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教學

含有「古文教學」共 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我總覺得,真正的自學,應該是引發學生興趣、教學生方法後,他們會慢慢找到想學的東西,進而主動學習,如此才能達到自學目標。 收到這份學習歷程檔案我才發現,只要幫學生建構足夠鷹架,課堂試著引發他們對於各類文章的興趣,其實他們會自發性的去尋找喜歡的文本來閱讀,並且找出自己跟文本之間的意義。 蔡同學透過平日課
Thumbnail
avatar-avatar
王大明
好認真的學習歷程👍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陳義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719311331521861&id=100003291523713&mibextid=Nif5oz 學習古文不該翻成白話文  將古文翻為白話文,其實並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這卻是目前學校教學的慣用方法,而考試經常也會出這種題目,然而其實古文本身已經足夠嚴謹與優美了,卻要把它翻成不太優雅的白話文,這不是越學越退步嗎?  人們常用「文言文」來概括古文,這其實只是相對於「白話文」來區別而已,其實古文的文體不只一種,每個朝代都不太一樣。古文所注重的是每個單字的用法,其文字的意義在每個時代都會有差異,然而白話文則是以詞彙為主,很少使用單一文字來表達意義。  所以在白話文時代裡要學習古文,就必須先要有這種認知,所要學習的是各種不同朝代的「古文」,而不是只有一種「文言文」而已。學習古文必須先把每個用字都瞭解透徹,要能夠分辨不同時代的用法,對於相同的文體結構必須要能觸類旁通,這樣才不會迷失在龐大的字海之中,看不到學習的盡頭。  所謂翻譯的目的,是為了將當代中文翻譯成外國語言,讓外國人來學習中文,然而本國人卻不該如此學習古文,因為古今文字的差異並非是字體上的不同,而是文字的用法不同而已。如果習慣了必須將古文先翻譯成白話文才能看懂,越不想直接看懂古文,就會越看不懂,而且會越學越慢、越學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