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台矽產業與創投人才的斷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不知道過去十年常跑矽谷的台灣讀者,或者在矽谷生活的台灣朋友,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你在矽谷所認識的台灣人,多數是現年四十歲以下,或者是五十歲以上。前者多半在軟體或網路公司任職,也有一些生技公司或顧問業、金融業,多半還在當社畜,住在南灣或舊金山;後者除了許多已經屆退或退休,不少有過創業或投資經驗,但熟悉的是半導體與網通業,住在最好的區域或者比較偏遠但很舒適的郊區。

那麼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台灣人,尤其是創業者或投資人,為什麼在矽谷很少見?不只在科技界,在台灣人組織如產業協會、商會、校友會,或者頂尖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台灣籍教授,幾乎沒有這個年齡層的(通常要出任組織領導者了),如果有則多半是小時候在美國出生或長大的,而非如早年許多傑出的學者、院長、校長,或者企業創辦人、天使投資人,都是在台灣成年之後,再到美國攻讀高等學位,之後在美國發展。

來矽谷定居近五年前,我造訪矽谷十次。這個現象讓我感到很有意思,也猜測過許多原因,但五年來我總算拼湊出大概的答案。上個月(十月)中旬,我因為籌備建中三十重聚跟參與台灣新創投資年會返台,過程當中我再度驗證,台灣與矽谷的斷鏈、軟體與硬體人才的隔閡,還有台灣這幾年天使組織蓬勃、創投卻面臨人才斷層的完整原因。

那麼,就讓我娓娓道來吧。

1976年出生的龍子龍女,有甚麼特別?

說起來我們這屆畢業三十年、多數出生於龍年的六年五班建中校友,除了因出生人數最多導致競爭特別激烈,又是許多舊制如國中男女分校最末代。在國中遇到解嚴,高中開始修憲,研究所遇到九一一事件、九二一大地震、研究所畢業時開始實施科技國防役,出社會之前的時代變革感受就已經極為強烈。

然後從沒有電腦、看著有線電視崛起的小時候,到看著家用網路與手機出現的青少年時期,大學畢業開始的網際網路與軟體時代,結婚生子後開始進入智慧手機跟物聯網的年代。可說是最能銜接前後世代的潮間帶,卻因為美國兩次泡沫、中國市場崛起,而成為台灣與矽谷斷鏈的開端。 

千禧年之後,因為民間國防役與優惠的股票分紅稅制,再加上中國崛起、美國遭逢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矽谷蕭條近十年、大幅裁員兩次,而那十年期間的理工頂尖人才幾乎都加入台灣科技公司大廠,我的二類組同學們幾乎都在台積、華碩、聯發科或其他電子五哥工作,工作地點不是竹科、內科就是關渡跟土城。最熟悉的是深圳、蘇州、上海、北京,而非聖荷西、山景城、舊金山。

直到分紅費用化加上美國第一次量化寬鬆,科技公司在資本寬鬆與股價飛漲之下大量招聘,才又有一批電機資工人才前往美國留學與工作。但這批台灣留學生與科技業員工,多半服務於軟體或網路公司,而非早年以半導體或硬體產業為主的組成,這也形成了矽谷台灣人的年齡與產業斷層。

矽谷與台灣的產業、資金、人才脫鉤

回到我們這一輩。當年求學與求職競爭最激烈的一代,甚至最用功與聰明的一群,後來成為台灣科技企業最忠誠可靠的主力,一方面是建構了台灣硬體業底氣,卻也種下了在軟體與網路的創新與投資,與矽谷甚至全球都脫勾的現象。

因為舉辦三十重聚,我在統計這屆同學在海外人數的時候感觸極深,相較於那個【來來來台大、去去去美國】的年代,從八零年代開始的建中台大學長們,七八成曾赴美留學與工作,我們這屆比例不到兩成。

而那些在美國工作與生活超過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學長們,當房貸繳清、孩子離家,又遭逢幾次科技業典範轉移,遇到合適的創業機會跟夥伴之後,有一定比例的人會跳到新創公司或開始從事新創投資,也就形成了所謂的矽谷台灣天使

這些前輩在過去十年對台灣的創投與新創生態系投注不少資源,但因為沒有意識到矽谷人才與產業的斷層,他們的經驗其實很難直接傳遞給小了二三十歲的青年創業者,而比他們年輕十五歲左右的中壯年世代,卻嚴重缺乏美國產業與創業、投資的經驗,相較於千禧年之後在矽谷逐年成長的中國與印度移民,他們當年熟悉的台灣人科技社群、創業與投資氛圍,已經被中國與印度的資金、人才佔據了半導體與創投的領域。

而當矽谷的創投與年輕一代創業主題從半導體與網通轉型軟體與網路公司時,我們持續把資金、人才跟企業資源放到硬體研發與代工製造上。雖然從結果論,創造了全球最強的硬體之島,但那個美國資金加上台灣人才放在中國政策誘因與便宜土地上的機會,不會再有。

