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傳真 - 國發會攜手 Berkeley SkyDeck 的策略意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天,國發會繼去年九月在日本東京設立第一個海外新創基地之後,在今年一月份於矽谷南灣的 Palo Alto 開設了 Startup Island Taiwan Silicon Vally Hub。身為當初參與 Startup Island TAIWAN 台灣國家新創品牌的成員,在矽谷也曾經是國發會駐點創業者身分的我,很榮幸受邀到場參與開幕儀式與交流活動。

raw-image


開幕儀式中,國發會劉鏡清主委發表了矽谷台灣新創基地的目標,包括促進跨境合作、協助對接美國企業、創投等資源與促成台美在深科技(deep tech)的合作,一年內至少將連結超過1,000位社群夥伴,至少協助100家新創對接矽谷當地企業、創投等資源,期望協助台灣新創在矽谷募資並融入當地新創生態系。

raw-image


此外,本次開幕式另一個重點,是與 Berkeley SkyDeck 加速器簽訂合作備忘錄。由該基地執行長 Dennis Liu 與 SkyDeck 總經理 Sibyl Chen 代表簽署。為什麼台灣新創基地第一個簽約的不是其他知名加速器,而是 Berkeley SkyDeck?

raw-image


先說說我自己跟 SkyDeck 的緣分,以及對這個加速器跟校園五年來的觀察

其實,五年前來到矽谷,我原本想申請史丹佛 BTB 訪問學者計畫,但卻在命運的巧妙安排下,我跟一位從UC Berkeley 訪問計畫 BTB 回台的學員,也是北醫加速器的執行長,在國家生技園區合作了第一屆國際生醫加速器,他告訴我在 Berkeley 看到的生態系蓬勃景象,以及 SkyDeck 就在訪問學員辦公室同一棟大樓所帶來的各種好處。

對 UC Berkeley 停留在學術超強但商業普普印象的我做了一些研究,才發現因為舊金山崛起帶動了柏克萊(我在美國四大城市生態系中有詳述)。以我的加速器合夥人背景,當時在台灣經營 BioHub Taiwan ,加上對於 UCSF & Berkeley MTM 學程(轉譯醫學碩士)的高度興趣,很幸運地獲得 MTM 主任的青睞,在 2019 年底落地柏克萊,成為 UC Berkeley 生醫工程系的訪問學者。

最有趣的是,我在柏克萊當地第一個朋友,是我在找房時遇到的一位房東,雖然條件不符而沒有租成,但身為華人的他問我來柏克萊要做甚麼、在台灣又做過哪些事情。在 SkyDeck 轉型為加速器就開始擔任 Advisor 的 Ben,聽完我的回答後,立馬推薦我到 SkyDeck 擔任創業導師,我也就在 2020年一月,馬上多了另一個身分。

算是意外來到柏克萊的我們一家人,沒想到兩個月後遭遇到更意外的新冠疫情。我在柏克萊原本計畫的許多訪問交流,都因為疫情而中斷,課程改為線上、許多醫院跟實驗室停止接待外賓甚至關閉,我只好延長訪問計畫,並尋求留在美國的可能性。後來才有我加入互貴興業並創立了 Taiwan Global Angels 的故事

疫情中沒有中斷的反而是 Berkeley SkyDeck 加速器。雖然有兩期加速器學員被迫改為線上參與課程與展示,但根據我對所有知名加速器的觀察,SkyDeck 是疫情後最快恢復實體活動,並且持續成長的加速器。在過去五年,每一屆錄取二十家的加速器,報名家數從一千家成長到目前將近三千家,錄取率已經低於百分之一。

而在2022年,從創業導師被升級為顧問群的我,也參與了八屆(一年兩屆)的團隊徵選流程,加速器計畫當中的導師配對與顧問輔導,還有展示日活動與之後的募資協助。如同所有加速器,SkyDeck 要經營的自然是創業者社群,但由於多數創業者是技術背景或第一次創業,相較於四大加速器都在 2005-2009 之間成立,2017才轉型為加速器的 SkyDeck,一開始對連續創業者的吸引力比較弱,反而是顧問群的質與量都不錯,幾乎都是企業高管跟機構投資人。

