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回在娘家的夜,幾乎沒睡。
從晚上八點陪睡到隔天早上八點多,看似十二小時,其實我的睡眠監測只有三個多小時。女兒睡不好,我也一直淺眠醒著,聽她鼻音、調整她睡姿、餵奶、安撫。
早上之後,我還是陪著她活動、觀察她的情緒與呼吸狀況,到了中午,她開始揉眼睛,卻怎麼樣也不肯睡。那時,我已經累得快撐不住了。
這時,我的媽媽輕聲對我說:「妳去另一間房休息吧,有需要我再叫妳。」
我原本以為,我會聽見她的哭聲,很快又被召喚回去。但沒想到,我居然沉沉地睡了四、五十分鐘。
醒來時,外面一片安靜。我走到女兒所在的房間,只看到媽媽坐在床邊滑著平板,而我女兒——她竟然就在媽媽身邊,安安穩穩地睡著了。
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在我之外的懷裡入睡。
更精確地說,是我第一次信任,也是第一次意外地鬆手。
⸻
我從來不是個容易交棒的媽媽。
自從成為母親,心裡總有一道牽掛的弦,總擔心沒有人會比我細心。
不論是對我的媽媽,還是對先生,我總會不自覺地追問:「她剛剛有沒有哭?你有沒有抱她?她現在會不會太熱?」
那不是不信任,而是太想親自確認她是不是被好好對待了。
所以,那一刻看見她抱著棉被熟睡,我還是忍不住開口請媽媽幫我摸摸她的後頸,確認會不會太熱。
結果就是——這一摸,把她吵醒了。
原本睡得很熟的女兒,在我那不經意的「控制型關心」下驚醒了,最後是帶著一點哭聲醒來的(掩面)。
媽媽淡淡地笑說:「她就很精明,一點風吹草動就會醒的厚~」
⸻
但也正是這個午睡的經歷,讓我驚訝地發現,媽媽與女兒的距離,已經悄悄拉近不少。
女兒醒來後,雖然起初不太接受外婆的安撫,一心只想找我,我也理解那是她在補償剛剛被打斷的睡眠情緒。
我出現在門口,她就直接撲進我懷裡。
但就在我以為這段外婆的任務已經結束時,女兒竟然又爬下來,轉身去蹭了蹭我媽媽的腿。
媽媽笑著說:「妳屬龍不屬狗誒~這樣蹭蹭不會留味道啦~」
我也忍不住笑了。
那是一種放鬆後的笑,一種「我們都正在學會彼此靠近」的笑。
⸻
這篇文章,是我寫給那一場意外的午睡。
也是寫給那個沒聲張地支持我、尊重我育兒方式的媽媽。
更是寫給自己——這個總覺得除了自己誰都不行的媽媽,
原來,也可以稍稍鬆手,讓愛流動。
在我累得撐不住的那個中午,媽媽接住了我,也接住了我的孩子。
她用她自己的方式,走進我女兒的世界——
而我,也在這場睡眠中,被悄悄地安慰與擁抱。
或許我對女兒的愛,是刻進骨子裡的,也因為我曾被這樣好好地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