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從師長的啟發中拓展格局與認知】

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的求學旅程中,師長的智慧往往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引路燈塔。作為一名目前在 UCLA 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學者,我特別感受到,從師長的價值觀與洞見中獲得的啟發,如何幫助我在學術與人生中找到更清晰的方向。其中,台大數學系的王金龍教授和洞見深刻的吳伯凡老師,帶給我至關重要的影響,讓我在知識與格局上都大大成長。

raw-image


▋王金龍教授的價值觀啟示


我在台大數學系一年級時,幸運地遇到王金龍教授,修讀他的微積分課程。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金龍教授不僅傳授數學知識,更在言行中融入了他對格局與人生的深層見解。教授講話中透著一股篤定,讓我在課堂上深刻體會到他對長遠格局的重視。他常提醒我們,人生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當下,更要著眼於未來的長期影響,避免急功近利的抉擇。


這些價值觀在我後來選擇專攻統計與資料科學的時候,給予了我極大的支持和清晰的指引。金龍教授曾說:「想得夠清楚,走得就不會後悔。」這句話讓我在面臨學術與職涯的關鍵選擇時,懂得先理清目標,讓自己在之後的路上不再猶疑。這樣的清晰思維,也讓我在博士後的研究工作中能全心投入,不被其他雜念左右。對於我們這些碩博士生而言,這樣的價值觀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們在成長路上少了迷惘,增添了方向感。


▋吳伯凡老師的「格局」與「暗局」洞見


在研究統計和資料科學的過程中,吳伯凡老師的「格局」與「暗局」概念,對我的思維方式帶來了深遠影響。他在《講透道德經50講》中提到:「你能看到的格局,總是隱藏著某種暗局;如果你看不到暗局,你看到的世界或許是一個騙局。」這句話提醒我,表面現象往往掩蓋了更深層的邏輯,學術研究也是如此。


每次在「得到APP」上聽吳老師的課程,我都覺得自己的認知維度被拓展了一層。他的課程幫助我養成了剖析現象背後的思維模式,讓我在進行統計分析時不再僅僅依賴數據的表層關係,而是訓練自己去辨別潛在的因果聯繫,避免因為直觀結果而掉入思維陷阱。這樣的洞察力對於我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來說,無疑是一種重要的思維素養,幫助我在分析中找到更真實的結論。


總結來說,王金龍教授的價值觀引導和吳伯凡老師的洞見啟發,讓我在學術研究和人生抉擇中都收穫良多。這些來自師長的智慧讓我不僅在知識上精進,也讓我更具備長遠的格局與洞察。對於所有碩博士生來說,學會從師長的教誨中汲取啟發,將使我們在未來的學術與人生道路上更加堅定。

