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含有「今周刊」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篇 《今周刊》文章(摘自彼得.巴菲特的著作 《巴菲特家族的人生智慧:父親巴菲特給我的12塊金磚》)重點在於揭露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 教養哲學 與 財富觀。 📌 文章核心重點 1. 出生是「卵巢樂透」,但人生要靠自己 彼得承認自己「抽到好籤」,出生於巴菲特家族
今周刊這篇孫佳琪的故事,可以拆成幾個 創業心法重點: 🌟 檳榔攤女孩翻身 3 億營收的創業啟示 1. 敢開始,比想清楚更重要 創業初期只靠跟媽媽借 1 萬元、一台筆電和朋友拍照就開始。 「沒人買 → 改進照片」、「直播沒人看 → 堅持站到街上直播」。 她的信念:行動比完美計畫更有價值。
今周刊這篇《第一個500萬元 26歲辦到!》主要講述吳孟蓁如何在年紀輕輕就累積到 500萬元資產,她的故事可以整理成幾個關鍵理財心法: 📝 吳孟蓁的理財與存錢心法 1. 從小養成記帳習慣 小學開始就被父母要求每天記帳,持續超過 10 年。 睡前最後一件事就是寫下當天花費,甚至會做圓餅圖來
今周刊這篇文章主角是 陳喬泓,他原本只是月薪 3.2 萬的小美工,靠著投資翻轉人生。整理重點如下,方便你快速掌握: 🌱 投資起點與轉折 起始資金:2006 年向家人集資 20 萬進股市。 第一波成績:靠多頭行情,兩年內滾到 160 萬。 教訓:因為「賺 20% 就賣」錯失長線大漲,金融海
今周刊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許多真正的富豪反而選擇「簡單生活」,而不是隨著財富暴增就過度揮霍。 文章舉了幾個例子: IKEA 創辦人坎普拉:身價數百億美元,卻依然開舊車、坐經濟艙、帶便當。 免稅店大亨查克·費尼:把幾乎所有財富捐出去,自己住小公寓、搭公車、戴塑膠錶。 台塑王永慶:著名的低調富
來自《今周刊》的深度報導,非常具有現實啟發性,也適合納入個人成長或財務教育筆記中。整理重點摘要與反思建議如下。 📌 重點摘要整理 主題內容 🔍 主角背景 阿浩,40歲獨子,月薪有一半用來支援年邁父母生活 🧓 父母狀況 70多歲,靠約6萬元年金過活,但無法應付突發支出 💸 財務壓
《盜墓筆記。十年》 十年裡,我越發明白自己能給予對方的最好東西,如果不能夠解決對方需要解決的問題,那麼你就算挖心掏肺,對方掉轉槍口的決絕,也會讓你目瞪口呆 寫至此,【南派三叔】已臨創作瓶頸,但對人性刻劃越深 如果說「十年生死兩茫茫」,那不就「五年生死一茫茫」,縱使相逢應不識,但盼給彼此最美一刻
Thumbnail
井底之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4
呱,策略成功,偷到頭香
井底之蛙-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5
霧隱財那 🥷 https://youtu.be/5olYmnhhUUY?si=JuOoGOW9tbEqZ8Gc 夜色茫茫,星夜無光。 只有砲聲,四野迴盪。 只有火光,到處飛揚。 腳尖著地,手握刀槍。 英勇的弟兄們, 挺進在漆黑的原野上。 我們眼觀四面, 我們耳聽八方。 無聲無息,無聲無息。 鑽向敵人的心臟, 鑽向敵人的心臟。 只等那信號一亮, 只等那信號一響。 我們就展開閃電攻擊, 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勝仗。
作者曾經在廣告界沒日沒夜的為工作奉獻,長期的作息不正常再加上追求效率的工作高壓下,她的身體開始出了狀況,讓她意識到自己必須停下來審視自己與工作之間的關係。這本書透過她生動及幽默的文字,寫下她在職場上的遭遇以及為什麼嚮往遊民的生活。
Thumbnail
遊民小姐-avatar-img
2025/04/26
感謝閱讀,不被社會的成功學綁架,就是最好的生活。
栗子菇散步中-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7
遊民小姐 感謝閱讀我的心得反饋:D 現在很享受心的自由
一般民眾通常對《憲法》甚至還不如交通法規來得熟悉,但廣義上來說,它其實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藉由各種案例,作者黃崇祐也企圖在《提著菜籃聊憲法》這本著作當中證明這件事。
Thumbnail
3/5提著菜籃聊憲法:原住民、移工、同婚、流浪犬、區塊鏈……20件你必須了解的基本人權大小事
 【被起承轉合框住的我們】 大部分的人認為寫作是件很難的事情, 會造成這樣的想法, 可能是從國小開始的作文課, 一直被教育一定要將「起承轉合」運用好, 才能拿到高分才是好文章, 導致對於「寫作」, 認為是件很難的事。   而經過幾年的寫作經驗, 我認為與其執著在起承轉合的框架
Thumbnail