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倫理學

含有「運動倫理學」共 1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比賽放水在道德上的錯誤非常明顯,就是「惡意欺騙以謀求私利,傷害了其他運動參與者」,沒有太多爭議空間,我就不加深論這理論問題。在本回合中,我打算討論的是一系列台灣職業棒球放水案的成因與解決方案;但要討論這些主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Thumbnail
本書的第一回合就來討論「運動家精神」與「遊戲家精神」這兩個「運動精神」概念。相對於運動家精神,在台灣幾乎沒人知道「遊戲家精神」這個詞,不過擁有這種精神的人還蠻多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play
國民黨跟民進黨,最有運動家精神,老老實實的砸錢、用正規選法,大家吃得笑呵呵。 哪像柯文哲?投機取巧,只會用遊戲家精神,盡耍一堆小花招,柯痞!柯屁!紅p!
<p>運動倫理學是渣誌最長壽的一個系列,但也到了尾聲,在網路版最後一篇,我們要來談「觀眾」。就算不運動,你也可能一秒就變成觀眾,只要不是禁止觀眾入場的比賽,場邊的人就會與比賽本身的倫理爭議攪在一起。</p>
Thumbnail
<p>只要是有裁判角色的運動競賽,就會有誤判,但有時意圖以科技方式或其他技術減少誤判率,甚至取消、降低裁判權威時,就會碰到強大的阻力,並收到這類「聖旨」:「誤判是比賽的一部分」,或「裁判也是比賽的一部分」。</p>
Thumbnail
<p>放水球系列的最後一篇,談解決方案,同時深入看一下這中間的「德行」問題。</p>
Thumbnail
<p>前頭已看過八種對於台灣職棒放水的常見成因推估,這些成因不是獨立無關的,而是一層疊著一層,也越來越有說服力。但要讓這些成因「活起來」,變成真正有力的學理分析,甚至可依此來提出解決方案,仍需要一些補充。</p>
Thumbnail
<p>我們在前一篇討論過四個常見的放水成因推論,在這一篇中,我將繼續探究職棒放水案的幾種可能成因。這幾種成因都是由學者或社會賢達提出,相對於前四者,更有學術味,也更沉重。然而這些成因是「真」的嗎?有道理嗎?</p>
Thumbnail
<p>比賽放水在道德上的錯誤非常明顯,就是「惡意的欺騙」,沒有太多爭議空間。在這個主題中,我打算討論的是放水事件的成因與解決方案,但要討論這些主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p>
Thumbnail
<p>歧視這個議題最近因為同婚爭議,在台灣很熱門,不過這些討論顯然不夠學術,吵了半天,大家還是不太清楚歧視是什麼;歧視的定義是「以不相關的條件來排除人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這說法又根植於「機會平等」這概念。</p>
Thumbnail
<p>暴力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要確定我們在討論什麼,就必須要替暴力下個定義。但「運動」其實也沒有核心定義,要幫「運動暴力」下定義,也幾近不可能。所以我們就不討論了嗎?當然不是這樣。</p>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