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十四):看比賽的人

更新於 2018/02/2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運動倫理學是渣誌最長壽的一個系列,但也到了尾聲。雖然還有許多議題可談,但因為多屬於學理和專業的部分,我會放在紙本的渣誌中(預計第四期的主題就是運動倫理學)。

 

在網路版最後一篇,我們要來談「觀眾」。

 

就算不運動,你也可能一秒就變成觀眾。只要不是禁止觀眾入場的比賽(的確有禁止觀眾入場的比賽,甚至職業比賽也有這種情形,通常是因為受到懲處。FIFA就會做出這種重大判罰),場邊的人就會與比賽本身的倫理爭議攪在一起。

 

像是在辱罵球員,使用能影響場內比賽的各類工具(雷射筆),甚至拋擲東西入場。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運動觀眾,所以談到與觀眾相關的倫理議題,大家總是能舉出一堆例子,許多更是親身所見或本人體驗。

 

因為多數人對此領域都「躍躍欲試」(想談談個人理念)卻也「欲言又止」(缺乏理論基礎),那對於觀眾的運動倫理,我就來多談結構部分,讓大家能有一點方向來釐清自己的想法。

 

妥適行為

 

怎樣看球才是「對」的呢?

 

老球迷與新球迷的爭議永遠都在。老人覺得新人總是亂來,不守球場規矩,造成別人的困擾,甚至影響比賽的進行。只有老人知道觀賽的正確節奏,也能從比賽的過程中獲得較多的樂趣。新球迷嘛,只是湊熱鬧的吧,只是四年一度的吧,只是看帥哥的吧。

 

新球迷也會有許多抱怨,想是老人規矩太多,嚴重影響他理解比賽的過程。多數老球迷總愛談海量且無意義的資訊,看球就看球,哪需要準備這麼多基本知識?又不是入學考試。

 

這種新舊之間的對話過程會製造出很多的價值矛盾,但這些價值爭議絕大多是美學的:只是個人的美感主張,不見得有追求客觀性或通則的道德必要,更少有倫理上的對錯問題。老球迷可能自己都無法達成共識(或說更知道「看球方法」根本沒啥共識),又要怎麼建構出一套倫理通則來說服新進者?

 

有人看球就是要大聲叫喊,有人就是要安靜欣賞,有人是男子漢熱力整場噴發,有人會帶幼童嘻戲同樂。這怎麼看都是感受面上的美學立場差異,頂多是在「尊重他人的觀看美學」之角度上來建構出一種包容多元的倫理原則。

 

但「尊重他人的觀看美學」也不是現有共識。主場制度就催生出單一的觀看美學態度,「非我族類」就別進場。那種各方球迷歡聚一堂的樂園想像,不是「外行人的浪漫」,就是只會出現在極少數的地區,以一隊或一地的特色而存在。甚至這種包容型的觀賽文化,也自認他們的主張是種「特色」,是他們建構自我認同的方式(「我們這個主場就是這樣,和其他家不同」),別人沒有學習的必要。

 

台灣的觀眾文化相對國外來得弱,但也可以觀察到許多類似的狀況。像是去看職業棒球,到底是要安靜的看,還是鬼吼鬼叫,整場咚咚咚的吵鬧?這種爭議從職棒元年就開始了。

 

一開始是業餘風格(三五老球皮喝酒吃菜看球)對抗於鼓樂隊式的後援會風格,幾年之後職棒因放水陷入困境,就變成美式風(只用人聲叫喊或拍手)對抗於後援會的卡啦OK風(代表人物是至今仍在第一線的統一標哥),接著又是大量主場活動、啦啦隊舞者風,對抗於「看球就應該專心看球」風。

 

誰是對的?我只能再次強調,這些都屬美學爭議。

 

要進入道德爭議,這種不爽要「升級」才行。其程度當然不只限於法律的那種侵權,前面提到的「傷害說」也可以在此發揮作用。如果某些球迷的觀看或表現形式已經影響到其他球迷的應有權益,像是過度叫罵,或是鼓樂聲已經超過正常人可以忍受的程度,就可以引用「傷害說」而提出道德要求。

 

