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SeedYouth:
上星期我參加了彰化心理師公會的年會和繼續教育課程,其中有一場的講題是「諮商中的多元性別議題」,講者是我的論文指導教授陳金燕老師。她在演講中介紹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立了《UN Free & Equal》的網站,裡面有許多以推動人權為主題的影片、圖片和訪談,希望透過這些影音資料的推廣和散播,能夠慢慢帶動文化的改變,讓更多人重視人權的議題。這個網站大部份的資料都是英文的,但只要點選左上方中文的語言選項,就能在影片和訪談中看到中文字幕。
不知道你是否有參與昨天彩虹圍城、爭取婚姻平權的行動,或許看著電視畫面、平面報導,我們看到的是歡樂和熱鬧的遊行,但其實這個行動想要訴求的,卻是一個嚴肅但卻容易被忽略的話題。
目前的年代,大家對於弱勢族群的歧視和霸凌,基本上不至於明目張膽,但許多似是而非的論點、表面尊重但內心不然的間接歧視,卻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社會氛圍裡。我的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有人問為什麼廟會出巡,抬轎的人只能是男性?廟方回答因為這些轎子很重,女性可能會抬不動,有人接著再問:「那如果是剛得到舉重金牌、破世界記錄的許淑靜來抬,可以嗎?」廟方這時出現了尷尬的表情,因為說女生抬不動只是一個方便的理由,就算有抬得動神轎的女性要抬,基本上還是不允許的,在敬神的這件事情上面,依然有著男尊女卑的階級差異。
這是為什麼我今天想要介紹這樣一個網頁給你,因為我知道人權意識的提升,並不是辦了一個人權徵文比賽就能夠改變的,需要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影片、很多的對話,我們才能偵測出自己腦袋裡前後不一的邏輯、表面尊重實則歧視的行為,進而重新去思考,到底我們被什麼東西卡住,以至於我們無法站在一個人人皆為平等自由的高度,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作出選擇和表明立場。
不管是已經有些許成就的女權運動,或是我們上禮拜提到的親權與自主權的拉扯、政府統治權和人民作主的對立,甚至是這個網頁特別努力想要賦權的多元性別族群,這些改變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都涉及了整體社會文化和態度的變革。問題來了,當有機會表態和協助時,我們選擇站在哪一邊?
我們願不願意一次又一次,站在Free & Equal自由與平等的這一邊,捍衛人生而擁有的權利?還是我們會加上許多但書,用Yes, but……的句型,如同北京當局對待香港爭取普選的態度,說著「我們絕對尊重你們想要自主的意願,但請你們從我們給予的名單中選擇」這般邏輯錯亂的語言,意圖用表面尊重的態度,掩飾內心對於人民自主意識提升的恐懼?
親愛的SeedYouth,堅持自由與平等的價值,是我心之嚮往的境界,我捍衛的自由,是以不傷害他人自由的自由,我追求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我看到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想一切的改變也都可以先從自己做起,邀請你找時間到這個網站逛逛,看看裡面的故事與訪談,或許會讓你對於人權議題,有更多元的思考和反省。
祝福你
我愛你
親愛的SeedYouth:
上星期我參加了彰化心理師公會的年會和繼續教育課程,其中有一場的講題是「諮商中的多元性別議題」,講者是我的論文指導教授陳金燕老師。她在演講中介紹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設立了《UN Free & Equal》的網站,裡面有許多以推動人權為主題的影片、圖片和訪談,希望透過這些影音資料的推廣和散播,能夠慢慢帶動文化的改變,讓更多人重視人權的議題。這個網站大部份的資料都是英文的,但只要點選左上方中文的語言選項,就能在影片和訪談中看到中文字幕。
不知道你是否有參與昨天彩虹圍城、爭取婚姻平權的行動,或許看著電視畫面、平面報導,我們看到的是歡樂和熱鬧的遊行,但其實這個行動想要訴求的,卻是一個嚴肅但卻容易被忽略的話題。
目前的年代,大家對於弱勢族群的歧視和霸凌,基本上不至於明目張膽,但許多似是而非的論點、表面尊重但內心不然的間接歧視,卻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社會氛圍裡。我的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有人問為什麼廟會出巡,抬轎的人只能是男性?廟方回答因為這些轎子很重,女性可能會抬不動,有人接著再問:「那如果是剛得到舉重金牌、破世界記錄的許淑靜來抬,可以嗎?」廟方這時出現了尷尬的表情,因為說女生抬不動只是一個方便的理由,就算有抬得動神轎的女性要抬,基本上還是不允許的,在敬神的這件事情上面,依然有著男尊女卑的階級差異。
這是為什麼我今天想要介紹這樣一個網頁給你,因為我知道人權意識的提升,並不是辦了一個人權徵文比賽就能夠改變的,需要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影片、很多的對話,我們才能偵測出自己腦袋裡前後不一的邏輯、表面尊重實則歧視的行為,進而重新去思考,到底我們被什麼東西卡住,以至於我們無法站在一個人人皆為平等自由的高度,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作出選擇和表明立場。
不管是已經有些許成就的女權運動,或是我們上禮拜提到的親權與自主權的拉扯、政府統治權和人民作主的對立,甚至是這個網頁特別努力想要賦權的多元性別族群,這些改變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都涉及了整體社會文化和態度的變革。問題來了,當有機會表態和協助時,我們選擇站在哪一邊?
我們願不願意一次又一次,站在Free & Equal自由與平等的這一邊,捍衛人生而擁有的權利?還是我們會加上許多但書,用Yes, but……的句型,如同北京當局對待香港爭取普選的態度,說著「我們絕對尊重你們想要自主的意願,但請你們從我們給予的名單中選擇」這般邏輯錯亂的語言,意圖用表面尊重的態度,掩飾內心對於人民自主意識提升的恐懼?
親愛的SeedYouth,堅持自由與平等的價值,是我心之嚮往的境界,我捍衛的自由,是以不傷害他人自由的自由,我追求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而非齊頭式的平等。我看到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我想一切的改變也都可以先從自己做起,邀請你找時間到這個網站逛逛,看看裡面的故事與訪談,或許會讓你對於人權議題,有更多元的思考和反省。
祝福你
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