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wandtrue日記

含有「slowandtrue日記」共 4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因先生帶午餐回家而徹底亂了午休節奏。女兒一歲多,明明該奶睡,卻偏要纏著爸爸:上餐椅「加入行程」、研究安全帶、翻身偷看、追著不放,甚至連平常最熟練的掰掰都舉不起手。最後,在媽媽的解釋與懷抱裡,她才安心喝奶、倒下入睡。這場亂流,表面是混亂,其實卻是成長的印記:爸爸的存在,已經在女兒心裡佔據了重量。
這不是完美的育兒故事,是我在崩潰與修復之間,留下的真實記錄。那天,面對孩子一次次逃避換尿布,我失控大吼,她被嚇到卻還對我笑。當我轉身離開,把她獨自留在房裡。短短幾分鐘,我不停默念「冷靜」,終於再度走回去,蹲下來抱她,說對不起。這篇文字,寫給同樣吼過孩子卻仍願意回頭擁抱自己的媽媽,以及正在學習的自己。
成為媽媽後,我開始在生活的縫隙中,一點一滴找回自己。這是一場從心理測驗展開的自我旅程,我背著責任、摸過情感的水面、牽著親密關係,也珍藏著未完成的夢。透過森林與沙漠的想像,我終於看見了那個不再迷路的我。
從一場心理測驗開始,我看見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也看見了他安靜而小心的靠近。 七夕說的是相遇與牽手,而我們的故事更像在同一條路上,只是步伐不同。 他不是不愛,而是走得慢;不是不在乎,而是這條路對他太陌生。 而我願意慢下來,只要他還願意走,我會牽著他,陪他一起走過。
在我極度疲憊的一天裡,媽媽默默接手了我一直以來從不交出的角色——哄睡我的女兒。 那是一場意外的午睡,也是一場無聲的愛的接力,讓我第一次相信,原來除了我以外,還有人能溫柔地接住我們母女倆。
我的爸爸從大男人時代走來,雖然早已變得民主又能溝通, 但我從沒想過,他有一天會主動伸手抱起我的女兒。 那一抱,讓我看見他對親情的靠近,也讓我在母職的旅途中,重新看見「女兒」這個角色的份量。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先生還未進化的時期。當時的他,總在育兒流程中表現被動、想辦法脫身,甚至以「上廁所」或「貼藥布」作為逃避的藉口。面對這樣的狀態,我選擇不再默默承擔,而是直接提出要求、引導、退場,並劃出屬於自己的「下班界線」。因為媽媽的休息,不是偷懶,也不是懲罰誰,而是身為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
女兒五個多月時,我決定收起奶嘴,用自己成為她的安撫來源。不是否定奶嘴,而是想給她更真實的連結。戒奶嘴過程中,我們曾失敗、曾妥協,但我選擇溫柔陪伴她找到新的依靠。如今,她夜裡會主動靠近我,或確認我在身邊,不再只是等待物品填滿。我也在這段調整中,更懂她的節奏與需求,建立起更深的信任與親密。
凌晨三點,生理期第二天,女兒反覆醒來大哭,我在憤怒與疲憊中先安撫,再換尿布。從邊抱邊唸到深呼吸改用商量,我意識到,哭聲觸發的是童年的「鯊魚音樂」。我不想讓她的求救變得不安全,每次撐住情緒,不只是接住她,也是接住那個曾被忽視的自己。
女兒首次到新親子館,展現超出預期的適應與探索力。回家後的躁動,其實是釋放刺激與等待熟悉節奏的表現。當晚入睡前,她安靜地等著那套屬於家的儀式展開——媽媽準備好、爸爸關燈,她才安心喝奶入睡。這份從焦躁轉為信任的等待,讓媽媽感受到她的成長,也看見彼此之間默契與愛的累積。這是一段一起活出來的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