過去台灣職業棒球賽場的確存在許多具有傷害性的球迷文化。像「激動組」這種安排,現在年輕一輩的球迷可能就沒有概念了。這是十幾年前的特殊後援會體制,他們只有幾十人,但一開賽就開始叫罵,從球員一路罵到對面的球迷,引發許多衝突之外,這些人也讓其他數千觀眾的體驗明顯變差。這種編制後來也在各隊的默契下被廢止或禁止了。

 

另外就是鼓樂隊退出內野的措施,這也是經過很長時間來來回回的修正與討論。放在內野,多數人嫌太吵,移到外野去之後,剛好碰到放水球的冰河期,球團擔心內野太冷清,又移回來。之後場子變熱了呢?又說要移出去。這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之後,目前才取得一個多數人比較能接受的形式。

 

上述兩者都算是已產生明顯的「傷害」,因此就會形成客觀的道德規約。還有一些國外的例子,像是球場販賣飲料都用紙杯(很難丟進場),或是吃東西限定在餐飲區吃完,垃圾交給店員才可離去(一樣是怕丟進場),也是同樣理路的衍生看球規約。

 

雖然比起美學上的「堅持」要少,但職業運動經過一百多年的演化,各種運動在各國,甚至各隊都分別產生出一些關於「妥適觀賽」的道德規約。這些規則基本不脫「不干擾場內正常比賽運作」(包括用聲光與實際物品),「不可辱罵選手」(依普遍道德標準,包括歧視言行),以及「不可武力相向」(球迷互毆或攻擊球隊職員)。

 

你不難發現,這些規約基本上都是指向防治各式各樣的「暴力」。那球迷暴力就值得我們做進一步的討論。

 

暴力

 

如果要教一到兩小時的「極短篇」運動倫理學課程,我通常不會談「公平」這個主題,因為這主題有點理論深度;我想多數的運動倫理學教師會像我一樣,選擇談運動暴力,因為這個主題非常鮮明(很快就能理解個案內容),又可發人深醒。

 

當然,運動暴力不止於球員,球迷也有一堆暴力問題,而且遠比運動員之間的暴力來得普遍。

 

在足球界,球迷的暴力問題早已溢出場外,形成被稱為「足球流氓」的全球困擾。就算FIFA和各國政府一再開罰或禁止,甚至以對付恐怖主義的規格來防治,但效果一直不大。(「足球流氓」簡單來講,就是以看球賽為名,實際上只是要刻意發動暴亂的年輕男性群體。)

 

這群體的倫理價值當然沒啥好討論,一定是錯的,但有許多介於「足球流氓」與「祥和球迷」之間的球迷類型存在。前面提到的「激動組」是一例,但他們比較少肢體暴力,主要是言語暴力,可是他們是有明確制度性組織的,甚至是為球團接受的後援會(雖不到官方認定)。

 

還有一種球迷類型也存在爭議,像是甲子園主場中的阪神虎迷。這些球迷基本上是「去組織化」的,很可能是個人觀戰,但因為該隊球迷文化已流傳甚久,就算是個體戶球迷,只要進場就能自動進入某種定型化的行為模式,產生非常「狂暴」的行徑(像是抓吊在內野安全網上)。雖然同場都是自己人而不以為怪,但在外人眼中,的確可能存在道德爭議,而且很容易就會跨過道德所允許的行為限度。

 

與場上暴力不同,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制止球迷的並非裁判,而是運動行政組織(球團、聯盟、協會),並且可能運用現實的警力;但等到他們出面,通常已經是有實質傷害,且只能以法律告訴或裁罰禁止入場等手段來進行善後。也就是說,倫理問題已經退縮到法律限制的範圍內,這就顯得被動且無奈,對於改善暴力行為往往只有宣示性意義。

 

要改善球迷的暴力行為,現在多半還是要靠運動行政單位所接受、核可,或支持的後援會等球迷組織。後援會當然可能是亂源,但有效「收編」並給予資源後,可以在多方面控制或抗衡球迷內在的暴力傾向,而且不論是在「教育尊重他人的觀念」與「警告其行為的嚴重性」上,遠比單純的行政裁罰有效果。

 

這點從FIFA大量的種族歧視判罰可以看得出來,光是禁止球迷入場看球並不見得能扼止「丟香蕉」的歧視行為,但如果搭配後援會等團體的放話威脅(X)勸告(O),通常就能見效。一段時間內有效。