天使投資人與創投基金的差異

我曾經談過創投是否需要創業經驗,以及如何在矽谷找到天使投資人。但我好像沒有仔細談過,天使投資人與創投的差別。

天使投資人跟創投公司的最大差別,不是投資規模與階段,而是前者拿自己的資金投入新創,獲利與損失全部由個人承擔;後者是向高資產人士或機構投資人募集資金後再投資,公司每年會收基金規模2%管理費並分得投資報酬的兩成,一般稱為2-20原則

一般天使投資人之所以會投資早期案件,或者把種子輪募資稱為天使輪的原因,是因為多數天使投資人的資金有限,也難以協助獲投公司有效成長,頂多透過人脈介紹客戶或潛在員工,因此風險高、金額也不大。由於投資階段很早,的確有些案件的長期回報很高,百倍甚至千倍的案例在矽谷都有聽過,但失敗率通常也比之後的機構輪高很多。

不同於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案件數量與規模差異很大,創投公司通常在一個基金裡投資二十到三十個案件,基金規模固然決定了投資的階段,但因為基金規模與每個案件的投資金額超過個人,所以會投資比天使輪晚期的階段,機構輪通常就是從A輪開始。創投當然也有投資非常早期的模式,但我覺得這比較是把創投當天使在做。典型的創投有很強的新創協助能力,甚至結合基金投資人的資源與連結,加速獲投公司的成長。

也因為天使是拿自己的錢、以個人型態方式投資,創投是拿別人的錢、有公司跟基金投資人在後面。所以投資行為會有一些差異。此外,全球的創投都是沿襲美式創投,也就是負責經營基金的管理合夥人,也會出資投入基金的一部分,通常至少是1%,近來甚至有些管理團隊會投入5%到10%以上的部位,表示很高的風險承擔。

理解天使與創投之後,再聊聊天使俱樂部。一般天使俱樂部就是把一群有能力做天使投資人聚合起來,投資金額就可以比較接近創投,有些甚至會把成員的產業資源作為投資與輔導新創的工具,相當程度來說也是一種小型創投,只是募資的方式是先有案件再分次募資,而非如創投一般是先募集資金再找標的投資。我目前所經營的TGA就是這種集合天使投資人、但投資規模跟資源比較類似創投的 VC-like Angel Club。

台灣天使組織蓬勃與早期投資興盛的現象

上個月返台參與第二屆台灣新創投資年會,觀察講者及與會者的分布,聆聽天使投資機構與創投、研究單位的分享,則證實我在台灣新創圈超過十五年之後的觀察及猜想。

一方面,台灣的早期投資在過去幾年的確越來越蓬勃,案件數量與金額增長之外,企業投資成了主力,而產業多半集中在能源與生醫領域。但除了新創生態系日益蓬勃,我勸觀察到投資人的組成,跟我二十年前投身創投業的當年,有很大的不同。

台灣的創投產業今年滿四十年,但從創投人士的組成、基金的投資人與經營團隊,其實過去二十年沒有太多的新面孔。除了2009成立的達盈、2010成立的AppWorks、2014成立的心元資本、2017年成立的 SparkLabs Taipei,翻開台灣創投公會的會員名錄理監事名單,多數還是我二十年前就認識的前輩或熟面孔。

但過去五年開始出現不少天使俱樂部,除了經營十多年的台安傑與交大天使,識富天使會安發天使AVASIC永續影響力投資等,一個一個出現。一方面是台灣的資金其實相當充裕,尤其全球疫情期間的經濟蕭條、台灣反而逆勢成長,美中對峙與中國環境丕變下,許多台商的資金撤出中國回到台灣,也有不少陸歸菁英帶著在中國多年的創業與投資經驗回台。

可惜台灣的創投產業與法規,至今跟二十年前差異不大。過去二十年台灣本土缺乏連續創業者跟出場典範,也就不容易有新生代的創投,年輕一代創業有成者,寧願當天使投資人或組織天使俱樂部、自籌基金,也不會到總經理制、只能領到年終獎金又沒有投資決策權的創投公司上班。

