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年「不確定性」應該是在政策評論中最常見的詞彙了。
碳捕捉市場CCS也是如此。最近聽了幾場論壇等發現在亞洲對於碳捕捉相當的樂觀,並且認為這應該是在串串任內中不受影響的領域了;然而在北美市場現實卻截然不同。為啥關心北美?因為北美市場占比整個行業將近50%的市場與發展。所以不受川普影響,這個論點我認為是也不是,執得商榷。是的地方:眾所周知,串串對於石化產業的熱愛,讓許多人都張開了雙眼,似乎Drill Baby Drill就暗示著要大力開發碳捕捉市場了。
然而,這所謂的碳捕捉目的,未必是為了要移除,而是要為了要產出更多的石油,也就是EOR(Wnhance Oil Recovery),導入該技術確實可以增加25~45%不等的產量,這對於開發商而言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而以北美市場而言,至少有七成以上的發展是以EOR為主,換言之,這減碳的目的是為了賺更多。
不是的地方:儘管並非所有的專案都是EOR,並且也有許多的專案是以真正的除碳為主。但是如果我們用數據來看會發現,事實上在CCS專案在2024年時,專案開發受到Delay的比例從2022年提升到42%了!
最為有趣的是,當初說要蓋的Storage Hub Level專案,大概100個專案中,只有30%揭露出真正的專案資訊,也就是有清晰的Emitter(碳排者)、Captuer(補碳)、與Storage Operator(存碳)而將近80%在資訊揭露相當不清楚。更不用說知道誰是真正的offtake(購買者)
當然最大的疑慮還是來自: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又來..)
拆開來講就是
1.政府是否會繼續給減碳的補助:45Q, 45V
2.地方政府是否繼續支持:可以看前面週報,會發現現在地方政府的反彈越來越大,例如South Dakota, Louisiana 近期的群眾反對聲浪逐漸變大,並且想要立法影響當地的開發商。
3.Permit & Cost :也就是Storage端是否「到位」。這也是比較反多數人理解的部分,因為過去幾年是因為技術尚未到位,但是近幾年更多的是Storage端成了Bottleneck
也就是碳儲存的地方是否真的可以存了?碳儲存和EOR在申請Permit上完全不一樣,前者採用ClassII, 後者採用ClassVI,而申請成本可以差10~100倍。EOR是相當成熟的技術,但是碳儲存卻是近年來才開始的,因此很多規範等都尚未明訂。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由,但這幾點是相當常見的。
最後,關於碳捕捉與碳儲存的未來應用呢?根據Rystad Energy的分析,未來幾年將會從Gas 轉往Power電力領域。但電力領域他們是怎麼看待碳捕捉與碳儲存呢?下一兩週我再來持續分享。
儘管在專案面上很多廠商遲疑,但是同時間也相當多廠商相當樂觀看待該技術,因為在石油、化工、和諸多領域中CCS是必要的。所以目前更像是短暫的觀望,但整體並不影響未來樂觀發展。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與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