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証人

含有「見証人」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是這篇超長的讀書筆記的最後一篇。"我的肉身雖然衰殘,我的靈卻得以擴大”寫到這裡懷特菲爾德那為神燃燒的生命,事奉完全為神擺上的那份執著都給我們留下了極大的震撼。他簡直就是一台講道的“永動機”,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的確確是一只在黑夜裡照亮別人,燃燒不停的蠟燭,直到燃盡為止。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3/09/19
2
1.「他所受的攻擊,特別是來自親愛的約翰衛斯理的詆毀」2「他睡前曾要求走后在英格蘭的告別儀式和追思講道,都由約翰衛斯理來主持。」3此二人對上帝的理解有不同之處, ,衛斯里排擠他,但懷特菲爾德包容衛斯里。
2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9
2
李英華 我很高興!也謝謝您不斷地留言支持,願神祝福您!
2
他是一個有著深深和無偽的謙卑的人。他是一個用燃燒的愛愛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他是一個孜孜不倦勤奮為上帝工作的人。他是一個直到生命盡頭都極為舍己的人。他是一個特別無私、目標專一的人。他是一個特別歡喜快樂的人。他在信仰上有著非同一般的愛心、寬容、慷慨。
Thumbnail
在美國的這些日子裡,懷特菲爾德走過了一段艱難的路程。他的侍奉既熱情也謹慎,盡管必須以辛勤勞作來消除不必要的紛爭,但他在教義信念上毫不妥協。他的熱心伴隨著智慧,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先前曾經給打覺醒運動帶來損害的宗教狂熱。
Thumbnail
懷特菲爾德無論在威爾士,英格蘭和蘇格蘭都經歷無數次暴力情形。面對暴力,他的勇氣和喜樂絲毫沒有減少,在主裡的得勝也沒有減少。懷特菲爾德的一生都証明了他那份來自神的勇氣,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為神擺上。暴徒無論如何抵擋和苦害他們,心中仍然愛著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回轉到神,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和得祝福的人。
Thumbnail
林漢清-avatar-img
2023/09/15
1
嗨,晨愉!沒去“谷歌“查詢,請教您的觀點或想像,為什麼英國古國為何人口增加的如此緩慢?
1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15
1
林漢清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查了一下Wikipedia,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086年沒有數據。直到18世紀末,人口統計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1798年發表《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又譯《人口原理》)一書認為,人口增長很快將超過糧食和其他資源的供應,如沒有限制,人口是呈幾何速率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算術速率增長,這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英國如果無法自給自足,將遭受飢荒、疾病和其他災難的打擊,因此弄清英國到底有多少人口至關重要。出於對未來的擔憂,人們開始意識到有计划的,需要進行人口普查。真正有意義的人口普查1851年,英倫三島共有2100萬人。1023年的人口普查結果為6700萬人。過去的人均壽命1500年32歲,1900年45歲,2015年81歲,每個婦女生育數1600年4.6,1990年3.98,沒有現在的統計數,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英國出生率一直是負值。過去人口增長緩慢主要是傳染病,醫療不好,食物不足,戰爭,導致死亡率高,人壽低,再加上大量殖民各處,殖民地人口輸出,導致人口增長緩慢。
1
最后這一部分的讀書筆記,因著其它的寫作而耽擱下來。昨天靈修,讀到詩篇12篇時,卻讓我突然想到懷特菲爾德。我知道作為人,沒有一個是完全人。而在十八世紀的英國,世風低落,罪性往往讓人們心懷不正,人與人之間欺詐不講忠信。可是人的內心卻渴望一份正直誠信的美好生活。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3/09/14
他是個用了全身力氣活出信仰的人。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3/09/09
2
Eric , 有點長,若能分成兩集成三集, 每集不超過六分鐘,因為讀者看累了,後面会略去不讀。
2
Eric H-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09
2
李英華 您說的對,我糾正。谢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