而隨著舊金山生態系與柏克萊校友的創業成果在過去十年不斷成長,除了 UC Berkeley 在去年首度超過 Stanford,成為全球創業校友最多的大學,且除了 SkyDeck 之外,許多學院如商學院、工學院、化學學院也都有一個以上的基金或天使俱樂部成立,整個校園生態系已經超過十個創投基金,再加上校園裡幾乎每一兩年就有一棟由校友捐贈的新建築落成,去年七月上任的校長更是商學院院長出身,在在都表現了柏克萊已經從傳統的頂尖學術大學,轉型為兼顧技術與商業的創新型大學


raw-image


再放長遠來看,UC Berkeley 已經拿下 NASA 在矽谷的舊基地,成立 Berkeley Space Center,目前預計 2027 啟用。另外,舊金山市也積極爭取擴張 UC 在市區的校區,因為 UCSF 只有醫學院跟醫院,沒有大學部學程。而進入市區,目前最有機會的也是 UC Berkeley 參與。簡單來說,UC Berkeley 在五年之後,很有機會橫跨整個矽谷,在三大都會區(舊金山、聖荷西、奧克蘭)當地或旁邊都有據點,而且本來就是 UC 創始校園跟龍頭地位的它,在航太與AI 領域會更加超前。

回到我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國發會第一個簽約的對象是 Berkeley SkyDeck?

我曾經撰文分析過的全球四大加速器 YC, 500, TechStars, SOSV 之中,國發基金已經投資 500 Global 兩個基金並在台灣有據點,TechStars 基本上刻意避開矽谷而且有點舉棋不定。SOSV 在 TTA 曾經有 MOX 進駐,但後來也轉型為 Orbit 並以新興國家為主,最強的 YC 目前為止沒有跟任何國家政府單位合作的傾向或模式(猜想也不需要)。

這次簽約的 Berkeley SkyDeck,相較於開設基地所在的 Palo Alto,更接近已經崛起十五年、擁有加州過半、全球近四分之一獨角獸數量的舊金山生態系,加上 UC Berkeley 與 加速器 SkyDeck 在材料、半導體、綠能、生醫領域的長期優勢跟輔導能量,還有前述的長期展望,會跟台灣既有產業聚落與創業能量(過去五年的台灣新創投資前三名是能源、硬體、生醫)非常匹配。


Berkeley SkyDeck 或許在軟體或消費性新創領域不知名,獨角獸數量也不如前四大加速器,但成立於 2012 的 SkyDeck,2017 才成立基金轉型加速器,遠較前四大的2005-2009 平均晚十年以上,因此投資組合成為獨角獸的時間才剛要出現,再者,SkyDeck 的錄取率在過去五年持續下降,目前已經是百分之一水準,獨有的三合一模式,包含創業者獲得投資的【加速器】、針對UC 校友師生創業者的【孵化器】,以及各國政府合作的【國際合作計畫】,這個加速器的多元性跟創業者規格,在過去五年也急速上升。此外,在義大利米蘭設有據點,也讓 SkyDeck 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創業者。

我在矽谷甚至全美國任何創業活動,遇到最多來自歐洲跟日本創業者的場合,就在每一屆 SkyDeck 加速器的 Happy Hour, Demo day,參加的團隊彼此之間與這個加速器本身,也最容易理解以外國團隊進入美國市場的困難所在。此外,過去幾年,台灣 TTA 與 Berkeley SkyDeck 也合作多年,送了不少創業者來 SkyDeck 輔導,我相信成果在未來五到十年會越來越顯著。

Berkeley SkyDeck Demo Day 結束後的 Happy Hour

Berkeley SkyDeck Demo Day 結束後的 Happy Hour


以全球大學加速器而言,Berkeley SkyDeck 已經是天花板,如同 TGA 已經投資的 MIT E14 Fund,可說是美國東西兩岸頂尖人才從校園創業的最佳選擇。但本來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就偏低,而這些校園加速器跟創投基金的價值在於校友生態系跟人才庫,還有觀摩他們如何設計大學的技術移轉與育成加速、基金投資體系。

