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璇

#林宜璇含有「林宜璇」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青芽兒與我第一次看到《青芽兒》是在2004年,那時候在有機店服務的我,翻閱內容當下「驚為天人」;而知道它的運作模式,更覺得不可思議。一份刊物,有經費運作能維持五年就非常不容易。而《青芽兒》靠義工方式運作了100期18年,真的是「台灣奇蹟」。
Thumbnail
2022-05-22
2
Step by step 親近農業, 從「閱讀」開始!(中)關於農業書籍的閱讀與初階、中階與進階的排序,其實是回答自己與農業關係的基本功課。希望透過由淺入深、有系統的閱讀,將農業的情感深刻於心。也期許因為這些書單,原本對農業不清楚的,有個架構;而已經走在農業之路的人,也願意閱讀來展開更深廣的視野。
Thumbnail
2022-03-21
4
Step by step 親近農業, 從「閱讀」開始!(上)為了回答自己與農業的關係,我從閱讀中,摸索很多年;遇到容易讀的書,就以為實況僅是如此,而更常將深度的書奉為聖經,但讀沒兩頁就想放棄,後來再也沒翻看。只是這樣閱讀毫無章法的狀態很可惜。後來發現問題所在,調整自己閱讀的順序,也就是step by step按部就班。
Thumbnail
2022-03-14
1
農業與書業的相遇,生活化的食農書店這些獨立書店,除了對書,對農業或農村都有特別情感,都很生活化,不是革命糾結的情感;我想這樣,反而長久。這些書店,在臉書或媒體都有介紹,就不多說。這裡節錄《閱讀的島》部分記錄,還有個人認識的店主面貌;想側重在新生代的坦白與坦然。或許這是食農書店很重要的個性,也是台灣社會需要的。
Thumbnail
2022-03-07
4
疫情下的台灣農學市集(下)在疫情下,台灣農學市集的因應與消費者的互動形式,在上一篇,筆者從市集與地方經濟串聯,來看248農學市集與楊儒門的努力,以及小食光企劃活動重燃內部凝聚力的竹蜻蜓綠市集。這一篇則介紹五家市集,北中南各有特色,也強化市集團隊的專長而增進。
Thumbnail
2022-01-20
5
疫情下的台灣農學市集(上)COVID-19疫情自2109年底開始擾動人類世界,去年的台灣農學市集在四月曾停辦幾次;而今年警戒則提高到三級,從五月開始暫停到現在(七月)。台灣的農學市集原本就各有特色,因疫情停辦,衍伸出來的因應方式或強化既有模式之中,也預見了市集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向。
Thumbnail
2022-01-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