 

消費

 

要管制球迷的暴力行動,不是靠政府(法律面),就是靠球迷團體(道德面),那為什麼運動行政單位很難對球迷暴力行為拿出對策呢?主要還是因為球迷會消費,出錢的是老大,你很難得罪老大,除非你真的賺夠了,不差這些人的錢。

 

當然,球迷因為有消費,在某種程度上也出現了一種道德錯認,覺得自己花了錢,自然是來當老大的,可以不受管制。這也是為何在道德面上,只有球迷能治球迷的原因:你是老大,我也是老大,所以你現在是在大聲什麼?

 

但球迷口袋的錢支撐了運動產業,卻也會帶來一系列的消費倫理問題。像是否花太多錢在看球與買周邊之上?是否為了觀看運動這種休閒活動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與家庭?

 

其他種類的「迷」(fans)在消費上可能碰到的倫理問題,運動迷也無法避免,甚至因為一迷就是三四十年以上,所產生的消費倫理問題更加嚴重,「足球寡婦」還算是最輕微的一種連帶影響。

 

我們在本系列第四篇提過運動宗教化的狀況,而對於球迷來說,運動宗教化的狀況又會比球員更加嚴重,且更加的表面,因為他們多數沒有實際參與運動。因此他們的運動宗教會有形式主義色彩,更重視「器物」,有更多的偶像崇拜成分,也就存在更多的道德爭議。

 

就結構看來,運動迷的後援會與宗教信徒團體沒有什麼差別,也會大量借用宗教的儀式(還記得國際賽現場施咒的道士球迷嗎)。若是長期從事田野調查者,更會發現運動中有大量的宗教音樂,甚至大鼓隊的鼓,有時還是向球場附近的宮廟借的。

 

對於球迷個人來說,運動可能是其他信仰(任何可能沉迷的符號對象)的替代品,當然運動也可能會被其他信仰交換或淘汰。這種神聖化的發展無可避免會對抗到運動原初的本質,像競賽、休閒,或是發展運動員自我能力。這會產生更進一步的道德質疑:運動是否會因球迷的瘋狂而變得不再像是運動?

 

因此,有些人認為職業或收門票、賣商品的運動,在本質上就是「道德上錯誤的」,所以堅持「業餘主義」(認為業餘比賽更貼近運動的本質)。

 

價值

 

雖然類似宗教的情境會引人質疑,但運動之所以有價值,不是只因為認真的球員,還包括了無數球迷的熱情參與及支持。

 

很多運動員都提及,如果不是球迷在場邊與場外支持,他可能就沒有持續拚戰的動力。同樣的,球迷自身也透過觀看的過程來完善自己生命的某個部分。就這個角度來說,如果雙方都還是持續提升自我,並且從「賽事:觀看」的互動過程中有明顯增益,那麼這種情境就還是有道德的正面意義。

 

前面提過阪神主場比賽中球迷的狂躁。我記得看過一場甲子園的阪神比賽,身旁坐了一位至少七十歲起跳的老婆婆。她是獨自一人前來觀戰,至座位後,就慢慢套上全身的「裝備」(球隊識別商品),換完後就一直靜靜坐著。

 

在帶動全場的後援團體「發動」之前,她就只是一位套了全身阪神商品的普通日本老婆婆。但等帶動全場的哨音響起,她就像集氣許久的戰士,立刻挺直腰身,開始與全場球迷同聲吶喊。因為年紀真的大了,她不能久站,也做不了太多的動作,但我足足聽她罵了九局的髒話。

 

在比賽結束後,她默默卸下全身裝備,一一折好放入高雅的女用手提包,再拿出拐杖,在擁擠的人潮中一步步跺向出口。那場比賽阪神虎隊輸了,但我認為她個人的勝利是無可置疑的。那是種價值的勝利。

 

我擔心她走下老舊球場的陡峭出入口時會有危險,於是追了過去。但她早已消失在無數類似的球迷之中。或許她已這樣看了幾十年,我的擔心反而是種自以為是的多餘。

 

所以,關於球迷應該做些什麼,專業學者知道的或許不會更多。我們的討論就止於這裡。

 

(本系列完)

 

 