而無論 Berkeley SkyDeck 或 MIT E14 基金都有設計回饋大學的獲利分潤機制,這樣讓它們成為校方願意全力支援各種資源的冠名投資機構。在國發基金去年宣布要成立台大創投基金的此刻,由矽谷台灣新創基地與全球最強公立大學旗下 Berkeley SkyDeck 合作,我覺得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C的沙龍
249會員
37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I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4/10
從黃金年代的汽車工廠,到矽谷的資料中心,美國夢的輪廓雖已轉變,但其背後那股驅動未來的渴望依舊存在。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不只是歷史的轉捩點,更是重新定義價值體系與國際關係的時代。 所謂的對等關稅政策,背後隱含的不只是貨幣金融危機,還有美國必須進行的再工業化。對台灣來說,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在美國設廠、遇到的管理與人才挑戰問題,其本質與張忠謀當年在德州儀器觀察到的美日工廠差異如出一轍。台積電與美國政府,或許應該一同探索預備軍官、退伍軍人與軍校畢業生的技術培訓模式,結合現有的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具備紀律性、數理能力與執行力的半導體產業人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2025/02/13
雖著張忠謀傳的出版,以及 Acquired Podcast 抵台專訪,台積電的前世今生可說完整披露。張創辦人一向自謙為專業經理人,但創立時無持股而且當時擔任工研院院長,對於張忠謀在當時的最佳角色描述,我發現其實是【受聘創業者】,而以他擔任執行長的成果、目前台積電的成就,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一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一對夫妻從臺灣到沙烏地阿拉伯,再到美國,經歷從竹科工程師到MIT博士後研究員的轉變,最終成為矽谷雙工程師夫妻。這篇文章僅是前期提要,紀錄將持續發展。
Thumbnail
一對夫妻從臺灣到沙烏地阿拉伯,再到美國,經歷從竹科工程師到MIT博士後研究員的轉變,最終成為矽谷雙工程師夫妻。這篇文章僅是前期提要,紀錄將持續發展。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記者:劉效益/ 報導】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部現任會長林維洋於1月15日攜手中華藝術文化交流推廣協會理事長林蘭芷於台北大直萬豪酒店主辦2024台美青商年度大會暨國際論壇,邀請全球頂尖企業專家,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這是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在2024年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理監事會議。 與會貴
Thumbnail
【記者:劉效益/ 報導】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部現任會長林維洋於1月15日攜手中華藝術文化交流推廣協會理事長林蘭芷於台北大直萬豪酒店主辦2024台美青商年度大會暨國際論壇,邀請全球頂尖企業專家,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這是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在2024年第一次在台灣舉辦理監事會議。 與會貴
Thumbnail
圖:「玩學5G新視界」創發應用特展貴賓合影(由左而右:資策會數轉院林宏澤新創事業長、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李純孝副組長、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林德生主任秘書、資策會教研所莊芳甄主任) 【李婉如/ 報導】5G議題有多夯,看產業求才若渴就知道!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後簡稱:產發署)自5G元年民國109年即透過「產業出
Thumbnail
圖:「玩學5G新視界」創發應用特展貴賓合影(由左而右:資策會數轉院林宏澤新創事業長、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李純孝副組長、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林德生主任秘書、資策會教研所莊芳甄主任) 【李婉如/ 報導】5G議題有多夯,看產業求才若渴就知道!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後簡稱:產發署)自5G元年民國109年即透過「產業出
Thumbnail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Thumbnail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Thumbnail
工研院50年:從台灣之光到世界之光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年成立滿50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祝的里程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工研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帶領台灣蛻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之光。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要回顧工研院的成長歷程,展望工研院的未
Thumbnail
工研院50年:從台灣之光到世界之光 工業技術研究院今年成立滿50周年,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慶祝的里程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工研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帶領台灣蛻變為技術導向的高科技大國,不只是台灣之光,更是世界之光。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想要回顧工研院的成長歷程,展望工研院的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