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報名了合作取向對話實踐的課程,也因此,我開始在生活中練習合作對話的精神,特別是在親子互動上,這份練習讓我看到更多細膩的可能性。
我常常會問自己:「肉肉」(孩子)心裡的想法,跟我的是一樣的嗎?
即使我們使用的是相同的詞語,背後的定義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我不再預設我能完全理解他,也不假設他對某件事的想法會跟我一樣。我更學會放空自己,重新選擇好好地聆聽肉肉的經驗。
過去,我以為我已經有在「聽」肉肉說話。但當我開始提醒自己,不預設他用的詞和我的理解是相同時,我發現,自己在聆聽時變得更加安穩與專注,真正站在他的世界去體會。
#重新定義「好玩」
有一次,肉肉說某件事「好玩」。
我突然意識到:他的「好玩」和我腦中的「好玩」可能完全不同。於是我問:「怎麼好玩?」、「好玩在哪裡?」
帶著好奇而不是假裝懂,讓我更接近他的內心。
#每一次的「陪伴」都不一樣
「陪伴」是另一個常出現的詞。
我心中的「陪伴」,與肉肉期待的「陪伴」經常不同,甚至昨天的陪伴與今天的期待也可能截然不同。
有時候,他只希望我在旁邊就好;有時候,他希望我一起動手;有時候,他希望我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待著。甚至,他會說:「在旁邊,但不要看著我,要滑手機喔!」
有時候,他希望我用眼神注視他,彷彿我們的眼中流動著滿滿的愛和電流;有時候,他會躲在我的懷裡,像個小寶寶一樣撒嬌;但有時候,他又說:「不要像小寶寶喔!」
肉肉的需求每次都不同,這是我需要隨時提醒自己的地方。我學著每一次都重新詢問:「今天想要什麼樣的陪伴呢?」
而不是一成不變地假設每次的陪伴都是一樣的。
#選擇孩子想要的方式
每一天,每一次,我都試著以肉肉期待的方式陪伴他,而不是用我覺得「對你好」的方式。因為對我來說,這不是我的陪伴,而是他的陪伴。
我們一起比賽、一起找答案、一起探索問題。當他講起新學到的知識時,我會認真聽,然後鼓勵他:「好棒!好讚!又學會新東西了!」 那一刻,他浮現開心的笑容,這是我們共同創造的親密連結。
這些日子,我不斷練習以合作的方式,讓孩子成為對話的主角,而我則成為真正聆聽的夥伴。這就是我理解的「合作」,也希望這份練習能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豐富與溫暖。
#合作對話 #親子實踐 #教育 #教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