,和粉絲數,主辦單位會通知你有沒有錄取。除了擔心自己個資是否會被亂用之外,第二個感覺是政府單位要嘗試新的行銷手法來宣傳這些百年老店嗎?這麼一來我們那天的小旅行,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很天真,真的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最近接到商業處的一則徵旅友廣告如下: 很有趣的行程吧?!但是點入報名網頁發現要交出自己臉書ID,和粉絲數,主辦單位會通知你有沒有錄取。除了擔心自己個資是否會被亂用之外,第二個感覺是政府單位要嘗試新的行銷手法來宣傳這些百年老店嗎?這麼一來我們那天的小旅行,
Thumbnail
雖然今天的汕頭街以美食著稱,但美食並不是唯一的招牌。汕頭街的面貌有更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自古便是如此。
Thumbnail
雖然今天的汕頭街以美食著稱,但美食並不是唯一的招牌。汕頭街的面貌有更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自古便是如此。
Thumbnail
有點年代的中藥行嘛,都是很大的櫥櫃,有許多的抽屜填滿各式的中藥材。幾乎每個中藥行老闆總能不看標籤就能從眾多抽屜中抽出顧客想要的藥材。
Thumbnail
有點年代的中藥行嘛,都是很大的櫥櫃,有許多的抽屜填滿各式的中藥材。幾乎每個中藥行老闆總能不看標籤就能從眾多抽屜中抽出顧客想要的藥材。
Thumbnail
廣德只有在過年時才會掛上“唐山臘味”的招牌,每年負責掛這個招牌的是家電器行。這個傳統是上一代店主安排好的,下一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招牌是用鐵條和鐵板做的,電燈像走馬燈,會自動亮燈,並發出五彩光芒。這招牌會在佳節期間掛足十五天,之後電器行又會安排人來收回。
Thumbnail
廣德只有在過年時才會掛上“唐山臘味”的招牌,每年負責掛這個招牌的是家電器行。這個傳統是上一代店主安排好的,下一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招牌是用鐵條和鐵板做的,電燈像走馬燈,會自動亮燈,並發出五彩光芒。這招牌會在佳節期間掛足十五天,之後電器行又會安排人來收回。
Thumbnail
新街本來就是廣東人聚集的地方。剛開始探索喬治市,本以為勉強還可以靠著潮州腔的福建話硬撐著做訪談。沒想在新街與日本橫街一帶,我連問問題的機會問題也沒有,還時常被帶偏了討論方向。
Thumbnail
新街本來就是廣東人聚集的地方。剛開始探索喬治市,本以為勉強還可以靠著潮州腔的福建話硬撐著做訪談。沒想在新街與日本橫街一帶,我連問問題的機會問題也沒有,還時常被帶偏了討論方向。
Thumbnail
在我過去收集的訪問資料裡,人人都說新街從早到晚都熱鬧,是約會消遣的好去處。這裡不但有美食和娛樂場所,還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連約會到一半想求婚,也買得到鑽戒,就只怕沒錢罷了。
Thumbnail
在我過去收集的訪問資料裡,人人都說新街從早到晚都熱鬧,是約會消遣的好去處。這裡不但有美食和娛樂場所,還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連約會到一半想求婚,也買得到鑽戒,就只怕沒錢罷了。
Thumbnail
漫步在新竹舊城區,往往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老店舖,除了各有特色的建築物本身,也常可見許多令人驚喜的招牌設計。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相當考驗繪圖功力。後來發展出來的壓克力立體字,以及突起的立體字格設計也別具特色;而路邊相當常見的卡點西德招牌則是80 年代隨著電腦切割技術發展出來的。
Thumbnail
漫步在新竹舊城區,往往可以見到許多傳統的老店舖,除了各有特色的建築物本身,也常可見許多令人驚喜的招牌設計。早期看板招牌全賴師傅一個字、一個字手工繪製,相當考驗繪圖功力。後來發展出來的壓克力立體字,以及突起的立體字格設計也別具特色;而路邊相當常見的卡點西德招牌則是80 年代隨著電腦切割技術發展出來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