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引塵

《思潮與大師經典漫畫 :拉岡》

他早年讀天主教學校(College Stanislas),此時已展現對哲學的熱愛,他那時喜愛研讀史賓諾沙。後來他在超現實主義運動的背景下專攻精神醫學,十七歲時,在此時期在 Adrienne Monnier 的書店遇見詹姆斯喬伊斯 。

[ 三界域 ]
作為主體不可能脫離的三個維度,亦是拉岡精神分析的基本框架,他的其他概念都要由三界域來定位,可說是認識拉岡的第一步。

象徵界(the Symbolic,亦譯符號界)

三界的關鍵在象徵界,是最根本的,其他兩界都繞著它轉,最寬泛意義的「規則」運行的場所。包含人類文化的所有面向:習俗、建制、法律、倫理及道德規範,以及文化與社會之中所有的東西。亦包括語言,更應該說,以上種種都是跟語言交錯的。


想像界(the Imaginary)

想像界是感官的領域,感知到的零碎身體,總是代表感官幻想,也是象徵界的補充。對自我與他人的想像。我們會透過鏡像階段來做出一個「自我」生活。這是主體透過凝視他者、與非我互動達到的。想像界是所指的;象徵界是能指的。


實在界(the Real,又譯實相界)

真實界是象徵界與語言所無法直接把握的事物。「不可名狀的什麼」。無法象徵到的事。

[ 對象a詳解 ]
對象是什麼對象?是「焦慮」的。
- 常出現在以下詞彙:小他者、客體小a、小對體、實在界的剩餘、原質之物、異形、剩餘原樂、小神像、他者原樂、大他者的慾望、失落的對象等等。

對象a不單指某一個事物,而是指某一類有著共同效果的事物,所謂共同的效果指的就是在對象a身上,語言失效了,符號遇到了自己的界限,語言試圖符號化對象a 的努力都統統失敗。

[ 回溯性建構 ]

悲傷需要能力,走出傷痛得靠象徵轉譯。
重點在最初的「不能夠」、「無以名狀」。這裡要和翻舊帳區別開。人們對於自己過去經歷的理解,會根據後來的經驗和新認知改變。因此,過去的經驗不斷地在現在被重新建構。過去的意義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動態的。

談話預先給定了他者,對方認領了某一種身份,自己也是。他人不時辨識著你的位置。
很難說拉岡是結構主義者,因為結構主義者盡力排除主題和主體的理念。

班雅明曾說:「人的語言相對神的語言總是一種過剩。人的命名壓抑了自然的聲音。」

漫步筆記-avatar-img
漫步筆記和其他 5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