系列回顧: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一):運動家精神與遊戲家精神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二):公平競爭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三):從愛國心到國族主義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四):當運動成為信仰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五):生活與紀錄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六):禮節、規則與行為共識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七):暴力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八):歧視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九):比賽放水其之一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十):比賽放水其之二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十一):比賽放水其之三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十二):比賽放水其之四

沒人知道的運動倫理學(十三):裁判與比賽的一部分

 

 



《渣誌》:一人雜誌社

raw-image

編輯:宅編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p>最好的爸爸會是你自己,當然,最壞的也可能是你自己。我們雖然會以壞人或不同意見者為師,但「至聖先師」,就是你本人。你要變好人或壞人,就得先看你「自己教自己」的能力怎樣。</p>
<p>在各種人類文明中,宗教會與其他文化系統交換DNA,各宗教之間也會透過戰爭、貿易進行全面的交流。這種互動有時會被稱為「改革」或「承襲」或「脫胎而出」或「致敬」,但其實主要是透過抄襲。</p>
<p>Q:吳敦義當選,國民黨有沒有搞頭呀?吳敦義會走台灣(本土化)路線嗎?吳敦義會把洪秀柱的人趕走嗎?吳敦義會重新做人還是會繼續轉彎?</p>
<p>前面幾篇提到了資源的差異,以及多元的價值主張。價值主張是人思考與行動的出發點,如果對於其他不同價值主張缺乏理解,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就會發生衝突。那要怎麼辦呢?</p>
<p>只要是有裁判角色的運動競賽,就會有誤判,但有時意圖以科技方式或其他技術減少誤判率,甚至取消、降低裁判權威時,就會碰到強大的阻力,並收到這類「聖旨」:「誤判是比賽的一部分」,或「裁判也是比賽的一部分」。</p>
<p>前一篇裡頭,我們提到一種教學上的可能性,就是用「生命」來教的。這可以說是種示範教學,「以身試法」的那種示範。好,那就這個角度來看,會有好老師與壞老師之別嗎?</p>
<p>最好的爸爸會是你自己,當然,最壞的也可能是你自己。我們雖然會以壞人或不同意見者為師,但「至聖先師」,就是你本人。你要變好人或壞人,就得先看你「自己教自己」的能力怎樣。</p>
<p>在各種人類文明中,宗教會與其他文化系統交換DNA,各宗教之間也會透過戰爭、貿易進行全面的交流。這種互動有時會被稱為「改革」或「承襲」或「脫胎而出」或「致敬」,但其實主要是透過抄襲。</p>
<p>Q:吳敦義當選,國民黨有沒有搞頭呀?吳敦義會走台灣(本土化)路線嗎?吳敦義會把洪秀柱的人趕走嗎?吳敦義會重新做人還是會繼續轉彎?</p>
<p>前面幾篇提到了資源的差異,以及多元的價值主張。價值主張是人思考與行動的出發點,如果對於其他不同價值主張缺乏理解,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就會發生衝突。那要怎麼辦呢?</p>
<p>只要是有裁判角色的運動競賽,就會有誤判,但有時意圖以科技方式或其他技術減少誤判率,甚至取消、降低裁判權威時,就會碰到強大的阻力,並收到這類「聖旨」:「誤判是比賽的一部分」,或「裁判也是比賽的一部分」。</p>
<p>前一篇裡頭,我們提到一種教學上的可能性,就是用「生命」來教的。這可以說是種示範教學,「以身試法」的那種示範。好,那就這個角度來看,會有好老師與壞老師之別嗎?</p>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觀看直播講座,學習到與 SEO 有關的新觀念,包括關鍵字研究的重要性、培養資優文章以提高排名、以及確保關鍵字的搜尋量。這篇文章分享三個新發現,一個啟發行動,以及對於如何運用方格子平臺的策略不同。並推薦了一位知識衛星的《SEO排名攻略學》線上課。
Thumbnail
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類似或相同的處境與困境,請不要說 我懂了 我理解。  沒有人能了解別人的感受,直到親身經歷。