創投業的人才斷層跟法規老舊,其實也就是反映了科技業人才與創業者斷層的結果。最競爭的一代卻沒有超越前面幾代的創業者,或許是政策與環境的結果。我們這批年屆五十的產業中堅,要創業自覺太老、要投資閒錢太少。該如何承先啟後、帶領轉型、邁向國際,在嬰兒潮屆退之際,也就是我輩最重要的挑戰與使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C的沙龍
251會員
38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是一整個世代的新故事。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搶不贏人、找不對人更成為跨產業集體痛點。 人口結構高速老化、生育率世界倒數是問題根源,短期難解。 人才技能加速 Reskill & Upskill 是台灣企業迫切需要補修的學分。 〈人才難求,世界第一〉5原因 〈如何把人才找回來、留下來〉? 對今年的大學
Thumbnail
這星期我在ptt發表了兩篇文章 這些是我突然有感而發的心得文 一篇是科技業老人去哪裡了 這篇是以我這個過來人的角度,去告訴大家中年離開科技業的人 為什麼會離開 希望看完文章的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裡走 另一篇是 科技業底層魯蛇的心理建設 各位讀者啊 不要和他們一樣啊
Thumbnail
這星期我在ptt發表了兩篇文章 這些是我突然有感而發的心得文 一篇是科技業老人去哪裡了 這篇是以我這個過來人的角度,去告訴大家中年離開科技業的人 為什麼會離開 希望看完文章的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裡走 另一篇是 科技業底層魯蛇的心理建設 各位讀者啊 不要和他們一樣啊
Thumbnail
08/14/2022-08/20/2022 這星期我在ptt發表了兩篇文章 這些是我突然有感而發的心得文 一篇是科技業老人去哪裡了 這篇是以我這個過來人的角度,去告訴大家中年離開科技業的人 為什麼會離開 希望看完文章的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裡走 另一篇是 科技業底層魯蛇的心理建設
Thumbnail
08/14/2022-08/20/2022 這星期我在ptt發表了兩篇文章 這些是我突然有感而發的心得文 一篇是科技業老人去哪裡了 這篇是以我這個過來人的角度,去告訴大家中年離開科技業的人 為什麼會離開 希望看完文章的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的未來該往哪裡走 另一篇是 科技業底層魯蛇的心理建設
Thumbnail
鳳凰花開期、離開校園的畢業生開始找工作,我們這群好友不是在北部念大學,畢業後為數不少的同學是前往北部工作,畢竟北部的工作比較多元,薪資也較優渥。〈東京是個黑洞,把年輕人都吸走了〉都市化吸引年輕人力集中前往都市工作不只是台灣的現象,台灣稱作「北漂」、在日本稱作「上京」。
Thumbnail
鳳凰花開期、離開校園的畢業生開始找工作,我們這群好友不是在北部念大學,畢業後為數不少的同學是前往北部工作,畢竟北部的工作比較多元,薪資也較優渥。〈東京是個黑洞,把年輕人都吸走了〉都市化吸引年輕人力集中前往都市工作不只是台灣的現象,台灣稱作「北漂」、在日本稱作「上京」。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Thumbnail
文 / 郭智輝 1960年台灣出生人口有42萬多人,這是在網站上查得到最久的官方資料;當年的小娃娃,如今也到了算著日子等退休,看著兒女等抱孫的年紀了。但是,很抱歉!2021年台灣的出生人口陡降至15.3萬人,減幅高達六成。 延伸閱讀 「歷史共業」或「上下交相賊」—談論文抄襲問題
Thumbnail
如果你要進軍美國,就不要把台灣業務很忙、家人羈絆當作理由,否則美國永遠只是你的第二優先。你要打敗的對象,不是台灣的同業,而是全世界來到美國創業、募資、用人的創業者,還有那個不願跨出舒適圈的自己。
Thumbnail
如果你要進軍美國,就不要把台灣業務很忙、家人羈絆當作理由,否則美國永遠只是你的第二優先。你要打敗的對象,不是台灣的同業,而是全世界來到美國創業、募資、用人的創業者,還有那個不願跨出舒適圈的自己。
Thumbnail
文 / 丁學文 3月底,一個成大研究生協會的講座活動上,我看見副總統賴清德興之所至,進行了一個即時民調「你未來要做什麼?」 四成大學生只想當「躺平族」? 其實,成大學生的回應也可能是年輕人的輕佻搞笑,但年輕人的躺平現象絕對不是單一事件。 延伸閱讀 躺平、內卷讓人迷茫?有這特性才能找到出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文 / 丁學文 3月底,一個成大研究生協會的講座活動上,我看見副總統賴清德興之所至,進行了一個即時民調「你未來要做什麼?」 四成大學生只想當「躺平族」? 其實,成大學生的回應也可能是年輕人的輕佻搞笑,但年輕人的躺平現象絕對不是單一事件。 延伸閱讀 躺平、內卷讓人迷茫?有這特性才能找到出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07/18/2021-07/24/2021 最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討論有關台積電薪水的問題: E 在台灣普遍來說,受薪階級要有破百萬的年收入,進入科技業是比較可行的方法。雖然話說行行出狀元,但是要能吹冷氣上下班就能拿到百萬年薪,也要公司夠賺錢才有辦法。台灣是科技島,靠科技業賺全世界的錢,老闆賺
Thumbnail
07/18/2021-07/24/2021 最近在ptt看到一篇文章,討論有關台積電薪水的問題: E 在台灣普遍來說,受薪階級要有破百萬的年收入,進入科技業是比較可行的方法。雖然話說行行出狀元,但是要能吹冷氣上下班就能拿到百萬年薪,也要公司夠賺錢才有辦法。台灣是科技島,靠科技業賺全世界的錢,老闆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