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買《海洋帝國》,其實是受到宣傳魅惑。這本書當時在各書店打著地中海史詩三部曲首部曲的面貌上市,而自己對什麼系列作或是X部曲這種東西很沒抵抗力,就手癢買了。
只是買下之後,每每看到那紮實厚度就卻步,著實讓它在書架上晾了好一陣子,直到今年才興起翻來閱讀。一讀之下,居然欲罷不能,實在後悔沒早點打開它。
本書講述中世紀時,環繞在地中海周邊,基督世界與鄂圖曼世界的爭霸衝突。作者用流暢的文字,搭配豐富的史料紀載,讓過往的故事躍然紙上,相當生動。雖說是本厚如磚塊的書籍,但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真真切切得讓我享受到閱讀之樂。
《如何閱讀一本書》曾提到,歷史書某種程度來說很像是小說。對我這歷史小白來說,讀這本書活生生就是場歷史探險。每場戰爭,誰會獲勝,誰會落敗都是未知數。完全是隨作者的文字,遨遊探索。的確如讀小說般,完全沉浸其中。
因此,這篇文章會從導讀的角度出發,介紹一些基礎知識和一些自我心得反芻。盡可能不破梗,以免失了大家閱讀的樂趣。
如果,你像我一樣對這段歷史理解非常模糊,可以先看看這篇文章,再讀此書,應更能進入狀況,沉浸其中;如果,你對這段歷史已經有所涉略,相信這本內容豐富的史書,能讓你更熟悉享受這段歷史。
優美的地中海,是過去基督世界與鄂圖曼帝國的必爭之地
【歷史情節提要】
本書的戰場在地中海上,描繪了中世紀時基督世界與鄂圖曼帝國的爭鋒。而當時的貿易樞紐:威尼斯共和國,也在中間搖擺尋求自己最大利益。此外,大海賊時代的海賊們也扮演著重要腳色。種種複雜交錯,讓這些對決更添風采。
戰爭於一五二一年正式爆發,於一五六五至一五七一年間達到高潮,在這六年無可比擬的血戰中,當時的兩位巨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朝將高舉各自信仰的戰旗,至死方休。這場戰爭的結局將決定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世界的邊界,並影響各個帝國未來的前進方向。-《海洋帝國》
〔羅德島之役〕
從如詩歌般的羅德島之役起頭。剛登基的蘇萊曼大帝,向駐守羅德島的大騎士李爾·亞當宣戰吹起基督世界和鄂圖曼帝國的戰爭號角。
〔海上競逐〕
爾後進入了大海賊時代,大海賊紅鬍子崛起,甚至控制了北非一帶,讓歐洲人不堪其擾,可說是初登基的查理五世的眼中刺。隨著紅鬍子海雷丁正式向蘇萊曼大帝效忠,讓北非不再只是西班牙與海盜的局部問題,而成了蘇萊曼與查理五世的鬥爭前沿。
〔馬爾他戰役〕
歷史之輪運轉,此時蘇萊曼雖已垂垂老矣,仍在做最後一搏,而西班牙世界也已經交棒到查理五世兒子腓力二世手中。雙方在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的馬爾他展開了殘酷的對決。
〔勒班陀之役〕
最後的對決是勒班陀戰役。西方世界組成了神聖同盟對抗接班鄂圖曼帝國。接班蘇萊曼的塞利姆二世派出了阿里擔任鄂圖曼的海軍司令,而基督世界則由查理五世的私生子唐·胡安領軍。雙方展開華麗又殘酷的巔峰海戰。
【重要人物介紹】
蘇萊曼一世:
鄂圖曼帝國第10位,與在位時間最長的蘇丹(引用自
維基)。身材修長但強健,臉龐瘦長且結實有力。並像所羅門那般知識淵博又能明察秋毫。親自領軍,攻打羅德島。
李爾·亞當:
醫院騎士團大團長。與蘇萊曼大帝在羅德島之役進行精采的較量。即便軍力懸殊,仍不落下風,讓土耳其人吃盡苦頭。
查理五世:
西班牙國王稱號是卡洛斯一世。其貌不揚,眼睛圓鼓,皮膚蒼白,長長下顎非常突出。但在奇異外表下有極具深度的內涵。不但極富獨立思考精神,且堅實不移地忠於帝國政務與保衛基督世界。
奧魯奇:
著名大海盜,外號「紅鬍子」。身材五短,壯碩結實。頭髮和鬍子都是紅色的。是西班牙極度頭痛的人物。
海雷丁:
奧魯奇的弟弟,在哥哥死後繼承紅鬍子的稱號。放棄哥哥獨立建國夢想,加入鄂圖曼的行列。之後不斷侵襲基督教海域,是讓歐洲人生畏的存在。
拉·瓦萊特:
也是醫院騎士團大團長,身材高大,孔武有力。在馬爾他之役中力抗鄂圖曼帝國大軍。
唐·胡安:
查理五世的私生子。相貌英俊衝進十足,勇敢且富有騎士風度,雄心勃勃,對榮耀充滿渴望。是勒班陀戰役神聖同盟一方的總艦隊指揮官。
庇護五世:
羅馬主教,成為教宗時已經禿頂,白鬍子迎風飄揚。固執己見,嚴格自律。在勒班陀戰役扮演重要腳色。是基督教世界的捍衛者以及驅動反伊斯蘭教聖戰的強大力量。
