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電影

含有「最佳電影」共 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手機錄像、劇組拍的電影片段和這部電影本身的紀實類拍攝主軸交錯在一起,有時很難分辨這到底是發生在電影裡的擺拍還是當年疫情爆發時的真實情形。
Thumbnail
4/5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史詩式電影加上經典中的經典配樂,其藝術的表達性,對電影界的深遠啟發,對人生境遇的刻劃,對觀眾所造成的長遠記憶,其影響力尤勝於文學作品。
Thumbnail
麋鹿林-avatar-img
2024/05/13
年輕時聽這首歌時,我正在讀「未央歌」這本小說。結果,每次-聽音樂,竟代入的是藺燕梅...
早前金像獎得獎名單中,《給十九歲的我》奪得「最佳電影」,以及《神探大戰》奪得多個獎項,引起不少熱議;不過坊間的討論存有不少誤解,包括以下內容: 第二輪投票的爭議 金像獎第二輪投票分專業評審及屬會會員兩部分,很多人批評專業評審,說這是小圈子、黑箱作業;其實金像獎第二輪投票最大爭議的,不在於專業評審,而
Thumbnail
感謝科普,看了金像獎幾十年,還真的沒有研究過他的評選機制。也覺得大會應該利用技術操作避免這次的爭議,況且媒體報導參賽方(學校)已經不願比賽,只是因為金像獎沒有退賽機制才無法退賽。希望這類的討論不要歪到「公不公平」這個點上。摘錄一段北藝大何一梵老師的文章「為了讓「畫畫等值」,博物館跟中選會一樣,力求公平、公正、公開。這樣,就像每個人對待政治的心情、心態、關懷都被抹殺,只轉化成一張張選票與統計數字一樣,博物館也抹殺掉每一張繪畫原來所處的情境,還有展現自己的方式,將各自來歷不同、意義不同的繪畫,放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展覽環境中。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表面上什麼都看到了,但我們的「看到」,卻是建立在「看不到」的基礎上。」也希望這次的爭議能帶來如版主所言的正面結果,例如香港電影的年輕人的位子、給紀錄片的位置,以及在工業態度有無與時俱進。
袁廸旗-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4/23
冰麒麟似不象 金像獎沒有退賽機制,其中一個原意,是保障提名人士,不會因電影公司提出退賽而失去提名資格。不過今次事件,多年來未曾遇過,亦來之突然,而且香港電影工業從不重視紀錄片,更枉論紀錄片拍攝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