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之變

含有「河陰之變」共 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華夏畫風會走上「寫意」而非「寫實」的風格上,和宋徽宗趙佶用心經營的宮廷畫院有關。由於趙佶本身賞畫和繪畫時首重立意和意境,所以朝廷在招考畫家時常以詩句為題,要求應試的畫家按題作畫,比較誰才是可以畫出詩中意境者的能手。 要用什麼樣的情節才能鋪陳出這場北魏末期的政治巨變的悲劇性呢?大家不妨一起思考吧!
Thumbnail
如果想從戲劇找尋「事變」的緣由,編劇的任務之一自是要將這些「史實」(或/與 「傳聞」)轉化成「合理的戲劇情節」。也就是說,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要不斷提醒自身創作的「核心目標」,才不至於在填補(fill-in)這些「歷史圖像」中的「盲點」(blind spot)中迷失在散漫無章的想像風暴中。
Thumbnail
「人、事、時、地、物」是一般戲劇創作中最重要的五項元素,ˋ藉由操控「主元素」和 「背景元素」的關係,戲劇創作者可以巧妙影響閱聽者對「主元素」的觀感。雖然一般人的閱聽習慣會將焦點集中在「人物」上,但是我們也可以嘗試將焦點轉在「事物」上,但這樣一來,不免涉及道創作者對史實的解讀。
Thumbnail
日本傑出的短篇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經常從通俗歷史小說中取材,再加以轉化成藝術性較高的作品。雖然,這種作法難免會因為讀者的不適應,而影響行銷。但是,芥川的作品經百年來的多方解讀,其實也有許多人慢慢理解其風格,我們不妨參酌其作法,讓讀者也可以慢慢接受「多元觀點」的敘事風格。
Thumbnail
有句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寫戲的是騙子」,究竟,為何有人願意付錢「自願被騙」呢? 有些編劇相信,這是因為許多人想透過戲劇,經歷一些情境,然後從中發現一些詮釋事件的不同觀點。但是,除了主角之外,上場的角色也兼具搭建歷史舞和發展故事線的功能,因此需要小心規劃。
Thumbnail
如果想跳脫「二元論」者的框架開始戲劇族作,我們自然還是要從發掘不同角色的「對立性」著手,而這也就意味著,編劇一開始就要設定出誰是主角。既然胡太后是「河陰之變」的關鍵角色,我們不妨還是先暫定「胡太后」為女主角,探索胡太后親政的兩面性。
Thumbnail
所謂「神鬼易畫,牛馬難描」-- 儘管選擇大多數人都不熟的歷史材料,但對編劇而言,卻相對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可是,要捕捉歷史事件中的歷史精神,還是要對相關歷史進行一番調查。至於要如何將北魏時期的「河陰之變」改編成戲劇形式,這不免要牽涉編劇對亂世史實的解讀與判斷。
Thumbnail
歷史劇不同於一般戲劇的是,其故事線的發展必須以歷史的事件為框架,而好的歷史劇更是能夠讓觀眾從劇情的鋪陳中理解歷史事件的大背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之所以能夠歷久不衰,除了他勇於嘗試各種戲劇技巧外,其對於時代精神的掌握也是相當到位的。所以,如果我們要向莎翁學習戲劇,第一步要想的就是如何安排主角的出場。
Thumbnail
雖說歷史沒有「回頭路」,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回顧「河陰之變」之前的北魏歷史,或許可以了解北魏孝武帝為何要強力推行漢化,以及為何會有史家將孝武帝的漢化政策視為北魏衰敗的源頭。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