avatar-img
527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比較好的思維方式,是“反省思維 Reflective Thinking”,是對於問題反覆且嚴正地持續思考過程。」 「心裡有些事情往來著,醒著的時候叫做思考,睡著的時候叫做夢。」 「反省的思維,不止於觀念的“連續 Sequence”,更要求他連續的“結果 Consequence”,是
最近,我在公司製作了一份組織圖,對整個組織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不同職位的職能和協作方式,讓我更加理解新創公司的運作方式和挑戰。這份組織圖不僅有助於理清公司內部架構,還啟發了我如何在個人創業項目中應用這些經驗。 ▋ 新創公司的多團隊協作架構 我所在的新創公司目前有六個主要團隊,分別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
在忙碌生活中找到時間閱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閱讀的能量」。根據我的經驗,早晨起床後的前兩小時,以及通勤上班的路上,是我「能量高峰」的時段,最適合進行閱讀。然而,回家通勤的時間和睡前則不適合閱讀,這時候更適合用來寫作。這種因應不同能量狀態安排閱讀和寫作的方式,讓我在生活中更有效地吸收知識和產
1. 過度擔心自己在「低谷」 - 事實上,根據最優化理論,你無法真正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低谷」或「高原」。感覺到的「停滯」也許只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 2. 沒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 停滯不前時,不妨考慮「另一個維度」的提升,比如強化數據分析、說故事的能力、編程或
研究所裡總有些「自嗨型碩博士生」,說話口若懸河、好像什麼都懂,但每當一問具體文獻或理論出處,便顯得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有根據的回答。其實,這些人若能善用像 Obsidian 這類筆記軟體來建構自己的學術工作流,將有助於系統化地整理和深化知識,避免淪為只在表面「自嗨」的窘境。以下來看看他們的三大常見
「比較好的思維方式,是“反省思維 Reflective Thinking”,是對於問題反覆且嚴正地持續思考過程。」 「心裡有些事情往來著,醒著的時候叫做思考,睡著的時候叫做夢。」 「反省的思維,不止於觀念的“連續 Sequence”,更要求他連續的“結果 Consequence”,是
最近,我在公司製作了一份組織圖,對整個組織結構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尤其是不同職位的職能和協作方式,讓我更加理解新創公司的運作方式和挑戰。這份組織圖不僅有助於理清公司內部架構,還啟發了我如何在個人創業項目中應用這些經驗。 ▋ 新創公司的多團隊協作架構 我所在的新創公司目前有六個主要團隊,分別
雖然現在 GPT 等工具可以協助英文寫作,但我深刻體會到,寫出真正有深度的英文文章,還是依賴多年來的積累。回顧我的英文學習之路,從高中到如今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這一路上的點滴對我英文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高中啟蒙:用實際需求推動英
在忙碌生活中找到時間閱讀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閱讀的能量」。根據我的經驗,早晨起床後的前兩小時,以及通勤上班的路上,是我「能量高峰」的時段,最適合進行閱讀。然而,回家通勤的時間和睡前則不適合閱讀,這時候更適合用來寫作。這種因應不同能量狀態安排閱讀和寫作的方式,讓我在生活中更有效地吸收知識和產
1. 過度擔心自己在「低谷」 - 事實上,根據最優化理論,你無法真正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是「低谷」或「高原」。感覺到的「停滯」也許只是過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 2. 沒找到新的前進方向 - 停滯不前時,不妨考慮「另一個維度」的提升,比如強化數據分析、說故事的能力、編程或
研究所裡總有些「自嗨型碩博士生」,說話口若懸河、好像什麼都懂,但每當一問具體文獻或理論出處,便顯得支支吾吾、無法給出有根據的回答。其實,這些人若能善用像 Obsidian 這類筆記軟體來建構自己的學術工作流,將有助於系統化地整理和深化知識,避免淪為只在表面「自嗨」的窘境。以下來看看他們的三大常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2012年,我21歲。 當時我是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沉迷於代數拓撲、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的學習。每天,我都在齊震宇教授的指導下探索代數拓撲,在王金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微分幾何,並在林惠雯教授的教導下鑽研李群與李代數。這些課程讓我沉浸在對宇宙物理的無限想像與探索中。 ▋台大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餐廳時問了我關於找博士指導老師,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說來慚愧,在這個方面我一直不是很積極。 我在2017 Fall 加入普渡大學統計系當博士生, 當時有幸拿到Ross F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習心得和感想。文章充滿感恩和寫實的情感,分享了作者在學術和人生上的成長與收獲。文章內容包括了對老師同學和家人的感謝,也提到了論文的完成和令人感動的祝福。非常動人的一篇文章。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對於正在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學生來說,學術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充滿挑戰。無論是選題、研究方法,還是論文撰寫,這些環節都需要指導教授的支持與領導。然而,領導並非僅僅是給予方向,它還需要靈活應變,因為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性格都不盡相同。這種靈活應變的領導方式,正是「權變領導」的核心。 ▋權變的本質
2012年,我21歲。 當時我是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沉迷於代數拓撲、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的學習。每天,我都在齊震宇教授的指導下探索代數拓撲,在王金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微分幾何,並在林惠雯教授的教導下鑽研李群與李代數。這些課程讓我沉浸在對宇宙物理的無限想像與探索中。 ▋台大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記得2024年2月時,我對我的職涯怎麼走下一步,當時線上與金龍教授聊聊,金龍說到,我特別印象深刻:「職位只是一個結果而不是目的,你應該要想的,是博士畢業十年後你想做到什麼事情,以及哪裡可以提供你做這個事情的環境。」讓我更加確定了持續在UCLA做生成資料科學的研究是與我十年後想做的事情一致的方向。
2024年6月25日, 來自Boston我指導的學生Thomas拜訪UCLA, 在餐廳時問了我關於找博士指導老師, 有沒有什麼心態是需要注意的。 說來慚愧,在這個方面我一直不是很積極。 我在2017 Fall 加入普渡大學統計系當博士生, 當時有幸拿到Ross F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習心得和感想。文章充滿感恩和寫實的情感,分享了作者在學術和人生上的成長與收獲。文章內容包括了對老師同學和家人的感謝,也提到了論文的完成和令人感動的祝福。非常動人的一篇文章。
在UCLA統計與資料科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在2024年7月就滿兩年了。 這兩年托老闆程光教授的福, 有了非常多帶學生的機會,算一算也帶了15個學生。 透過帶學生的經驗, 我也認識到各式各樣的學生各自的優缺點。 許多學生會到我們實驗室找研究實習, 不外乎就
Thumbnail
https://www.technice.com.tw/new-submissions/?openExternalBrowser=1&p_code=F123966007 為了讓年輕學子能夠順利踏入科技產業、掌握職場競爭力的關鍵,科技島要開闢「學長姊帶路」專區,讓業界前輩分享求職與任職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