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改變思維能提高生活品質,那我會鼓勵你用「投資者」的角度來管理生活,你會發現很多新的可能性,甚至減少不必要的多餘開銷。
舉個例子,我前陣子一直在思考是否要買外接鍵盤和螢幕,因為我想改善自己使用筆電的習慣。然而,我一直沒有下手,因為我不確定這筆花費是否真的能解決我的問題。
後來,我換個方式思考——如果這是一筆投資,那我應該先找到自己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仔細思考後,我發現問題的核心並不是使用電腦的姿勢,而是「久坐」本身。因此,我最終選擇購買了一個桌上型增高架,讓自己能夠從坐姿改為站姿,以改善長時間使用電腦對身體的影響。
此外,為了避免肩頸不適,我意識到比起單純調整設備,投資在運動上來強化肌肉,能更有效提升身體健康度,減少因長時間使用電腦而帶來的身體不適感,更何況運動還是我的專業,我比一般人更懂得其中的好處。
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來看,這筆支出比購買額外的鍵盤和螢幕更有價值。
當然,有朋友開玩笑說:「一個鍵盤才多少錢,你還要想這麼久?」但這也反映出,我現在的消費方式與思維已經不同了。過去,我可能會直接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但現在,我會先拆解問題的本質邏輯,找出問題的源頭,再進行更有價值的決策。
總之,如果我們能把這種投資思維應用到更多生活領域,比如時間管理、健康、甚至人際關係,就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讓每個決策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