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有效打造自己的「第二大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碩博士生涯中,我們每天都需要處理大量資訊,從文獻閱讀到課堂筆記,再到研究數據和論文構思。吳伯凡老師在其課程中提到:


1. 「記憶有兩種:Memory 是記住的,Recall 是記住的也能回想起來的。」


這句話讓我思考到,僅僅依賴現代科技提供的無限儲存空間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式來管理這些「記憶」,讓它們在需要時能夠隨時被調用。而這也正是「第二大腦」的核心理念。


raw-image



▌什麼是「第二大腦」?


你可能已經聽過「第二大腦」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它是指我們透過數位工具(如電腦、手機、雲端服務等)來外包我們的記憶,並幫助我們記錄大量資訊。像MacBook、iPad、iPhone這樣的設備已經讓我們可以輕鬆地「紀錄」任何事情,無論是文字、錄音還是影片,這些內容可以無限存放在雲端。


然而,光有「Memory」是不夠的。如果我們無法在需要的時候快速找到和使用這些資訊,它們就僅僅是一堆數據,無法真正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第二大腦的關鍵:從Memory到Recall


吳伯凡老師提到的區別讓我反思,碩博士生的學習和研究不僅僅是記住大量資訊,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在需要時「回想」起這些內容。這也是我在設計自己的Obsidian筆記系統時,時刻提醒自己的原則。


**如何將「Memory」轉化為「Recall」?**


1. **有效的標記與分類**

當你把資訊放入你的第二大腦(例如Obsidian筆記庫)時,為每一個筆記添加關鍵標籤或分類,這能讓你在日後需要時快速找到相關內容。例如,在做文獻筆記時,可以使用「研究領域」、「方法論」、「關鍵數據」等標籤來分類。


2. **建立交叉連結**

Obsidian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允許你在不同的筆記之間建立連結。這就像打造你自己的知識網絡,當你在某個領域進行深度研究時,可以輕鬆跳轉到其他相關的筆記,幫助你回憶和整合之前的知識。


3. **持續回顧與更新**

為了確保記憶的持久性和可調用性,定期回顧你的筆記是關鍵。使用「間隔重複」技術(Spaced Repetition),將重要的概念或數據定期復習,加強你的Recall能力。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鞏固你對某個主題的記憶,讓它們在需要時能夠快速浮現。


▌Obsidian:打造碩博士生專屬的知識工作流


Obsidian是一款以Markdown語法為基礎的筆記工具,它不僅可以幫助你記錄各種資訊,還能讓你設計屬於自己的知識工作流。在碩博士的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它特別適合用來管理龐大的學術資料。


**1. 標籤與目錄系統**

透過Obsidian的標籤功能,你可以清晰地分類不同類型的筆記,無論是文獻分析、研究方法,還是寫作靈感,這些標籤幫助你快速檢索筆記,並讓你的資料結構更加清晰。


**2. 建立跨筆記連結**

當你撰寫筆記時,可以隨時連結到其他相關筆記,這種連結不僅讓你的知識更加互通,也能幫助你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思維網絡。例如,你可以將一篇文獻的重點連結到你的研究構想,從而實現知識的快速調用。


**3. 實施每日總結與回顧**

我會在每天工作結束時,使用Obsidian寫一個簡短的「每日總結」。這不僅幫助我梳理當天的進展,還能在未來回顧時,快速找到自己在某一階段的思考脈絡。


▌結語:讓第二大腦成為你的研究助力


對碩博士生來說,學術生涯充滿了資訊的積累與消化。單靠我們的大腦很難記住所有細節,這時,「第二大腦」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然而,光是擁有大量的數位記憶並不足夠,我們需要有效的系統來幫助我們在需要時進行Recall。


透過有效的標記、分類、連結和定期回顧,我們可以打造一個真正有用的第二大腦,讓它成為我們學習和研究的有力工具。如此一來,我們不僅能夠在資訊洪流中輕鬆應對,更能提升專業技能與學術表現。

