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方法論
含有「認知方法論」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1/06
【碩博士生如何從師長的啟發中拓展格局與認知】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師長的智慧往往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引路燈塔。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學者,我特別感受到,從師長的價值觀與洞見中獲得的啟發,如何幫助我在學術與人生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其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和洞見深刻的吳伯凡老師,帶給我至關重要的影響,讓
#
王金龍
#
吳伯凡
#
認知方法論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14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
#
記憶
#
第二大腦
#
研究所
喜歡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12
【如何將研究知識內化並轉化為可再利用的資源:給碩博士生的實用指南】
在學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獻與研究資料內化,並能夠在未來的論文寫作或專業發表中再次利用。日本作者細谷功在其著作《問題解決的兩難:無知管理》中,提出了「知識」的深度定義,這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我們,尤其具有啟發性。 ▋什麼是「知」? 細谷功老師強調,「知」是由
#
知識內化
#
內化
#
知識管理
2
留言
王啟樺的沙龍
2024/10/07
【為什麼碩博士生要從「掌握知識」轉向「發現知識」?】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是否曾經感覺過在論文寫作或研究的過程中,自己只是「掌握知識」,卻無法真正「發現知識」?這兩者其實是截然不同的能力,吳伯凡老師在他的《認知方法論》中提到的觀點,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好學生」與「能做研究的科學家」是兩個物種 吳伯凡老師提到:
#
掌握知識
#
發現知識
#
碩博士生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