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特菲爾德傳

含有「懷特菲爾德傳」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懷特菲爾德無論在威爾士,英格蘭和蘇格蘭都經歷無數次暴力情形。面對暴力,他的勇氣和喜樂絲毫沒有減少,在主裡的得勝也沒有減少。懷特菲爾德的一生都証明了他那份來自神的勇氣,將自己的生命完全為神擺上。暴徒無論如何抵擋和苦害他們,心中仍然愛著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回轉到神,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和得祝福的人。
Thumbnail
嗨,晨愉!沒去“谷歌“查詢,請教您的觀點或想像,為什麼英國古國為何人口增加的如此緩慢?
最后這一部分的讀書筆記,因著其它的寫作而耽擱下來。昨天靈修,讀到詩篇12篇時,卻讓我突然想到懷特菲爾德。我知道作為人,沒有一個是完全人。而在十八世紀的英國,世風低落,罪性往往讓人們心懷不正,人與人之間欺詐不講忠信。可是人的內心卻渴望一份正直誠信的美好生活。
Thumbnail
他是個用了全身力氣活出信仰的人。
欣慰的是十年間查爾斯的教義和神學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相當大程度上贊同懷特菲爾德的觀點。他們又重新建立起深厚的友情。這段友誼一直持續到懷特菲爾德安息主懷。回到他的會眾之中心裡是何等大的喜悅。可是,他發現聚會的人數大大少於以往。有人告訴他,在衛斯理代管期間,衛斯理傳講他的教義,貶低懷特菲爾德的觀點。
Thumbnail
Eric, 只有兩個字誤用,但不影響全文,昨天你說你以為「隻」是繁体文,你說你認不出來, 我了解了, 我簡体字只会幾個字而已。我已看完這篇了,懷特菲爾德面對衛斯里的態度讓佩服,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哦,多麼渴望無論什麼宗派都有真正的,純粹的宗教復興啊!上帝使用我為器皿來促進這一事業!我並不在意自己做什麼或忍受什麼,惟願看到我主的國度帶著能力降臨。”上帝讓懷特菲爾德看透了罪的本質,更讓他深深地明白了上帝的恩典是豐富而完全的。
Thumbnail
同道偕行,相識甚晚,以文會友,聖徒相通,方格見面,多角交流,會遇世界,面相天鄉。
當懷特菲爾德再次回到英國時,他和約翰和查理衛斯理在一起徹夜禱告,像喝了新酒一樣興奮,常常被上帝的同在征服。接著他開始了第二次牧師按立程序,是由英國國教主教本森博士。本森博士為懷特菲爾德牧師禱告說:“為了在這個墮落的時代帶來真宗教的復興......願上帝在他所承擔的一切工作中賜給他偉大的成功。”
Thumbnail
18世紀初期,歐美兩洲處於信仰低潮,在一群布道家的帶領下,興起了一場“大覺醒“的宗教復興運動。喬治·懷特菲爾德(1714—1770)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畢業於牛津大學,年輕時通過閱讀亨利馬太的聖經注釋,奠定神學根基。他一生的事奉遍及歐美,經常對幾萬人講道。在他34年的事奉生涯中,總共講了3萬多次道。
Thumbnail
謝謝Eric接受建議。相信会有更多人閱讀。 我把文中幾個簡体字秀給你看,是否可改一下。1人「隻」有得到上帝明確的呼召才可進行這種服侍。應是「只」有。2「隻」希望背起十字架應是「只」3喚醒他們的情感,最「后」改變他們的意應是「後」4他說:“我「隻」想說,我....」應是「只」
十七世紀末,正統主義將基督教本來活潑的信仰化成一套僵化、呆板、抽象的教理,而信心變成了對這套教理的宣認,這與當初路德所講的信心很不同,當路德談到信心時,指的是信徒與神之間活潑的關系,但到了正統主義時代,這種關系仿佛被信徒遺忘了一樣,他們擁有精細地界定所謂“純正信仰”,但卻缺乏了因信仰而來的生命活力。
Thumbnail
Eric , 有點長,若能分成兩集成三集, 每集不超過六分鐘,因為讀者看累了,後面会略去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