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她第一次去那間親子館,原以為她會像之前一樣需要時間適應,沒想到一放下就立刻開始探索、爬行,還邊觀察其他寶寶的動作,一副早就準備好的樣子。她真的長大了,我看得出來。
我去洗澡時,她坐在地上玩,先生說他看到她突然雙手交叉、快速地甩來甩去,像在擦地板,我也有看到那一幕。我下意識地說:「她可能是在等不及了,想喝奶但壓力大。」
後來我在刷牙,她在爸爸懷裡用力拍打先生,啪!啪!啪!拍得超用力。我忍不住笑著說:「她感覺是在說,快一點啦~我好累好想喝捏捏睡覺啦~」
然後是每天都會出現的那一幕——我抱著她坐下,準備哄睡,先生走來幫我們關房門、關燈。以前的她常常等不及,一邊嚕我胸口,一邊焦躁地扭來扭去,我總是邊拆內衣邊說:「等等等等,媽媽還沒準備好。」
但今晚,她靠著我胸口,靜靜地轉頭看著先生走到門邊,然後,我順著她的視線對她說:「跟爹地晚安。」直到房間完全黑了下來,她才又慢慢轉回來,靠近我,開始喝奶。
那一刻我差點紅了眼眶。
⸻
我才發現,原來這些日子裡,我們不知不覺建立了一個屬於我們家的睡前儀式。
不是播放白噪音、講故事或固定播放古典樂,而是:
每天媽媽收拾玩具,帶她上床,
爸爸幫忙關燈關門,
媽媽坐好、準備好,
然後她會開始喝奶、入睡。
這一切都不是刻意安排出來的流程,而是我們三個人一起活出來的節奏。
⸻
我曾經有些自責,總是要她等我一下,讓我先調整好姿勢、坐穩、脫掉內衣再抱她餵奶。有時候看著她焦躁的小動作,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沒能第一時間滿足她的需求。
但今晚我懂了——她不是不急,她是懂得等。
而她的等待,不是被壓抑的,而是信任的延續。
她知道:媽媽會來,媽媽會給,我只要等等,等那些熟悉的節奏出現。
⸻
這樣的等待,是我們之間最溫柔的默契。
她參與了、記住了、接住了。
她不是被動地接受生活,而是在陪我們一起完成這段生活。
我們一起長大,也一起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