Thumbnail
所長新一期的表達課程已經在新莊、中正、大安社大開課了, 而這一期有很多學伴希望未來面對人說話可以更自信、更自在, 不在是一上台就腦袋一片空白、手腳發抖、完全不知道該講什麼。   上台,我們將它分為短暫性上台、常態性上台, 而常態性上台通常也是專業人士,例如:講師、主持人、表演者、歌手...
Thumbnail
在孟加拉,沒受教育代表的就是沒錢沒身分沒地位,要想養活自己那就得憑藉勞力,三輪車司機,打掃清潔煮飯,或是每天蹲在旁路旁等在工作機會的人都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沒錢給受教育,於是注定了一代接著一代的貧困下去,我們常聽到:沒文化真可怕,但我真想說,在印度孟加拉這裡,沒文化還代表著生存的機會被剝奪.. 三輪車移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薑母鴨叫做薑母鴨嗎? 你一定不知道,或者,你知道的是錯的。 這個真相,讓兩千三百萬人都驚呆了。
Thumbnail
那天拍攝公司實習生畢業的紀念照,其實是拍攝實習生獨照,白底半身左右。於是我拿出以前拍雜誌彩妝的精神,來拍攝這次的工作。 可能他們有感受到我的用心,也或許是出於善意。他們頻頻的稱讚拍的好美⋯說真的心裡相當開心,畢竟我是全力以赴。 拍攝過程中,有三位在技大人實習的妹妹,想用手機一起來記錄自己,於是她們就
Thumbnail
由角川Sneaker文庫推出的校園戀愛輕小說「路人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班裡沒人知道」曾獲得第6屆KAKUYOMU小說競賽戀愛喜劇類特別獎,由山本健執筆創作、朝日奈日陰繪製插畫,於2022年4月正式集結第一卷,本書又譯為「沒有同學知道不起眼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小說主要講述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遠山佑希
每次看完電影都話癆的我,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想了好久,沈默好久,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想什麼。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透過觀看直播講座,學習到與 SEO 有關的新觀念,包括關鍵字研究的重要性、培養資優文章以提高排名、以及確保關鍵字的搜尋量。這篇文章分享三個新發現,一個啟發行動,以及對於如何運用方格子平臺的策略不同。並推薦了一位知識衛星的《SEO排名攻略學》線上課。
Thumbnail
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類似或相同的處境與困境,請不要說 我懂了 我理解。  沒有人能了解別人的感受,直到親身經歷。
Thumbnail
所長新一期的表達課程已經在新莊、中正、大安社大開課了, 而這一期有很多學伴希望未來面對人說話可以更自信、更自在, 不在是一上台就腦袋一片空白、手腳發抖、完全不知道該講什麼。   上台,我們將它分為短暫性上台、常態性上台, 而常態性上台通常也是專業人士,例如:講師、主持人、表演者、歌手...
Thumbnail
在孟加拉,沒受教育代表的就是沒錢沒身分沒地位,要想養活自己那就得憑藉勞力,三輪車司機,打掃清潔煮飯,或是每天蹲在旁路旁等在工作機會的人都是因為小時候家裡沒錢給受教育,於是注定了一代接著一代的貧困下去,我們常聽到:沒文化真可怕,但我真想說,在印度孟加拉這裡,沒文化還代表著生存的機會被剝奪.. 三輪車移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薑母鴨叫做薑母鴨嗎? 你一定不知道,或者,你知道的是錯的。 這個真相,讓兩千三百萬人都驚呆了。
Thumbnail
那天拍攝公司實習生畢業的紀念照,其實是拍攝實習生獨照,白底半身左右。於是我拿出以前拍雜誌彩妝的精神,來拍攝這次的工作。 可能他們有感受到我的用心,也或許是出於善意。他們頻頻的稱讚拍的好美⋯說真的心裡相當開心,畢竟我是全力以赴。 拍攝過程中,有三位在技大人實習的妹妹,想用手機一起來記錄自己,於是她們就
Thumbnail
由角川Sneaker文庫推出的校園戀愛輕小說「路人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班裡沒人知道」曾獲得第6屆KAKUYOMU小說競賽戀愛喜劇類特別獎,由山本健執筆創作、朝日奈日陰繪製插畫,於2022年4月正式集結第一卷,本書又譯為「沒有同學知道不起眼的我在你房間裡做的事」。小說主要講述了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遠山佑希
每次看完電影都話癆的我,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想了好久,沈默好久,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