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含有「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日前在某網路閱讀社團貼文。提及向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不過由於我缺乏部份基礎知識,有些書讀了還是不懂,不如事先放棄,比如班雅明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我不熟悉波特萊爾、普魯斯特和卡夫卡等等,班雅明分析再精妙,我恐怕吸收有限,不如等熟悉相關文本再閱讀。 某人留言說明《機械複製時代
Thumbnail
疫情爆發之前,我們常至附近的圖書館借書。由於限期必須歸還,至圖書館借書,是逼迫自己閱讀的方式之一。我一向喜歡圖書館,若說因婚姻自臺灣至馬來西亞長住有什麽遺憾,本地圖書館太少倒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上篇,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敘事裡的靈光:抵抗遺忘! 記憶就是最重要的敘事能力。創作者只有憑藉本身的博聞強記,所敘述的故事才能掌握事物的演變,而且還可以跟事物的消逝以及死亡的力量相安無事。 如果靈光的發散是出自我們的記憶在歷史痕跡中共感、聯想、交織出來的經驗,那麼靈光的發散同
Thumbnail
靈光(Aura),是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1936年的文章 — — 《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到的藝術概念。這個概念影響了後世藝術哲學研究的焦點,其中最大的莫過於,開始關注藝術作品中,技術物質性可能引發的精神、心理作用。以及反過來,對藝術歷史發展的影響。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