阿里·帕夏:
勒班陀戰役中鄂圖曼土耳其的海軍司令。勇敢且慷慨,天性高貴。言詞得當,篤信宗教。與唐·胡安在勒班陀海戰一決雌雄。
【一些小小心得】
〔詭譎多變的時局〕
歷史能見人心,套用在這段複雜的歷史中,可謂再適合不過。參與其中的所有人,彼此都各有算計。比方說法國人一度與土耳其結盟,紅鬍子最後加入鄂圖曼陣營,在在證明,敵人朋友只是相對概念。
這點,在勒班陀海戰中更加明顯。神聖同盟彼此可說是各懷心計。腓立二世希望獲取基督教世界的聲望,但心底其實暗自希望賽普勒斯陷落,收復突尼斯順便削弱威尼斯勢力。威尼斯人則是希望保住普勒斯陷,突尼斯根本不再它們的考慮中。而教宗最終目的希望能收復聖地,西班牙跟威尼斯則完全不以為然。
除了基督世界,其實鄂圖曼帝國也好不到哪去。各個
維齊爾、
帕夏(鄂圖曼的官銜)間都各懷鬼胎,爭權鬥角。像是
穆斯塔法和
皮雅利帕夏就急於攻打賽普勒斯建功。但
索柯盧維齊爾就對此保持保守態度。希望透過外交手段奪取,因為戰爭的勝利會削弱它的地位。
除了上層爭鬥的,位於底層的基礎人員其實也很震盪。由於雙方陣營都是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甚至很多人是從對方陣營抓來的奴隸,因此忠誠度相當不足,叛逃事件可說是層出不窮,又更增加戰事的混亂度。
〔宗教的力量〕
宗教在過去的戰爭中扮演重要腳色。基督世界和穆斯林世界都堅信,彼此的神會帶給自己勝利;一切的爭鬥掠奪,背後都有神的旨意。
每艘船上都有神父;數千套念珠被分發給士兵們;每天都舉行禮拜儀式。......神父提醒大家,懦夫是不能上天堂的。
士兵們高呼著真主之名,吟唱著《古蘭經》的詩節。大聲向基督徒呼喊,要他們上來像「被淹死的母雞」一樣受死。
〔過去戰爭的限制〕
過去的戰爭與現在自然是大不相同。當時的海戰,主力戰鬥工具是
槳帆船,一種以人力作為動力的船種。因此划船人員對戰爭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許多都是抓來的奴隸,書中有描繪奴隸划槳的慘況:
一排排身子半裸、忍飢挨餓、部分皮膚被曬得黝黑、身體精瘦的可憐人,被鎖在木板上,有時一連幾個月都無法離開......
此外,過去資訊不發達,情報封閉,也讓戰事更添變數。比方說勒班陀海戰中,雙方都輕估了對方的實力。直到在海上相遇才發現不對勁.....
〔戰爭的殘酷〕
雖說歷史故事如小說般精采,高潮迭起,樂趣無窮。但許多殘酷情節仍將我拉回現實,提醒自己:戰爭依舊是殘酷且醜陋的。
比方說海雷丁在利帕里島背棄信義,將投降百姓都賣為奴,殘殺老人的場景:
海盜們發現有一些老人躲在教堂內,於是抓住他們,扒掉他們的衣服,將他們活活地開堂剖肚。
又或者,土耳其人在歷經艱辛,攻下了聖艾爾摩堡後,展開的大屠殺:
騎士們更是極端仇恨的復仇目標。他們被頭朝下地雕在拱形迴廊的鐵環上,腦袋被打裂,胸膛被撕開,心臟被挖出。
而騎士團也馬上進行回敬,處決奴隸,並用令人乍舌的手段報復......
聖安傑洛堡的大砲開始轟鳴。但它們射出的不是砲彈而是人頭,人頭如雨點般地落在對岸的鄂圖曼帝國營地。
但在殘酷戰場上,仍偶有人性光輝些許露出。比方說在馬爾他決戰後期,雙方進入焦土戰,兩方在某些低方只隔幾英尺,分別端在自己的壁壘中。前線的士兵在極度千苦的環境下,居然對彼此產生情誼。甚至可以握手、討論戰局。
一名土耳其近衛兵士兵從戰壕中走出,給敵人送上「一些石榴一條用手帕包著的黃瓜,我們的人給他三塊麵包和一塊乳酪,作為交換」。
【後記】
閱讀此書的過程中,讓我深深覺得歷史遠比表象來的複雜。「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句話或許不假,但歷史也遠比想像中隨機多變。書中作者曾提及許多戰爭的獲勝其實都極為僥倖。當中一個環節走個彎,結局恐怕就大大不同。
讀完此書,也讓我對這段歷史有更多的興趣。沒意外的話,之後會努力將三部曲中剩下的兩本補齊。希望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心得!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或是在讚賞公民上幫我拍拍手!有任何想法意見也歡迎大家留言跟我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