avatar-img
53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碩博士生這樣繁忙的族群而言,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更是明顯。正如徐瑾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所說: 1. 分工讓工人技巧更加專業,體現為人力資本的積累。 2. 減少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損失,體現為流程的進步。 3. 機器的發明推動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效率。
對碩博士生來說,情緒管理是個不可忽視的課題。課業、研究壓力、論文進度,甚至生活中的瑣事,常常會讓情緒起伏不定。但情緒不是固定的,而是時刻在流動。李松蔚老師的情緒管理課程中提到: 1. 「好是一個固定的描述。而情緒是時刻不停在流動,不存在絕對的好。」 2. 「更好的情緒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
「自戀,其實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因為一個人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圖式有問題。」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圖式,就是典型的“我好--你不好”, 也就是看自己是理想的,看別人的貶低的。」 「自戀的人,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不管他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都認定自己就是比其他
1. 忽略重新整理與改寫過去的筆記內容: 許多研究生在完成一篇筆記或隨筆後,通常不會回頭檢視或改寫。然而,重新整理筆記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你回顧一個月前甚至更早的想法,讓你重新思考那些可能被遺忘的重要觀點。如果不進行改寫,可能會錯過進一步發展和深化研究的機會,特別是碩博士生需要時常
如果你是碩博士生,可能已經習慣了夜深人靜時趕論文或是進行研究。然而,我的經驗告訴我,成為晨型人其實能讓你的學業進展得更順利。 ▌從高中開始的晨型生活 我自從 15 歲就開始過著晨型人的生活,這一切的轉折點來自於一本書——《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的內容點燃了我的靈感,讓我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做筆記不只是記錄資訊,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看見資訊之間的內在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學術價值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並不是單純的筆記工具,它更像是構建知識體系的核心技術。這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特別重要,因為研究的目標不僅僅是理解既有知識,而
共享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碩博士生這樣繁忙的族群而言,分工帶來的效率提升更是明顯。正如徐瑾在其經濟學課程中所說: 1. 分工讓工人技巧更加專業,體現為人力資本的積累。 2. 減少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損失,體現為流程的進步。 3. 機器的發明推動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效率。
對碩博士生來說,情緒管理是個不可忽視的課題。課業、研究壓力、論文進度,甚至生活中的瑣事,常常會讓情緒起伏不定。但情緒不是固定的,而是時刻在流動。李松蔚老師的情緒管理課程中提到: 1. 「好是一個固定的描述。而情緒是時刻不停在流動,不存在絕對的好。」 2. 「更好的情緒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
「自戀,其實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是因為一個人看待自己和外界的圖式有問題。」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圖式,就是典型的“我好--你不好”, 也就是看自己是理想的,看別人的貶低的。」 「自戀的人,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不管他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他都認定自己就是比其他
1. 忽略重新整理與改寫過去的筆記內容: 許多研究生在完成一篇筆記或隨筆後,通常不會回頭檢視或改寫。然而,重新整理筆記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幫助你回顧一個月前甚至更早的想法,讓你重新思考那些可能被遺忘的重要觀點。如果不進行改寫,可能會錯過進一步發展和深化研究的機會,特別是碩博士生需要時常
如果你是碩博士生,可能已經習慣了夜深人靜時趕論文或是進行研究。然而,我的經驗告訴我,成為晨型人其實能讓你的學業進展得更順利。 ▌從高中開始的晨型生活 我自從 15 歲就開始過著晨型人的生活,這一切的轉折點來自於一本書——《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這本書的內容點燃了我的靈感,讓我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做筆記不只是記錄資訊,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看見資訊之間的內在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學術價值 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並不是單純的筆記工具,它更像是構建知識體系的核心技術。這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特別重要,因為研究的目標不僅僅是理解既有知識,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大學生即將畢業,自日常任務到文件管理皆需管理,探索出了有效的MS365系統來管理文件與任務,包括To-do、Outlook 行事曆等,並發現新的文件管理軟體Loop符合大部分需求,實現了有效率的知識管理。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近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到不少大學生相當缺乏持續學習的動力,以及在不同的課程中,藉由「刻意練習」來提升一己的學習能力。在現有的大學體制中,雖然學生各自選擇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流程」,以因應紛雜的知識領域與知識內容,則顯得力有未逮。
1. 掌握學習的三階段循環: - 學習的過程應包括具體階段、抽象階段和應用階段。具體階段是情報收集和紀錄體驗,學生應該積極收集相關資訊並詳細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抽象階段是抽象化、模型化和發現模式,這時候要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形成抽象的模型和發現其中的規律。應用階段是實踐和檢證,將所學知識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Thumbnail
開始工作後深深有感領域內的學海無涯,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專業工作者永遠都能夠強化自身領域能力變得更優秀,在退休或死亡之前達到屬於自己的頂峰,在大部分的領域皆是如此,鑽得越深就越能體會自己的不足,這點就跟我有稍微在練習的畫畫一樣😄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大學生即將畢業,自日常任務到文件管理皆需管理,探索出了有效的MS365系統來管理文件與任務,包括To-do、Outlook 行事曆等,並發現新的文件管理軟體Loop符合大部分需求,實現了有效率的知識管理。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