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001_他者的凝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個片中角色、一個片外演員,她們巧合地都談著「他者的凝視」,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年前後有兩部電影(皆為聯影發行):

<誘見巴黎最後探戈>(Being Maria, 2024),<頤和園>(Summer Palace, 2006)重映,儘管兩部片本身的主題大不相同, 卻都呈現了影像中的性愛場面對女性演員的影響。

<誘見巴黎最後探戈 Being Maria, 2024>

本片重現1972年,<巴黎最後探戈 Le Dernier Tango à Paris >拍片性侵霸凌事件。

在這部片中女主角Maria Schneider有一段旁白:

大部分電影都是男導演出於男性單一視角提供給男性觀眾看的。貝托魯奇的錯誤在於他想捕捉人物更多面,所以,打個比方那些讓我羞恥的畫面,能拍出讓他滿足的畫面,他欲罷不能,對他而言,他看到的不是我,而是那個角色珍妮,除了珍妮的眼淚是從我的眼睛裡流出的。

<頤和園 Summer Palace, 2006>重映。曾經在訪談中,飾演女主角余虹的郝蕾提到:

有一段時間我會覺得<頤和園>影響著我的戀愛。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人,我找了一個外行(現在的老公),但是他挺清楚和明白的,你的職業態度是什麼。 他理解人。有很多人可能喜歡你的演技,喜歡你的長相,喜歡你的味道,等等。把你看作很多,但是唯獨沒有把你看作是一個人。他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他先把你看成是一個人,這個特別重要。

 她們都在重申:我,不是你觀看的那個人。這個主題,在許多哲學與社會理論中,已有深入的論述與辨析。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在《存在與虛無》中提出「他者的凝視」概念。當我們意識到被他人觀看時,會產生一種自我客體化的經驗:我們開始從他人眼中審視自己,仿佛被固定為一個「自在存在」(être-en-soi),失去了作為主體自由選擇的「自為存在」(être-pour-soi)。

這種經驗帶來羞恥感,也喚起我們對自己形象的焦慮與修正,進一步形成主體與他者之間不對等的關係。凝視不只是觀看,它是一種權力行為,將人轉化為物。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在《我與你》(Ich und Du)中區分了兩種基本人際關係:

  • 「我-你」是一種當下且真實的相遇,雙方在此關係中彼此承認對方的完整性,作為主體共在,不被預設,也不可工具化。
  • 「我-它」則是一種將對方視為被利用、解釋、分類或支配的對象的關係。這是現代社會中普遍的功能性互動形式,但也可能忽略了他者作為一個「人」的存在。

這一區分提供了一個倫理視角,幫助我們思考人與人之間是否真正進入了相遇的狀態,還是僅止於使用、觀看、控制。

勞拉・穆爾維(Laura Mulvey)

於1975年提出「男性凝視」(male gaze)理論,揭示視覺文化中觀看的權力機制。她指出,許多視覺作品預設觀眾為男性,並藉由攝影機的角度、敘事視角與角色設計,將女性建構為「被觀看」的對象,而非具主體性的存在。

她進一步指出,這樣的觀看模式包含三層:創作者的凝視、角色之間的凝視、觀眾的凝視。觀看不是中立的,它總是與權力結構交織。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在《第二性》中指出,女性在父權文化中長期被建構為「他者」:非主體、不完全、不絕對的存在。男性被視為普遍性與標準,而女性則作為其補充與對照。

這種結構性關係不僅壓抑了女性的自由與主體性,也讓許多女性在自我認同的過程中被迫從屬於他者的視角。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提出「靈光」(Aura)概念。他認為,在技術可以大量複製藝術品的現代社會中,作品原有的獨特性與距離感逐漸消逝。

當人、物、影像都可以被不斷複製與切割,其存在也容易被去魅、去個體化。這一理論提醒我們:當觀看成為消費與再製的工具時,「獨一性」也可能被視為無關痛癢。

 

這些理論勾勒出一個關於「觀看」、「關係」與「主體性」的思想脈絡。

在他者的眼光中,我們是誰?「我不是你所觀看的那個人」,正是在反抗那個被物化的、從屬的自我,並嘗試重新奪回存在的主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影論寫作
140會員
265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好萊塢很喜歡用左右為難的梗,同時有兩個人追求,或是愛上某人,但卻仍纏結於舊愛。有沒有過這種經驗?電影裡的主角還在困惑自己到底心歸何處,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最後的答案。在新歡與舊愛之間,驀然回首,赫然發現舊愛依然還是最美。
Thumbnail
好萊塢很喜歡用左右為難的梗,同時有兩個人追求,或是愛上某人,但卻仍纏結於舊愛。有沒有過這種經驗?電影裡的主角還在困惑自己到底心歸何處,其實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最後的答案。在新歡與舊愛之間,驀然回首,赫然發現舊愛依然還是最美。
Thumbnail
私以為《非關性愛》有意叩問的,是鏡頭下紛呈羅列的各式「異質空間」,理應激發新奇想像、抗拒主流思維規訓,以反襯真實世界之不盡完善,卻如何變調、或自始至終兼備了一套穩固支配關係的窠臼。
Thumbnail
私以為《非關性愛》有意叩問的,是鏡頭下紛呈羅列的各式「異質空間」,理應激發新奇想像、抗拒主流思維規訓,以反襯真實世界之不盡完善,卻如何變調、或自始至終兼備了一套穩固支配關係的窠臼。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真實到非常可怕,卻無法用不正常來形容,因為導演僅是給出契機,喚醒角色的本性,也就是現實中我們的本性。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本月選片」獨家影評及完整版院線影評文章。
Thumbnail
電影開始前,陸續開放入場。 你緩緩走到指定座位上,前後左右皆是空位,這是一部即將下片的。 上方燈源全數暗去,視覺被暫時剝奪的狀況下,嗅覺變得更加敏潤。你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氣,細緻溫柔地,不感甜膩,說不清是自然花香,亦或者果香調。 稍稍緊繃的身體,因為香味舒緩開來了。 總有一部電影,還沒開演前就
Thumbnail
電影開始前,陸續開放入場。 你緩緩走到指定座位上,前後左右皆是空位,這是一部即將下片的。 上方燈源全數暗去,視覺被暫時剝奪的狀況下,嗅覺變得更加敏潤。你聞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氣,細緻溫柔地,不感甜膩,說不清是自然花香,亦或者果香調。 稍稍緊繃的身體,因為香味舒緩開來了。 總有一部電影,還沒開演前就
Thumbnail
《非關性愛》細膩得太震撼,那些對話、表情和呼吸都鮮活得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自己的記憶漩渦。那是青春最燦爛卻也同時潰爛的時刻,電影竟然精準捕捉了在慾望萌芽和身體探索間失足的剎那,赤裸裸帶到觀眾眼前。
Thumbnail
《非關性愛》細膩得太震撼,那些對話、表情和呼吸都鮮活得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自己的記憶漩渦。那是青春最燦爛卻也同時潰爛的時刻,電影竟然精準捕捉了在慾望萌芽和身體探索間失足的剎那,赤裸裸帶到觀眾眼前。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性和愛能分開嗎?」是老生常談,本片則能滿足所需的新鮮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版影評及每月選片等獨家文章。
Thumbnail
「性和愛能分開嗎?」是老生常談,本片則能滿足所需的新鮮感。訂閱「航電影的海」沙龍,即可獲得完整版影評及每月選片等獨家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